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連載 - RCM音樂理論的方方面面(不斷更新中)
分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親子教育

#1: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3 15:45

定個標題還真不容易,換了好幾個了,這個看上去好多了。

這幾日看到RCM演奏考級和理論考級的關系反響還不錯,將之作為RCM音樂理論傳奇的前篇,正式在這裡蓋個樓,不知道能蓋多久,能蓋多高,爭取沒事就來添磚加瓦吧。
書中講到的都是與RCM考級中的音樂理論各個科目相關的事情,各位看官如有疑問盡管詢問。下面開始正式說書:

第一回 加拿大樂理分級初中高 教育局八級劃為分水嶺

各位在學習鋼琴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每個級別當中所學習的技巧,正好可以反映到鋼琴作品的取舍上,例如Technical Requirements中所練習的那些基本技巧,一定會在同一級別的Repertoire中體現出來一樣。

樂理的級別劃分
RCM的樂理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這三個級別橫跨演奏的五、六、七八級,也正是為所有樂器學習的中級階段上,需要加強理論知識而設計。我們都知道八級其實是個分水嶺,加拿大各省教育部門所制定的中學音樂課程,大多定位在八級上下,所以通過八級,就完成了中學音樂課程學分的要求。基本上絕大多數學生會停留在這個級別不再前進。原因有很多,為拿到證書而被迫考級的,孩子不喜歡家長push的,由於起步太晚年齡和功課壓力太大不得不放棄的等等,但華人的學生進入高級狀態的比例則高出很多,很多年齡尚小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十級甚至是開始准備ARCT了,這個話題留到鋼琴教學再聊。

至於願意走向更高級別,那麼更高級別、更難程度的理論課程就在前面等待著了。九級開始到十級,每個級別將會有兩門理論課程:和聲+音樂史;而進入ARCT,則會有三門理論課程:和聲+音樂史+音樂作品分析/對位法。這個時候的學生所學習到的,我們以後再詳細描述。

#2: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4 13:57

樂理每個級別所占的比重

萬事開頭難。對於學習樂理來說,最初的概念極其重要,這將是構建音樂大廈的基石,這一生所有的音樂知識,都將從這裡產生,或許需要牢記一輩子。這三個級別,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比重應該是50%+30%+20%,甚至是60%+25%+15%。
如前所述,初級絕對是基石,未來理論學習的好壞,概念清晰掌握的程度,幾乎全部來自這裡;中級樂理,在初級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增加了更深入的內容,將初級的概念再次擴展,對音程(Intervals)與和弦(Chords)的所有形式基本描述完畢;高級樂理則是更廣泛地了解記譜方式的變化,為進入和聲寫作打好基礎並做好過渡。

#3: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4 13:57

理論學習的連貫性

不論出於何種想法,我再三強調的是,絕對不能/最好不要斷斷續續地學習音樂理論知識,至少樂理+和聲最好要安排好時間,一口氣完成。這些我教過太多早年學完樂理,扔掉一兩年以後再回來學習和聲的學生,無一例外地碰上難題——樂理的基礎知識早已忘記,和聲學不下去,學起來非常辛苦。甚至和11、12歲學完樂理直接開始學習和聲的小孩子都無法相比。

這很好理解,樂理學習,畢竟不像每天在學校的功課,不像英語語言那樣,時時掛在嘴邊不說都不行。一周一次最多兩小時的集體課程,甚至只有一小時的私人課程,加上兩三個月的快速突擊,如何能在兩三年以後還能牢記在心呢?我早年在魁省生活,在接受完一年的COFE政府法語課程學習之後,基本上能做到上街生活沒有大礙,聊個天扯個閒篇還能將就的地步,可惜到了今天就只剩下“你好再見”——因為溫哥華再也不需要說法語了。

有關樂理的學習時間長度和最佳學習年齡,且聽下回。 icon_mrgreen.gif

#4: 作者: 無眠時間: 2014-1-14 14:01

期待對和聲,作品分析,對位法的講述。

#5: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5 18:26

近來由於學校新學期的理論考級課程陸續報名和開課,所以比較忙亂,估計發帖速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請各位見諒。


第二回 初中高樂理三級有深淺 小中大年齡結果正相反

為何五級就開始考樂理?有問題。
眾所周知,在2009年以前的樂理也是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預備級、樂理一級和樂理二級,正好對應著2009年以後新考試大綱中所說的初、中、高三個級別。當然,別的課程也相應地改成了新的名稱,我們以後再談。

我現在暫且不知道為何要從演奏的五級開始要求相應的樂理考試。比如鋼琴,五級對應初級樂理,六級對應中級樂理,而奇怪的是七八兩級均對應高級樂理。前面說過,八級是第一個分水嶺,所以樂理結束在這裡是有道理的。但是大多數的木管類、銅管類樂器,在六級之前均為雙數級,例如Sax只有2、4、6、8級,然後才是9,10級。銅管中的小號、長號等等也是在6級之前采用了雙級制,所以初級樂理對於Sax六級來說是沒用的。但估計隨著類似長笛1~10級全部考級體系的逐步完善,將來所有的木管、銅管甚至打擊樂器等等都會有對應演奏級別的。

