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影展2.0:一年时间,贾樟柯又闷声干了这些大事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视听世界

#1: 作者: maohu时间: 2018-10-17 20:37

作者:何小沁 @新浪电影



  从平遥古城火车站出来,坐大巴穿过8公里的草莽荒凉,一座27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便热热闹闹出现在眼前。古城西门步行两分钟,便可看见“平遥电影宫”几个硕大的方块字矗立在一片厂房区门口,人群鱼贯而入,其中不乏许多金发碧眼的老外。剩下一些旅游团的游客在门外好奇张望,他们问导游:“这里在搞啥活动,可以进去逛逛吗?”

  进园区不需要买门票。进门第一道“景点”便是一块硕大的“江湖儿女”招牌,这是一家刚装修好、颇具武林风味的餐厅。每天夜晚,贾樟柯经常在这里招待电影节的贵宾们,酒至微醺,就相约去对面舞池灯摇晃的门厅里蹦迪。狂欢持续到深夜,人群渐渐四散而去,贾樟柯和他的团队才有时间再开一次会,细细梳理影展的每一道流程。

  从无到有举办一个国际影展绝非易事。它涉及土地规划、政商关系、节展策划、团队建设、市场运营……商业和艺术两手都要抓,眼下与未来都需要考虑。到了第二届,我们发现这里已经形成一股磁场:大师、明星、电影从业者、影迷、媒体、影评人、粉丝……都能在平遥影展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去年还主打文艺迷影范儿的影展,今年已经悄然成长为一个体系健全、思路清晰的综合型节展活动。

  从元年到起飞,过去一年时间里,贾樟柯及团队为这个影展做了哪些改进?贾樟柯领导下的平遥影展,未来有什么新的雄心蓝图?

  [上篇·园区]

  电影宫2.0:升级改造,完善导视系统

  走进今年平遥影展园区,第一印象就是到处悬挂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牌,尤其晚上全部点亮后,令人恍若置身南国夜市。

  贾樟柯向小浪介绍,今年这些灯牌是为配合“回归市集”的影展主题设计的,采用可拆卸材料制作而成,会保留到今年春节。明年影展,会根据明年的主题重新设计。

随处可见的霓虹灯牌,为配合今年市集主题而设计

  去年平遥元年的时候,影迷吐槽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园区缺乏完善的导视系统,许多影迷在平房之间团团转,找不到影厅在哪;后来组委会只好临时立起一些易拉宝做路牌。今年这个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所有展厅、放映厅、公共设施都统一挂上了霓虹灯标牌。

  说平遥影展,就得先说说这大厂房,这是平遥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切运营的硬件基础。

  现在的影展园区以前是个柴油机厂,占地107亩,是典型的车间群建筑。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团队的调研规划、上影集团的技术支持下,从2017年5月破土动工,被逐步改造成了艺术园区。“我们希望能保留老厂房的风格,那么就涉及到改保留跟改建的尺度在哪。拆掉重盖其实是最简单的,但如果是改建,你就得去考察每堵墙的承重,哪个能拆哪个不能拆,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贾樟柯说。那次改建曾被英国一家专业建筑杂志进行了专题报道。

  去年10月影展结束后,清华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对园区进行了“2.0版”升级,包括重新设计了江湖儿女餐厅等。电影宫阁楼上的酒吧、对面的书店、隔壁的衍生品店等也都重新装修了,艺术感十足,提供了更多沙龙、签售、讲座等活动的空间。有媒体称:“几乎每个进入平遥电影宫的人,都会讶异于它混杂的、复古和先锋的双重美感。”

高挑的建筑空间里,阁楼成了休闲酒吧

  因晋中秋冬太冷,施工期只能集中在4月到10月,等今年影展结束,来年春天还会继续进行“3.0版本”的改进——设计团队希望能再增加一些连廊和入口,把一个个独立厂房改建成以中庭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有本土建筑美感的艺术园区。这在各个国际电影节的场馆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从中庭这个台阶的门出去,可以直达小城之春放映厅——未来,团队希望能在车间群打通更多这样的“任意门”

  非影展时段,以艺术中心概念运营

  这么大一个园区,没有影展的时候怎么办?当然不能是空着——今年,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艺术中心。几个放映厅加入了上海联合院线,会像正常商业影院一样放电影;除此之外还有三大品牌活动,一个是“平遥之声”,会不定期举办论坛、教育等活动;第二个是“平遥境界”,大约每季度举办一次小型展览;第三是影展节目组策划的主题展映活动,比如放过山西籍导演(曹保平、韩杰、贾樟柯等)的作品,放过《红高粱》等老片回顾展,并邀请了国内老一代放映员参观新设备并与青年放映员联谊。

非影展时段,这里是一个文化艺术中心

  贾樟柯心中甚至还有一个“大园区计划”:把影展园区作为“种子园区”,向外围拓展与影展无关的商业区域。

  其实早在去年第一届影展前,贾樟柯就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平遥电影展有限公司”,想必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自负盈亏的商业运营问题。

