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海纳, 时间: 2005-8-03 09:05
“一盆浆糊”的“左右派区分”--WANGHU之文读后
IDWanghu的文贴“ 你是左派还是右派” ,读后受到启发,便有此文。
“左派右派”的定义,历史变迁至今,颇有些混乱。尤在中国更甚,原因呢,是“国情”在世界上格外的“特殊”,半个世纪里,今天“左”明天“右”,偏左了便右,偏右了便左,至今日,弄得是“左右一盆浆糊”,要理清头绪,真需要费些周折的。
区分左派右派,先得有根有据。迄今的根据有两个方面:意识形态(政治宗教信仰)方面和经济基础方面,所以定义也含两个方面:意识形态方面的定义和经济方面的定义,对应的便有政治方面的左右派和经济方面的左右派。
从历史变迁看,左派右派的定义出现过三种。
一,原始定义
如WANGHU所述,“左右派”的原始定义起源于法国的制宪会议。其区分根据限于意识形态范畴:政治信仰,宗教思想和人权观念。原始的左派,主张自由民主,政治与教会分离和人权革命(他们坐在议会左边)。原始的右派,支持君主专制,政治与教会合一和民族主义(他们坐在议会右边)。原始左派的意识形态发展到近代,就是英美等那样的民选政府和议会民主政体。原始右派的意识形态发展到近代,一个极端例子是希特勒的法西斯政体。
2,共产体制下的定义
这世界上,共产体制最强调“意识形态领先”和“政治挂帅”,这一体制下的“左右派”划分,从一诞生,就完全被政治所渗透。因此,共产体制下的“左右派”,本质上是政治性“左右派”。令事情复杂化的是,共产体制下的“左右派”定义,与原始定义是180度唱反调的:原始的“左”,共产体制是“右”,原始的“右”,共产体制却是“左”。这是后来“左右派”区分变成“一盆浆糊”的起因。
共产体制下的左派,坚持一党专制,不允许反对党存在,宪法规定党高于一切,永远不变,只允许一个思想,一个主义,一个领袖。这本质上却正是原始右派的定义,两者都支持专制,抵制人权,强调政教合一(原始右派是政治与教会合一,共产左派是政治与马列教义合一)。希特勒法西斯体制,按照共产体制的定义,自然也是左派,而且“左的不能再左”,虽然原始定义认为它是“极右”。
共产体制下的右派,又分成国内右派和国外右派。在国内,凡批评共产党,批评领袖,批评政府的,就可能被划为右派。严重的右派也曾称“反动派”或“反革命”,现在则称“资产阶级自由化”派。他们明确拥护多党制,赞成思想言论自由,赞成民选政府和宪法高于一切。国外的右派,就多了,包括了反对共产体制,实行民选政府和议会民主的所有国家或地区。譬如,对于中国的共产体制来说,这世界上,现在除了北朝鲜,古巴之外,几乎都是右派或过去的“反革命派”或“反动派”。这些为共产体制所敌视的“右派”势力们,实际上却正是原始定义的左派,因为它们都反对专制,支持民主和政教分离,向往人权。
需要指出的是,共产体制下的“左右派”定义,同原始定义的180度反调,是由共产主义者自己完成的。尚未夺得政权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共产主义者,譬如起源于“五四”运动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左右派”的划分,本来同原始定义一致。只是在变成统治者后,他们逐渐把自己本来的主张一个个毁掉(口头上另当别论),而沿着相反的方向奔去,浪子再也不回头了。
3,现代议会民主体制下的定义
现代议会民主体制下的“左右派”定义及区分,其根据主要限于经济范畴,所以与政治性“左右派”相对,可称为经济性“左右”派。这是因为,议会民主体制在意识形态上的“左右派”所属,早已定型,是正牌正宗,货真价实的“原始定义左派”。进一步在意识形态上区分,几乎已不可能,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只是,在共产体制的眼里,议会民主制却是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右派”。“左派右派“本是色彩斑驳的“一盆杂烩”,但从共产体制夺得第一个国家政权那天起,对这盆杂烩的搅拌就开始了,一直搅拌到今天,便有了”一盆浆糊 “。
在现代议会民主体制下,经济性“左派”者,偏向于经济利益的平等,强调福利国家和通过国家干预来帮助经济上的弱者。经济性“右派”者,强调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过高福利和国家干预,强调建立“弱”政府,减少对经济强者或寡头的限制。
那么,中国的左右派区分状况如何?