#6: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5 18:26

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用演奏的六、七、八級分別對應樂理的三個級別。在華人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參加七級的考試,這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但RCM委員會不會以此為依據改變樂理級別的安排的。我建議從六級開始考樂理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6級之內的級別過於容易的通過,很多孩子僅僅在從零開始的兩三年內就能通過,可是年齡可能還沒有到10歲,如何去理解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呢?還有就是,真的就會有很多學校、老師會去聲稱兩年過六級、三年保八級。。。好嗎?為了考級而學琴嗎?與其這樣,去游泳,去溜冰,去強身健體,哪個不比天天愁眉苦臉地彈琴好?這是藝術教育的初衷,還是學習音樂,學習鋼琴的初衷呢?

#7: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5 18:27

樂理的難度

從認識音高和記譜開始,一直到管弦樂隊移調、總譜/縮譜的對置,這三級樂理已經涵蓋了所有音樂基本理論的方方面面。基本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基本樂理教學,難度也就在這范圍內了。我們國內的樂理教學和RCM的大部分相似,但也有不同,就是增加了對中國民族五聲調式的了解。

就難度來說,RCM的樂理難度比國內低,但涉及范圍卻遠遠超過國內的樂理,其中RCM所講到的終止式(Cadence)的認識(中級)和寫法(高級),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和聲學習的階段;RCM每級的最後都會有一個簡短的音樂分析,正是為日後進入更高級別的和聲、乃至最高級別ARCT的音樂分析專項考試打好了基礎,也是學習音樂理論真正的用意。而這種形式的音樂片段分析,在國內的樂理教學中是沒有涉及的。

就整體RCM樂理的程度而言,相當於國內各大音樂學院、師范類高校音樂系所有器樂聲樂演奏專業大學一年級結業的程度,同時也相當於音樂學院附中高中部作曲專業樂理結業的程度。對於准備進入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本科生而言,他們的入學考試就已經考到了樂理的全部內容。

#8: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5 18:28

學習樂理的年齡

就藝術教育的本質來說,為了考級而考試並不是好事,但為了節省時間而言,似乎也無不妥之處,只不過還是盡可能的考慮到學生的年齡以及接受能力,以及時間的安排作為綜合的考慮。

我個人的建議是:8-10歲左右開始正式接受樂理課程的學習比較好,畢竟理論課程都是抽象的總結,太小無法理解。這個年齡段的,上私人課會好於集體課,私人課上老師可以針對小朋友的弱項逐一解決,甚至采用一些形象的幼兒語言來加深對樂理的理解。

11-13歲之間的學生,從年齡上來看已經有了小學幾年的學習經驗,對理解復雜的抽象概念有了一定的能力,這個年齡開始上集體課,會容易很多,就這幾年的授課情況以及考試分數分布區間來看,這個年齡組是學習樂理(和聲和其後的課程不行)的最佳年齡段,在青春期到來之前,多數小孩子還是聽父母的話的,這個很關鍵。

14-16歲之間的學生,已經進入中學,理解能力已經很好,但由於中學課業的壓力和青春期特有的少許反叛心態,整體表現和反應乃至考試的成績,並不一定超過13歲這一組,多次考試已經表明這一組學生的成績,考不過11-13歲的學生。

#9: 作者: musiksun時間: 2014-1-15 18:28

樂理學習的時間長度

國內大學的樂理教學基本上是一周一次兩小時課程,一年兩學期結束。但在加拿大由於RCM考季的時間安排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更多的學校采用學期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私人教學也基本上遵循考季而行。

對於學習長度來說,急於求成一定是不行的,由於樂理是對音樂世界的基本概念的了解和未來各項課程的基礎,所以樂理掌握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後續的學習,這已經是多數事實驗證了的。

三個級別如果按照順序下來,一般情況下每個級別至少3個月,加上放假,基本上要用一年學完,這也是本地多數學校所采用的方式。具體還是要因人而異,或這選用私人課的情況下,少則3~4個月,多則大半年~整年都正常。

All in One的方式,會比正常的時間縮短接近一半,在安排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考季的安排,是用很巧妙的時間去運作的。一般來說,秋冬天開設All in One,會好於夏天開設,因為夏天放假,春天沒有理論考試等等原因。

但也有人提出三個級別僅用,只想用,只能用1~2個月來學,這是極不現實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會給老師和學生造成極大的思想壓力和負擔,因為不論家長如何決定,總是希望看到一次通過的結果,如此之短的時間,老師要如何運作?

還有另一種例外,就是連續學習超過一年甚至接近兩年還不能解決,也是有問題的。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只要符合課程教育的規律和藝術教育的目的,就行了。


RCM理論考試的科目太多,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樂理上,下回咱們輪流開始進入和聲,敬請期待。 icon_mrgreen.gif

#10: 作者: Pennytheory時間: 2014-1-16 12:12

樓主太專業了,看著費勁,但----, 頂一個吧 icon_rolleyes.gif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親子教育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分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
1頁,共5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