  赞助商带来更多的钱、更好的服务

  据贾导向我们独家透露,平遥影展获得的是当地政府的三年资助,并且三年资助金额逐年递减,今年政府资助大约只占总体预算的五分之一;赞助商的投入占据最大比重;其余少量资金来自售票、衍生品售卖等自主运营收入。

  去年平遥影展的赞助商是陌陌和广汽传祺,今年在延续去年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又新增了汾酒;除以上三大赞助商外,影展其实还有一些小的赞助商——比如在放映厅门外新设立了十余个摊位,有商家来推销文创产品、平遥特产、明信片、旅游景点、影视拍摄资源等,产品大多与当地旅游或电影文化有关,与影展来宾需求高度吻合。可口可乐也是本届平遥影展的赞助商之一,其在影厅门口推出的6元易拉罐图案定制服务更是吸引了潮流青年的眼球,许多影迷都买到了印着平遥影展logo+自己名字的可乐,迫不及待PO到了社交网络上。

摆摊的都是平遥影展的“金主”

  赞助商能为影展带来的不仅是钱,还有服务。比如可口可乐的自动售卖机让观众可以更方便地买到饮料;广汽的接送车队频繁来往于电影宫和各大酒店之间,在寒冷天气里为嘉宾和媒体提供免费代步工具。

#2: 作者: maohu时间: 2018-10-17 20:37

  解决了去年一大遗憾:吃不好

  去年平遥,贾樟柯心里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是吃得不够好,电影宫只有一个简餐店,品类很少。今年餐吧丰富了菜品种类,隔壁还新开一家陕西面馆,站台底下也多了一个红酒雪茄吧。

  今年在电影宫大厅里,观众已经可以随时吃到沙拉、烤鸡、意面、水果切块,点各类冷热饮品;隔壁小面馆里经常坐满使劲儿捏着筷子夹起一根油泼面的老外;

今年的电影宫餐吧更像个正式的西餐店了

  江湖儿女则是影迷们最爱的聚餐地点,不仅可以吃到实惠的大盘肉、豪饮几杯汾酒,还每每都能邂逅大牌导演和明星们,你的爱豆可能就坐在你的圆桌对面。

今年的江湖儿女餐厅由去年的山河故人餐厅升级改造而成,特别设计了这个江湖气十足的木质楼梯

  不过对于一个国际影展而言,美食的地域性还可以更广一些。

  [下篇·策展]

  做一个轻松自由的影展,让电影回归市集

  放眼全球,大小电影展有几百个,几乎天天都在上演。今年平遥影展在时间上比去年略早,避开了东京,但也跟釜山、丝绸之路、京都电影节档期相撞。贾樟柯的平遥影展在这样的版图里该怎么定位?是做成中国的戛纳,还是东方的圣丹斯呢?

  “都不是,平遥就是平遥。电影需要做什么,中国需要什么电影,我们就做什么。我不希望它形成一个僵化的体制,连单元设置都可以变。我一直觉得,大家在一起快乐、安静地看电影,这就是平遥电影展的氛围。”

  在贾樟柯的这一思路下,平遥影展不追求展映片数量,而是带着一定策展视角精挑细选出一份片单,引导创作者和观众建立深度交流——每场首映或发布会,贾樟柯或马可·穆勒都会到场亲自主持。平遥亦不设立竞赛单元,不评判艺术作品的高低,闭幕也只公布若干艺术组织、影迷投票选出的荣誉,主创没有压力,氛围很轻松。

本届影展主题“回归市集”

  和国内一些独立影展对电影顶礼膜拜的姿态相比,今年的平遥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倡导大众“看低”电影,勿要将其捧上神坛。“今年平遥影展的主题叫‘电影回归市集’,强调电影跟观众、跟生活的关系,重温电影产生的途径。电影最初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发明,跟喷火和变脸一样,诞生在市集里,是很便宜的娱乐消费。卓别林的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甚至包括现在周星驰的电影,都延续了这重要的一脉。”贾樟柯说。

  贾樟柯并不希望把平遥做成一个小众高冷的艺术展,因此今年平遥新增设了一个“影迷嘉年华”单元,邀请《找到你》的明星主创和观众们近距离互动。今后每年都会有一部大众喜爱的电影入选这一“人气担当”单元。

  四大板块成型,突出关注青年导演

  仅仅一届可能还看不出平遥影展的路线,到了今年,纵观全部活动日程,四大板块已经逐渐明晰——

  第一是核心的电影展映板块;第二是学术交流板块,包括大师班和论坛等;第三是高校教育板块;第四是产业促进板块。前两个板块从元年就开始成型,而后两个板块是今年及未来的强化方向。

  近两年中国电影产业的成绩单已经表明,青年一代的导演们正在崛起。嗅觉明锐的平遥影展自然也加强了对新导演的“长线投入”。

  今年平遥最重要的新动向当属全新推出的“发展中电影计划”单元,包含12部已经拍摄立项备案、尚未全部制作完成的优秀项目,为作者和产业人士搭建洽谈交易平台。平遥影展为该单元专门设置了评审团和奖励资金。今年的入围名单里,赫然可见松太加、张大磊等已经成名的青年导演新作。

