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胡思, 时间: 2025-9-18 09:48
#2: 作者: 胡思, 时间: 2025-9-18 09:49
先说个我观察到的现象。你要是翻翻电视,哪怕就是看点采访,就能看出中外差距。日本人也好,加拿大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上了镜头说话,那叫一个顺溜。普通老百姓被记者一问,噼里啪啦就能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清清楚楚,逻辑分明,情绪到位,甚至还能带点金句,听起来像随时准备出书。至于政客和领导人,那更是“一套一套”,台上三十分钟,下面观众就像听TED演讲一样。
反观我们这边呢?领导讲话的时候常常“额……那个……啊……”一个接一个;百姓上电视镜头,话还没成型,舌头就先打结了,磕磕巴巴半天,记者不得不赶紧收个“谢谢您接受采访”草草收场。要真比拼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中国人整体上就像卡带机,老外却是蓝牙音箱。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咱们基因里缺了“能说会道”的那根弦?其实不是。基因是无辜的。咱也有能言善辩的人,但整体比例上确实差点火候。
这就得说到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能力和身高一样,有个“关键期”。比如“狼孩儿”案例,孩子如果在童年关键期没接触语言,长大后想说人话已经是mission impossible 了。再举个常见的例子:小孩学外语,五六岁开始,蹭蹭往上窜;可要是等三十岁才学,口音再怎么练,总带点拧巴。这就说明语言能力的塑形是有时间窗口的,错过了,就再难补齐。
一句话总结:小时候嘴巴没练过,长大再想练,就晚了。
那么问题就转到文化和成长环境上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关键词是“听话”。小孩儿从小被教导:别插嘴,少发表意见,没你说话的份儿。于是孩子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练嘴的机会极少。他们听得懂,理解力没问题,但缺乏说的训练。到成年后,理解力满分,嘴巴却是个“木讷版”。
再看国外。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小孩在家里几乎是小霸王,想说什么说什么。父母还要边听边点头,像开会一样认真回应:“嗯嗯,你说得有道理。”这样的氛围,从小就给孩子创造了无数“表达练习场”。嘴巴天天跑操场,长大后自然是语言高手。
所以,归根结底,不是中国人笨,也不是基因拖后腿,而是文化环境的问题。咱们小时候习惯“被动听话”,他们小时候习惯“主动开口”。最终的差距,就是“听话孩子” vs “话痨孩子”的区别。
#3: 作者: 本坛第一毒舌, 时间: 2025-9-18 09:51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 作者: 明娘娘, 时间: 2025-9-18 09:57
本坛第一毒舌 写道: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子讷于言且蠢于行
#5: 作者: lcheung123, 时间: 2025-9-18 10:05
@真真好奇 已经把这个题目提升到更高层次。。写东西都结巴!!!
#6: 作者: snowthor, 时间: 2025-9-18 11:12
胡主任你卡壳不
#7: 作者: 刘大妈, 时间: 2025-9-18 12:07
胡思 写道:
#8: 作者: Slowbro, 时间: 2025-9-18 12:20
话还没成型,舌头就先打结了
#9: 作者: 真真好奇, 时间: 2025-9-18 12:53
lcheung123 写道:
@真真好奇 已经把这个题目提升到更高层次。。写东西都结巴!!!
偶是,一字,一句
的
强调,
很少重复(除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偶是强调,结巴是您脑子里的
回,璇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