与所有共产体制一样,中国左右派的区分,历来是政治或思想意识挂帅的;左和右的关系,和原始定义也是180度的反调。“改造思想”,“思想进步或落后”,“政治思想犯”等名词,中国人是极熟悉的。以下的讨论,按共产体制式“左右派”定义进行。
中国体制的意识形态,一直保持正宗的一党制“左派”,现在正在越来越左,最终结果当然是“极左”。目前中国国内的知识分子,被戴上“思想自由化”或“民运分子”等“右”的帽子,遭到种种“处理”者,正日趋增多,甚至国外的也不能幸免,便是这种趋势的证明。
那么,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左右派是如何区分的呢?
WANGHU引用别人的文章,也谈到了中国的经济性“左右派”。根据引用,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右派“,而且是“极右”。引用文说,“极右制度,往往表现为权贵资本主义与寡头专政”;“初中的时候,学的是邓小平同志的英明论断:中国不可能出现百万富翁!高中的时候,一切都颠倒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国有企业‘卖给私人’了,工人阶级要‘自己养活自己’了。上大学以后,很无奈,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变成世界第一了”。
从上述可以看出 , 中国 在 经济 方面 的左右派 定义, 与 现代 议会 民主 体制 是 一致的。即,“左派”者,强调经济利益平等,主张较多的国家干预。“右派”者,强调自由竞争,反对过多的国家干预,主张让少数经济强者或寡头先富起来。根据中国经济上的“极右”现状,WANGHU的引文得出结论,“经济上的极右制度是伪自由”。引用文原作者特别强调说,“这才是我想讲的东西”。
将上述一言以蔽之,现在的中国,政治上正趋向共产体制的“极左”;经济上则已经是现代议会民主体制的“极右”。但是,如果当年反专制,求人权的“原始左派”人物能活到今天,则在他们看来,中国正在同他们背道而驰 , 走向政治上的“极右”, 弄不好就会发展成希特勒的法西斯。而活下来的“原始右派”则会感到晕头转向,好不容易定下神时便忿忿然,“你们这些共产党人,搞的什么鬼名堂,明明拿去了我们提出的极右理念,却要起个180度反调的名称”!
看, 搅拌的多么彻底的一盆“左右浆糊”!
WANGHU文章说,“(中国)爱走极端的人们这次选择了右,要越右越好,反过来把对方打成左派,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踏上一只脚了呢”?中国人WANGHU,谈的是中国事 , 他所指的 “左和右 ” , 似乎是中国的共产体制在意识形态上的“左和右” 。
WANGHU 之 言 ,大体没错。 在中国共产体制下,鼓吹或支持西方议会民主, 是严重到不可饶恕的 “极右 ” 。 假如中国现执政党政治局委员里有人公开提出, “让我们放下身段,从基层选举开始, 重新夺得政权”, 此人一定会立即被打成“ 右倾自由化的极端 ” , 吃 不了 兜 着 走 路 , 死了也会被人骂 为 “ 死猪 ” 。 而 另 一方面 , 中国人里, 可真有越来越多的人,如 WANGHU 所言, “ 爱走极端 ,选择了右,要越右越好”。他们嘴上也许没有鼓吹西方议会民主,但行动上做的更为彻底,干脆逃离“极左”的中国,投奔“极右”的外国,甚至手捧“人权自由宪章”,向极右的议会民主体制宣誓效忠。猜想WANGHU本人,以及WANGHU的一些战友,也是如此走极端的人群中的一部分 。
同别人一样,“选择了右,而且要越右越好”的WANGHU,是否准备把谁打成左派,再踏上一只脚呢?笔者并不清楚。不过看WANGHU的文雅厚道儒士之风,大概不会这样做。虽然WANGHU不会,但不排斥另有他人。若有,则中国人里谁吃饱了撑的,有那份悠闲,跑去在已经是叮当响的执政党左派及其追随者身上,再加贴一个左派小标签呢?进而,除了16年前那个姓王的,现在又有哪个吃了豹子胆,敢在战车和枪弹武装的巨人 及其 追随者身上,踏上一只脚呢?