  作为影展的延伸单元,“平遥一角”今年也新设立“学校日”活动,包含三大艺术院校在内的七所高校各主持一天活动,组织主题交流。例如如何能在学校里组建起一个专业剧组,就是学生间很实用的话题。在几天前平遥一角的小小开幕式上,放映了《延边少年》和《动物凶猛》两部今年很出彩的学生导演作品,台下挤满了来自全国各个大学的学生,楼梯上都坐满了人。第一次拍短片的申迪坦诚讲述,她由于没管好钱,《动物凶猛》开机7天就被迫杀青,很多场戏都没拍完,以此提醒小伙伴们引以为戒。

今年的平遥一角里,每天都会举行高校活动

  贾樟柯还有另外一个未实现的设想。“希望将来我们有能力一点的时候,能为新导演做一个20天到一个月的训练项目,请一些大师来讲授,等闭幕式的时候,就可以放映他们的作品。但难度在于平遥缺乏电影工业,器材、人力都是问题。”

  从以上这些新举措可以看出,创投、训练营、论坛,这些为一个影展培养“嫡系”的长期项目,都在被平遥一个个实现。如同平遥一角负责人宋甲所说,今后这些学生导演的作品很可能入选平遥影展的其他单元,“十年后的平遥欢迎你”。

  在平遥的全部展映片单里,约有三分之二都是新导演作品,尤其“卧虎”“藏龙”“华语新生代”等几个重点单元。今天对青年创作者的播种,都会成为未来影展的收获。

  全球范围选片,优待非西方及本土电影

  平遥影展有一个以马可·穆勒为首的9人选片团队,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人负责一个地区一年的选片工作。去年这个选片团队总计看了400多部电影,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200多部。据了解,今年平遥的最终片单里,中国首映的电影多达98%,全球首映率达48%,这意味着影迷来到平遥,有相当高的几率可以抢先一网打尽本年度国内外佳片。

  平遥的选片人每一位都资历颇深,有丰富的业内资源。他们通常会直接跟各个制片人、导演、演员联系,实时跟进他们的新片进度;其次才是去其他影展海量看片,大浪淘沙见真金。

  今年8月,贾樟柯担任了洛迦诺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他个人特别喜欢新加坡的《幻土》和智力的《死于青春》两部电影,向平遥选片团队推荐,没想到团队早就看过这两部片子了,比洛迦诺还早。“他们走在了很前面”,贾樟柯说,他同时表示,自己绝不会参与选片决策,全部交给团队。

  本届平遥影展的开幕片是金砖五国联合拍摄的《半边天》,更加彰显了平遥影展鼓励非西方作品的态度。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南美、东欧、非洲等地区的作品在平遥更吃香。

  贾樟柯还为今年平遥增设了一个“从山西出发”单元,凡是有山西主创、山西影视公司参与出品,或者是跟山西有关的故事题材,符合一项就有报名资格,最终入围的有9部。贾樟柯表示,这9部作品质量都很高,希望能对山西电影工业有所促进。

  国内影人聚会,科长个人品牌吸引外媒

  平遥影展有很多“回头客”——去年来过的,今年又来了;今年第一次来的,也表示下次还想来。

  平遥也充分展现了对老朋友们的欢迎。如影评人木卫二去年是某单元评审,今年以签售会作者和论坛嘉宾的身份再次来交流;去年杨城担任制片人的《大世界》在平遥获得了费穆最佳导演荣誉,今年他就被请回来,做了发展中计划单元的评审。开幕红毯仪式上,杨城打趣称自己跟平遥是“小别胜新婚”,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回来,还开玩笑建议影展开个“任逍遥”迪厅,科长则在一旁开心道:“我会考虑的,我可以打碟!”

  平遥影展的优势在于离北京近,活动空间独立且集中,有希望成为继上海电影节之后,国内电影人的第二场集体聚会。韩国电影研究者小韩说:“在平遥,见人的效率太高了!”

  想看片的影迷、想追星的粉丝、想宣传的主创、想洽谈的老板、影评人、学者、高校学生、普通市民……都能在平遥影展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空间。不得不说,平遥影展才举办两届,就已经掌握了平衡之道。

  今年报名来平遥影展的还有数量众多的外国电影工作者、策展人及记者等。仅以法国为例,几大知名报刊——《费加罗报》《解放报》《电影手册》等,就都派了记者来报道本届影展。

  今年费穆荣誉评审、意大利远东电影节创始人塞布丽娜·巴雷切蒂兴奋表示,自己是贾樟柯导演的粉丝,因此非常开心能来担任评委;欧洲知名影评人汤尼·雷恩和让-米歇尔·傅东也都是贾樟柯的多年挚友,他们双双为今年的影评人论坛坐镇。可以说,平遥影展的国际范儿,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贾樟柯的国际资源、影响力基础上。

  连续两年质量检验,平遥国际电影展都为影迷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参与整个影展的幕后工作者约有200人,一年来他们在各个环节上做出的改进有目共睹。当然,一个年轻影展还是会有硬件不完善、偶尔组织出bug的情况,期待明年我们还会收获新的惊喜。

  (何小沁/文)​​​​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视听世界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