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方法解決“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的怪圈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投資理財

#1: 作者: 會游泳的企鵝時間: 2018-3-03 14:13

最近股市大跌,有好幾位國內的朋友向我抱怨:“股票買了就跌,剛賣它又漲,是不是有主力專門盯住我,專門坑我?”
我無奈回答:“是,也不是,主力不是專門坑你,而是專門坑你們!”
要當好醫生,先弄清楚病因,我們來根據造成這種“買了就跌,賣了就漲”怪圈的兩個主要原因來對症下藥。
第一,邊際效應到頭。
普通的股票投資者一般都是兼職,本身在市場之外,在某次“看似偶爾”的廣場閒聊中,聽說某某最近做股票賺了大錢,於是心中意動,回家買幾本交易書籍,瀏覽一下交易網站,甚至再找幾個交易大師聽聽課,ok,開戶,上!像不像你?
剛開始也許能賺點錢,償到甜頭,但緊跟著,市場就會變臉,跌得你懷疑人生,為什麼我的均線系統不准了?為什麼我的RSI不准了?肯定是需要找新的更高級的技術指標,於是,痛定思痛,暫緩交易,閉關修煉,剛閉關一天,之前賣出平倉的股票又漲了,“原來我的技術指標不是不准,而是需要微調,股市,我又來啦!”如此往復循環……
為什麼說邊際效益到頭,因為“普通投資者”所處的位置為邊際效應的最後一環
普通投資者都是兼職,本身有其他工作,可能是其他領域的專家,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信息接收十分迅速,但在股市,你是“外行”。舉個例子:
一家公司剛公布了一則“利好消息”,就算是真的,這則消息到你手上要經過多少人呢?
首先,公司的老板知道吧;公司的上下游企業因為業務緊密也會知道,“它最近進的貨不少,看來效應不錯”;審核“消息”的市場發布人員知道吧;公司的競爭對手有可能知道吧;更不用說,他們會把這些消息有意無意透露給身邊的人;看看,這則消息到你手上,經過了多少人?價值還剩多少?你買入就是“最後一位接棒者!”所以買入前,好好想想,我是否位於邊際效應的最邊際?
第二,持倉過重
以前一次在期貨公司大戶室交易,突然外面大吵大鬧,推門一看,原來是一個“大戶”找到前台那,拍著桌子大叫“為什麼豆油我剛做多,價格就跌了?給我把它弄上去!”歇斯底裡。此大戶本來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實業家,帶著大筆的錢、實業專業知識和自信心來到期貨市場,靠著厚實的專業判斷認為豆油價格將會觸底反彈,於是重倉做多,他確實預測對了,豆油價格飆升,不過是在一個月以後;他的本金早就在那次歇斯底裡的嘶吼中化為烏有,成功的由一個“千萬富翁”變成“百萬富翁”,黯然離場。
為什麼他看對了行情仍然虧損?就是因為他持倉過重,如果他持倉輕,並且分次建倉,在小浮虧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持有到一個月以後,價格上漲,獲利豐厚。持倉重,代表著急迫的想賺大錢的願望,是,他方向是對的,但誰能准確預測市場的精細節拍,不可能的,即使有這樣的人,也是這次准,下次就不准了,為什麼不給自己留一點余地呢?做股票也是這樣,上來看准了,全倉買入,哦,no,價格跌了10%,40萬損失4萬,十年積蓄沒了一年,再跌10%,2年白幹了,受不了了,股市風險太大,我不玩了,以後老老實實工作,股市真是一個坑人的地方,平倉賣出,oh,no!股市它又漲了!
所以,即使你對方向的判斷有著極高的信心,也要告訴自己慢一點,投入股市的錢一不能是救命錢,二要一點點的來,什麼?有人說,這樣錢賺得就少了,對,錢是少了,但我們還有下一次機會。你全倉去賭,卻有沒有相應的持倉心理素質,贏3次50%,翻3.375倍,再虧一次50%,變成1.7倍,再虧一次變0.85成虧損,而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在你沒有變得面對行情心如止水之前,巨幅的浮盈浮虧將是你最大的考驗。何必對自己這麼苛刻。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市場是存在“主力”的,但它也不輕松,因為它不但要打敗“散戶”,還要打敗“主力對手”才能賺錢,所以主力不光針對你,而是針對除它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非專業投資者,還是放下自己的貪心,老老實實來個基金定投吧。推薦一個好用的加拿大基金定投APP-Mylo,最近有開戶贈金活動,點擊了解詳情
相關基金定投博文:賺錢有套路,我給大家畫一下
目前位置:主頁/論壇熱帖/2種方法解決“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的怪圈
前篇博文:經典投機故事,郁金香狂熱
後篇博文:無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投資理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