对上述疑问如何回答,笔者不甚了然,反正听WANGHU这么一提,今后倒要留心了。就笔者而言,反倒希望“叮当响的左派”越少越好,每遇上左派,先盼的是他们尽快摘下那闪光的标签,变成平凡的百姓,变成右派更好。叮当响的左派少一个,中国的进步便快一分。况且,意识形态上的派别,不论“左右”,是很难“打”出来的,除非那打手是专横霸道的权势者或者有权门撑腰的追随者。
另一方面,在走了极端,跑到“极右外国”的中国人里,有人一边欣赏着“极右”的“个人权利和自由”,一边声称仍然眷恋着中国体制的“极左”。可能的动机或原因有多种,如长期奴性的惯性?某种既得利益的驱使?抑或心理的变态?这里暂且不谈。
“左派右派”,对于中国人的笔者,是久闻不觉其味的熟悉字眼。但究竟如何区分,其根据为何,从未想过。中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变迁,只是君王与平民,主人与奴隶,主子与奴才的交替过程而已。什么左派右派,历史学究们为显示自己的学问,而喜欢使用的名词代号之一罢了。WANGHU的名言,“管他left wing, right wing,我只在乎chicken wing’,曾使笔者突然闻到了左右派的气息,但不久就又忘却了。
今日又亏WANGHU提起,受到启发,认真地想了想,便有此文。网上发文者,笔者猜想多是义工,但记得WANGHU对义工行为颇有微词,那就多谢“职业作者”的WANGHU了。
参考文贴:你是左派还是右派,WANGHU,加西评论,2005,7
#2: 作者: 广播体操, 时间: 2005-8-03 09:43
海纳 写道:
在现代议会民主体制下,经济性“左派”者,偏向于经济利益的平等,强调福利国家和通过国家干预来帮助经济上的弱者。经济性“右派”者,强调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过高福利和国家干预,强调建立“弱”政府,减少对经济强者或寡头的限制。
我是经济性的---右派
海纳 写道:
另一方面,在走了极端,跑到“极右外国”的中国人里,有人一边欣赏着“极右”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岂止仅是欣赏,是完完全全地在受用。 一边声称仍然眷恋着中国体制的“极左”。可能的动机或原因有多种,如长期奴性的惯性?某种既得利益的驱使?抑或心理的变态?
海先生这段写得好!
我始终也没搞懂原因,可能是生活上/事业上过得不如意吧,谁知道。
#3: 作者: BenII, 时间: 2005-8-03 13:16
写道:
另一方面,在走了极端,跑到“极右外国”的中国人里,有人一边欣赏着“极右”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岂止仅是欣赏,是完完全全地在受用。 一边声称仍然眷恋着中国体制的“极左”。可能的动机或原因有多种,如长期奴性的惯性?某种既得利益的驱使?抑或心理的变态?
哈哈哈,不爱国了,岂不是就没了“主心骨”
什么“一日不读教主宝典blah blah”可能对这些人过分了,不过,相去不远吧
#4: 作者: WANGHU, 时间: 2005-8-04 08:09
我写帖的标准是:有根据有逻辑。如果是对某人或ID的称呼或断言,一般是看到此人或ID承认过或说过,或者是合理的推断。比如,这次的义工海纳。当然,称呼ID,乌鸦,或勇士,也是可以的吧。
义工海纳一盆浆糊的标题,深得大智兄笑熬浆糊的精髓,可喜可贺啊。
义工海纳的大多数文章喜欢炒冷饭,至于味道如何,不得而知,炒鲁迅先生的冷饭,观者寥寥;炒NAOMI的冷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长话短说了没有。
这一篇文章里,前一半是炒冷饭,炒出了什么味道呢?不知为什么,义工海纳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现代议会民主体制下左右派的政治意识区分,简而言之成:
写道:
其根据主要限于经济范畴,所以与政治性“左右派”相对,可称为经济性“左右”派。这是因为,议会民主体制在意 识形态上的“左右派”所属,早已定型,是正牌正宗,货真价实的“原始定义左派”。进一步在意识形态上区分,几乎已不可能,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不知道义工海纳是只关心推行议会民主体制还是有别的原因,拿美国来说,左右政治意识是很明显的。GB兄说过:如果要讨论诸如堕胎/大麻/娼妓/安乐死/同性婚姻等。。。合法化这些,那我则是完全的左派/自由派了。
难道这还不够明显的吗?那些再生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希望推动政教合一,也可以用原始左派来定义吗?
