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數碼相機目前的新技術
分頁: 1, 2  下一頁    :| |: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攝影交流

#1: 作者: octane時間: 2006-11-20 11:31

數碼相機以及數碼單反相機,從問世、普及,到現在,產品日新月益,新技術層出不窮(有點兒廢話哈)......

不多說了, 最近看到許多新名詞,新技術,覺得有必要匯總一下,一方面作為大家購機的參考,另一方面也是要對現在的新技術有更清晰的解,要與時俱進不是?

我先把我想到和知道的寫一寫,如果有寫的不對的地方, 請大家糾正,也請大家能夠繼續補充一下, 謝謝...

1. 像素
現在的DC動輒就是8MP,10MP,似乎起步也要6MP了,DSLR更是如此,不過我個人有個疑問,是不是像素越大就越好呢?我覺得關鍵還應該是CCD的尺寸,這一點更重要。

2. 防抖功能
DC和DSLR都越來越注重防抖功能,現在新的DC基本都具備了防抖,DC的防抖應該都是機身防抖,只是不知道各家的防抖技術是不是都相同,效果如何有待進一步實踐。

3. 臉部對焦技術
這個名詞是在本壇的gzhu推薦FUJIFILM F31FD 以後翻看網頁知道的,"Face Detection Technology"是FUJIFILM唯一提供的一種對焦技術,通過硬件芯片來計算,所以速度極快,據稱只需要0.05秒就可以完成。不過人像攝影不是DC的強項, 不知道這項技術會不會很快被運用到DSLR上。

4. 從X3想到的
SIGMA推出基於X3 感光器件的DP1,統計一下, 目前基於APS尺寸的非單反數碼相機除了DP1, 還有LEICA M8 、EPSON RD1 和SONY R1, EPSON RD1和LEICA M8都是基於LEICA M卡口可換鏡頭的相機,無論機身還是鏡頭都不是一句價格不菲了事的, SONY R1的個頭一如既往的大,所以, 我個人認為, SIGMA的DP1倒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機型,當然,還有傳言要采用X3的RICOH GR D的換代產品。

5. Venus III
這是PANASONIC推出的一個影像處理引擎技術,目前被應用到PANASONIC 新出的DSLR及DC上,這種技術據稱可以大幅改善數碼相機在高ISO時的噪點問題,實際效果如何,試過才知道。

6. CCD 自動清潔系統
這項技術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DSLR相機上。由於DSLR可更換鏡頭的特點,再加上電子產品所產生的靜電(這是本壇樹大師提醒的),自然會使CCD吸附一些塵埃,在沒有CCD自動清潔系統的時候,大家有的是自己動手用氣吹來吹,有的自己動手擦拭,也有的幹脆送去由專業人員清潔,可沒過幾天,又臓了。所以, 我覺得這個技術很實在,當然,前提是管用。

想到就是這些了, 再想起什麼,再來寫,也歡迎大家補充或者提出不同的見解。

#2: 作者: Nonmem時間: 2006-11-20 13:00

HDR, high dynamic range,比如說16bit的RAW,這樣奏少了許多過曝欠曝的問題。icon_twisted.gif

#3: 作者: xiaozuiba時間: 2006-11-20 20:46

個人感覺:

僅對DC而言

1。高象素並不代表高細節還原能力,絕大多數高像素DC 拍出來的片子都很虛,不如同品牌的500-600W低像素機器

2。軟件的高ISO處理多以損失細節為代價的,糊成一片。當然FUJI 的高ISO稍微好點

3。慢快門速度下的防抖意義不大,因為在拍運動目標時幾乎沒有用處

,也完全可以用有依托射擊來取代。還是高ISO下的高快門速度防抖比較實用

另外有一個新技術我一直不理解

就是用高像素機器出低像素照片來延伸焦段(看上去不是簡單的截取)和改善高ISO的表現

icon_rolleyes.gif

#4: 作者: gzhu時間: 2006-11-20 20:55

面部對綔夏哄i幬艺J為是對矚g媒溝闥娜藖碚f有一定方便,特別是出去旅行找人拍照時候.

