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勸阻一個喝自來水的人!
分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溫哥華不眠夜

#31: 作者: 劉大媽時間: 2025-7-19 15:28

snowthor 寫道:
劉大媽 寫道:


飲用水源裡沒有人類活動



這個湖 只有 傳統的人工船

沒有機動船



另外德國大城市取水 取自 地下深層水

#32: 作者: 劉大媽時間: 2025-7-19 15:30

snowthor 寫道:
劉大媽 寫道:


飲用水源裡沒有人類活動




柯尼希湖[1](德語:Königssee ),意譯國王湖,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東南端,比鄰德國和奧地利的邊境小鎮貝希特斯加登,在奧地利城市薩爾茲堡以南的德國阿爾卑斯山區內。柯尼希湖的湖水呈現翡翠綠色,清澈見底,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柯尼希湖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由冰川形成,長7.7千米,最寬處約1.7千米,湖岸線長19.96千米,面積5.218平方千米,湖水容量511,785,000立方米,平均水深98.1米,最深處190米,是德國最深的湖泊。除了出口處毗鄰城鎮外,柯尼希湖完全被阿爾卑斯山脈環抱,其中包括德國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脈(Watzmann)。



柯尼希湖和它所在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是德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柯尼希湖因其清澈的湖水而聞名,它被認為是德國最幹淨和最美麗的湖。正由於這個原因,1909年起,只有電動船、手劃船和腳踏船才被允許在湖中航行。



柯尼希湖航船旅行的一個特色節目是,當電動船行駛到距聖巴多羅買一半航程的時候,船長會停下船,在險峻的群山間的湖面上吹起喇叭,演繹多重的回聲[2]。

因為柯尼希湖的源頭沒有農業運作,而湖邊的居民從1980年起使用管道處理生活用水,湖水清澈,水質達到飲用水標准。

柯尼希湖中生活著很多鱒魚,當地居民將魚醃制後食用或提供給游客,是當地的一個特產。

#33: 作者: 劉大媽時間: 2025-7-19 15:32

snowthor 寫道:
劉大媽 寫道:


飲用水源裡沒有人類活動


溴酸鹽、飲用水、礦泉水--德國如何保障飲水安全?
2024年7月22日2024年7月22日
上周,圍繞中國兩家知名品牌瓶裝水的溴酸鹽含量引發的爭議沸沸揚揚。那麼,德國的相關標准如何,又如何確保飲水安全?

p.dw.com/p/4ia8Q
水是在德國受到最嚴格監管的對象之一
水是在德國受到最嚴格監管的對象之一圖像來源: Norbert Schmidt/picture alliance
廣告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德國,提到飲用水,人們是和自來水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德國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無須煮沸也無安全隱患。

世界約50個國家可直接飲用自來水

聯邦環境局是德國負責飲用水的機構。該機構的艾克哈特(Alexander Eckhardt)博士向德國之聲表示,世界范圍內,能夠直接飲用自來水的國家僅有大約50個。

上周,中國知名品牌瓶裝水中的溴酸鹽含量,引發媒體關注。在德國,飲用水中溴酸鹽的標准上限是每升10微克。而在超市購買的礦泉水中溴酸鹽的標准上限則為每升3微克。這也是歐盟的標准。

艾克哈特博士介紹說,溴酸鹽可能致癌,但飲用水標准的上限,確保在預期壽命(70年)內幾乎可排除安全憂慮。

在德國,從自來水管中流出的清涼水可直接飲用在德國,從自來水管中流出的清涼水可直接飲用
在德國,從自來水管中流出的清涼水可直接飲用圖像來源: Wolfgang Maria Webe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七成自來水源無須消毒

此外,溴酸鹽也僅在用臭氧消毒的過程中產生。艾克哈特博士說,德國約70%的飲用水所抽取的地下水,非常純淨,因此無須進行消毒。他指出,特別是深層地下水,在質量上並不輸於礦泉水源。

其余需要進行消毒的飲用水,德國則大部分采取氯化消毒。

事實上,德國飲用水也就是自來水中的溴酸鹽含量,可能遠低於標准上限。艾克哈特博士介紹說,不同的實驗室,所能檢測出的最低含量不同。以波恩市為例,自來水中溴酸鹽的含量至少要達到每升5微克才能檢測得出來,科隆市則是每升3微克。而實際上,兩地自來水溴酸鹽的含量,都低於能檢測出的最低值。

聯邦環境部的艾克哈特博士還對直接飲用自來水給予了一個提示:在水管中超過4小時的水應放掉,直到水溫清涼不變。

礦泉水須認證

在德國,礦泉水是需要經過政府認證的。德國共有800余種礦泉水獲得了認證,大部分水源地都在德國。各聯邦州對礦泉水、特別是其中的溴酸鹽含量也持續監測。以巴伐利亞州為例,該州公布的2017年對83種樣品的檢測中,僅有3種檢測出了溴酸鹽,其中一種低於每升1微克,另兩種則為每升1.2和1.4微克。