原创的应该是后一半吧,这里要应用义工海纳的原则:十里有一夸张,矫枉过正来解读了。
我的原帖里写的是:
写道:
谈论政治问题,人们往往喜欢分左右,这样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各自立场的不同,另一方面可以感觉占到某个有利的位置来取得优势。在中国,以前当然是越左越好,恨不得将对方打成右派,这样就一切了结;时代变换,现在似乎是倒了过来,爱走极端的人们这次选择了右,要越右越好,反过来把对方打成左派,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踏上一只脚了呢?
但义工海纳由此写道:
原话里的左右标准,当然是所谓中国特色的左右。越左越好,发生在以前的中国;而越右越好,已经不是局限于中国,可以发生在有中国人的任何地方,主张实行议会制,反对GCD,就以为自己已经站在了右的立场,听到不同的意见,立刻将对方打成反对民主,正义=〉拥护GCD=〉左派,如此爱走极端的人或ID,也时有所见。这里已经对越右越好的极端描述的很清楚了。
但在这里义工海纳又一次行使了夸张误读的权利,偷偷的将极端的越右越好转换成选择了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国人身上。虽然,这里还比较谦虚地使用了“猜想”一词。移民到加拿大,出于不同的理由。政治避难,或政治难民,我没有亲眼见过,但可以想象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以选择逃离作为移民的主要理由吧。难以想象,申请技术独立移民的,怎样向签证官描述自己只想逃离的心情。当然,这可能是我的见识不够,义工海纳可能是上述的人们中的一个,也未可知。
“战友”一词,久违了。我只知道“洋插队”的插兄插妹们,至于把加拿大当作安全的战壕在战斗的,应该就是勇敢的义工海纳了吧,当然还有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了。否则这个“战”字何解?
但接下来的这段:
写道:
同别人一样,“选择了右,而且要越右越好”的WANGHU,是否准备把谁打成左派,再踏上一只脚呢?
那已经脱离猜想,成为一个说的好听是夸张,难听是居心险恶的捏造了,所谓十里有一,便是这里吧。
写道:
WANGHU的名言,“管他left wing, right wing,我只在乎chicken wing’,曾使笔者突然闻到了左右派的气息,但不久就又忘却了。
左派右派,不是我首先提起,除非是义工海纳对这里有些帖子进行选择性的遗忘。关于Chicken Wing的,更不是我的名言,不敢擅专,随便古狗,便有一篇,以供参考:Right Wing, Left Wing, Chicken Wing
其实左右与否,并非浆糊,而是取决于参照系。如果一直活在中国过去(这话好像谁说过),自然摆脱不了阶级斗争的思维,要走极端,斗个你死我活的话,左右也就没有差别了。观义工海纳整篇文章,一直在中国特色的参照系里,自然可以将极端的越右越好适用于他。而我选择的是怎样的参照系,原文里应该已经很明白。如果已经决定这样的误读,那么再解释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写道:
今日又亏WANGHU提起,受到启发,认真地想了想,便有此文。网上发文者,笔者猜想多是义工,但记得WANGHU对义工行为颇有微词,那就多谢“职业作者”的WANGHU了。
这段话又让我想起赌城里遇到的小卖部的墨西哥老太问的:Are you Japanese or Korean?
网上发文,不是职业作者就是义工吗?大智兄说的找乐子笑熬浆糊又算什么呢?
至于乌鸦这次选了什么样的东西放到它的巢穴里去,就不是我关心的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