#5: 作者: 紅綠藍時間: 2006-11-20 23:33

我最看重的是防抖。 icon_biggrin.gif

#6: 作者: lovemovie時間: 2006-11-23 00:39

誰有M8,俺想摸摸 。。。

#7: 作者: calvin620時間: 2006-11-23 01:27

回幾個看法:
1. 高像素還要有好的玻璃來支持。個人使用八百萬-一千萬像素足矣;

2. 光學防抖功能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用。體現在微距攝影,長焦以及弱光下的靜物攝影上。如:在室內弱光下的靜物攝影,有光學防抖的CANON S3只需要1/5甚至1/2的快門就能保證清晰的圖像。沒有光學防抖的則需要至少1/30以上才能保證不模糊。長焦下,防抖的作用就更明顯了。目前DC的防抖多為鏡頭防抖,如CANON的IS, Panasonic 的MEGA O.I.S.等系列機型。機身防抖的(ccd shift)有Sony的Super Steady Shot 和pentax的CCD-shift based Shake Reduction。還有些廠商的所謂電子防抖系統(如Casio ),據dpreivew歷來的評測,電子防抖的效果十分有限,無法跟光學防抖比。

DSLR的防抖以往都以Canon的IS鏡頭和NIKON的VR鏡頭來實現。近期興起的DSLR機身防抖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SONY的a100, pentax的k100D,和即將上市的K10D都具備機身防抖的功能。機身防抖因為能讓所有鏡頭都有防抖功能勢必會成為防抖技術發展的主流。

3. 臉部對焦技術
並非FUJIFILM唯一提供的一種對焦技術。其他廠商如NIKON,CANON等也有類似功能的機型。如nikon的Nikon Coolpix S10等。

5. Venus III

從已有的評測(參考dpreview.com)上看Venus III 並不“可以大幅改善數碼相機在高ISO時的噪點問題”。PANASONIC采用了Venus III 的新機型如Panasonic Lumix DMC-LX2,依舊是噪點出眾。

6. CCD 自動清潔系統
目前有這項功能的DSLR機型有Olympus E-400,Olympus E-330,Olympus E-500,Sony DSLR-A100,Canon EOS 400D / Digital Rebel XTi,Pentax K10D,Pentax K100D。該項技術應用得最好的據說是Olympus,除塵最徹底,最有效。

另外,較新的技術還有防水,防摔。超高ISO(大於iso6400). DSLR LCD實時取景;高清短片拍攝等等。。。

#8: 作者: gzhu時間: 2006-11-23 02:01

對的, NIKON才是臉部對焦紛Ag先驅Canon把它發揚光大而Fuji是最好的.

#9: 作者: octane時間: 2006-11-23 08:19

gzhu 寫道:
對的, NIKON才是臉部對焦紛Ag先驅Canon把它發揚光大而Fuji是最好的.


謝謝 CALVIN620 和 gzhu 的指正,我是在FUJIFILM的中國網站上看到這樣的描述的,難道我被誤導了??

www.fujifilm.com.cn/ab...cleID=2099

"......富士膠片所開發的這種“臉部識別技術”是數碼相機行業內唯一的,該技術是完全依靠內建在相機中的臉部識別硬件芯片所實現,因而速度非常快,從功能的開啟到最終的識別僅僅需要驚人的0.05秒。"

還有這一段:

“臉部識別技術
  富士膠片所研發的“臉部識別技術”最初使用在該公司的另一業務---數碼沖印設備上,用來在數碼沖印時重現更好的臉部細節。在將這一技術發展運用到FinePix數碼相機的過程中,富士膠片的技術研發團隊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識別的速度,過慢的速度將使這種技術變得缺乏實際運用價值。在達到0.05秒的驚人識別速度後,“臉部識別技術”成為了在朋友聚會和家庭日常使用時拍攝清晰人物畫面和適度曝光的超實用工具。
  “臉部識別”功能的實現基於對人的眼睛和鼻子所進行的三角測量,通過極其精確的硬件運算能夠為單幅畫面中最多達10人的臉部進行精確的對焦和優化曝光。在相機的LCD顯示屏上,一個綠色的正方形框會圍繞在構圖畫面中主要拍攝人物的臉部,同時另外的白色正方形框會識別另外最多達9位人物臉部。除非人物離開構圖畫面,識別框將始終跟蹤人的臉部在取景畫面內移動以保證清晰對焦和優化的曝光。該功能不會受到人物位於畫面中位置變化的影響,而同時無論人物是否帶眼鏡也都能正常工作。
  在相機的回放模式下,“臉部識別”功能會自動裁剪出畫面中的人物臉部並進行放大回放以獲得最佳的人物肖像照片。”

#10: 作者: 無地自容時間: 2006-11-23 08:41

如果高ISO消噪技術能得到長足進步,使得ISO1600乃至3200達到實用程度,防抖技術就不那麼重要吧... 畢竟光路中加入活動部件會導致圖像品質下降,不知道EF85/1.2L如果加入IS,是否還能獲得同樣的品質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攝影交流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分頁: 1, 2  下一頁    :| |:
1頁,共2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