在德國,如果礦泉水采取了產生溴酸鹽的臭氧消毒法,必須在包裝上標注。而使用這一方法越來越罕見。

#34: 作者: 劉大媽時間: 2025-7-19 15:33

snowthor 寫道:
劉大媽 寫道:


飲用水源裡沒有人類活動


德國約70%的飲用水所抽取的地下水


大城市如柏林一般都來自地下水


雖然柏林周圍全是大湖



#35: 作者: snowthor時間: 2025-7-19 15:33

劉大媽 寫道:
柯尼希湖[1](德語:Königssee ),意譯國王湖,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東南端,比鄰德國和奧地利的邊境小鎮貝希特斯加登,在奧地利城市薩爾茲堡以南的德國阿爾卑斯山區內。柯尼希湖的湖水呈現翡翠綠色,清澈見底,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柯尼希湖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由冰川形成,長7.7千米,最寬處約1.7千米,湖岸線長19.96千米,面積5.218平方千米,湖水容量511,785,000立方米,平均水深98.1米,最深處190米,是德國最深的湖泊。除了出口處毗鄰城鎮外,柯尼希湖完全被阿爾卑斯山脈環抱,其中包括德國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脈(Watzmann)。



柯尼希湖和它所在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是德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柯尼希湖因其清澈的湖水而聞名,它被認為是德國最幹淨和最美麗的湖。正由於這個原因,1909年起,只有電動船、手劃船和腳踏船才被允許在湖中航行。



柯尼希湖航船旅行的一個特色節目是,當電動船行駛到距聖巴多羅買一半航程的時候,船長會停下船,在險峻的群山間的湖面上吹起喇叭,演繹多重的回聲[2]。

因為柯尼希湖的源頭沒有農業運作,而湖邊的居民從1980年起使用管道處理生活用水,湖水清澈,水質達到飲用水標准。

柯尼希湖中生活著很多鱒魚,當地居民將魚醃制後食用或提供給游客,是當地的一個特產。


喜歡旅游的同學可以收藏一下

#36: 作者: 劉大媽時間: 2025-7-19 15:34

snowthor 寫道:
劉大媽 寫道:
柯尼希湖[1](德語:Königssee ),意譯國王湖,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東南端,比鄰德國和奧地利的邊境小鎮貝希特斯加登,在奧地利城市薩爾茲堡以南的德國阿爾卑斯山區內。柯尼希湖的湖水呈現翡翠綠色,清澈見底,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柯尼希湖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由冰川形成,長7.7千米,最寬處約1.7千米,湖岸線長19.96千米,面積5.218平方千米,湖水容量511,785,000立方米,平均水深98.1米,最深處190米,是德國最深的湖泊。除了出口處毗鄰城鎮外,柯尼希湖完全被阿爾卑斯山脈環抱,其中包括德國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脈(Watzmann)。



柯尼希湖和它所在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是德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柯尼希湖因其清澈的湖水而聞名,它被認為是德國最幹淨和最美麗的湖。正由於這個原因,1909年起,只有電動船、手劃船和腳踏船才被允許在湖中航行。



柯尼希湖航船旅行的一個特色節目是,當電動船行駛到距聖巴多羅買一半航程的時候,船長會停下船,在險峻的群山間的湖面上吹起喇叭,演繹多重的回聲[2]。

因為柯尼希湖的源頭沒有農業運作,而湖邊的居民從1980年起使用管道處理生活用水,湖水清澈,水質達到飲用水標准。

柯尼希湖中生活著很多鱒魚,當地居民將魚醃制後食用或提供給游客,是當地的一個特產。


喜歡旅游的同學可以收藏一下



不用收藏了

生活在德國的華人基本人人都知道


這個地區算是德國南部的標志性景點之一了

#37: 作者: snowthor時間: 2025-7-19 15:37

劉大媽 寫道:
不用收藏了

生活在德國的華人基本人人都知道


這個地區算是德國南部的標志性景點之一了


繼續推廣給全世界華人

#38: 作者: snowthor時間: 2025-7-19 15:43

劉大媽 寫道:
德國約70%的飲用水所抽取的地下水


大城市如柏林一般都來自地下水


雖然柏林周圍全是大湖





大溫飲用水源是禁區

#39: 作者: 劉大媽時間: 2025-7-19 15:44

snowthor 寫道:
劉大媽 寫道:
德國約70%的飲用水所抽取的地下水


大城市如柏林一般都來自地下水


雖然柏林周圍全是大湖





大溫飲用水源是禁區



這邊取水 一般都是來自 地下水,




德國東部的 柏林周圍。是德國人口最荒蕪的地區。

#40: 作者: 福大豬時間: 2025-7-19 19:09

加拿大的自來水可以直接喝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溫哥華不眠夜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分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
4頁,共6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