他們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相比之下,范美忠則顯得懦弱、自私、缺乏責任心。

譚千秋老師雕像
3
天崩地裂的輿論討伐過後,2015年,范美忠放棄了光亞學校的工作。
之後,他以網絡授課和開設國學培訓班謀生,寫書,做講座,業余研究魯迅和莊子……
如今他已經49歲,人到中年,他不再提及當年的事情,低調生活,日子也算過得去。
2018年的一篇采訪中說,他已經從“一個渾身長刺的社會道德秩序的挑戰者”,變成“一個被打磨得圓潤光滑可以握著鍋鏟下廚房的家庭煮男”。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越來越沒有刺了!”
如今,當人們再提及“范跑跑”,還是會有很多批判的聲音。
但令人意外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同情他的遭遇,甚至有人說他是“敢於說真話的勇士”。
有人在網絡上發表名為《我是這社會的一員,並欠你一個道歉》的文章,對范美忠道歉。
2016年,曾經罵過范美忠的記者吳聰靈在《見字如面》上給范美忠寫了一封信:
“你在莊子那找到了平和,而我要做的便是向你道歉,只不過這道歉,來得晚了。”
2018年的時候,記者問他:“如果地震來了,還會做出和當年一樣的選擇嗎?”
范美忠說:“我的想法和觀點沒有改變,即使是今天發生地震我還是會和當年一樣。我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當初的做法,至於外界對我做出什麼樣的評論,我根本不在乎。”
時隔13年,我們再去譴責范美忠的做法已經沒有意義,他已然為此付出了代價。
當年,人民網論壇曾發出探討,稱范美忠的逃跑給每個中國人出了一個難題。
當我面臨那樣的狀況時,會做什麼選擇呢?
還是那就話,我不一定做得比范美忠好,但也不會硬杠自己“偉大”。
如果每個人都像范美忠一樣,只“忠於”自己,那這個世界得自私到什麼程度?
人有權利選擇懦弱,但也必須承認自己的懦弱。
有人說,自由二字,從來不意味著拋棄廉恥和對崇高者的敬意。
范美忠曾自比魯迅,可魯迅先生說過: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范美忠斷然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這個世界總需要崇高的人,如果我做不到崇高,但會對崇高致以敬意;
這個世界需要發光的人,如果我不是光,總要允許那些發光的人存在。
13年過去了,對於范跑跑,你怎麼看?文/喻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