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黃礽耀 sfiawong, 时间: 2023-9-19 21:36
[align=left]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到达最终观测位置
2022年1月25日
图像来源,NASA/CIL/ADRIANA MANRIQUE GUTIERREZ
图像加注文字,
效果图:韦伯望远镜应该将在6月或7月全面进入科学运作
在发射升空三十天后,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ames Webb Telescope)已经在太空中抵达其将要观测宇宙的位置。
这个被称为拉格朗日L2点(Lagrange Point 2)的位置,在地球阴面之外100万英里(150万公里)处。
韦伯望远镜是依赖一段5分钟的短时间推进器燃烧,最终被推进这一轨道。
现在,地球上的控制人员将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对望远镜进行调节,为科学研究做准备。
ADVERTISEMENT
核心的任务包括打开这台观测望远镜的四个设备,以及调节各面镜的焦点——特别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6.5米宽主镜。
“将全部18个部分从现在的状态调节成一面大主镜,还要将副镜调到最佳状态,当中有颇为繁重的工作要做,”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韦伯望远镜首席工程师查理·阿特金森(Charlie Atkinson)解释说。这家美国航天企业与美国太空总署(Nasa)联合主导这个望远镜的研发。
“我们是用科学影像来做到这一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激活这些科学设备,并且检查一些初步校准工作,”他向BBC表示。
图像加注文字,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已经在太空中抵达其将要观测宇宙的位置。
韦伯被标榜为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继任者。它在12月25日在法属圭亚那用一枚亚利安5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它的总体目标是要拍摄宇宙中第一批发光星体的照片,并观测远方星球,看它们是否适合居住。
欧洲的亚利安5号火箭以近乎完美的轨迹和速度将这个新的观测望远镜送入L2。即使如此,还是必须进行两个阶段的修正,周一(1月24日)的第三阶段将韦伯推进了计划中的停泊位置。
视频加注文字,
视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镜由亚利安火箭搭载升空的瞬间
拉格朗日L2点是太阳和地球附近引力场中的五个“理想位置”之一。在这些位置上,卫星能够用很少的轨道调节来保持位置,从而节省燃料。
另一个好处是,韦伯望远镜在L2点上不会像靠近地球位置的太空望远镜那样,经历温度和光线的大幅摇摆。
这对于这项任务来说至关重要。它的设计是旨在红外光中观察宇宙体系,所以硬件必须保持一贯的超低温状态。
红外光当中有一些波长仅比可视光长一点的光波。举个例子,在红外线中“看得见”,就能让望远镜穿过尘埃,看到一些在一般情况下成像模糊的星体。
图像来源,NORTHROP GRUMMAN
图像加注文字,
主镜的单独部件必须进行调节,形成一个镜面
韦伯现在将围绕L2点转动,与地球和太阳保持着几乎成一直线的方位。
“L2点是假稳定状态,”负责领导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的工程师确保韦伯保持轨道的让-保罗·皮诺(Jean-Paul Pinaud)说。
“飞行操作团队正在准备用常规的燃烧动力保持位置。他们会因应我们的飞行动力学团队所提供的轨道计算资料,每隔20天左右做一次。我们会以相似的方式设置,然后点燃推进器。不过燃烧的强度会比较小。”
在一块巨大防光罩后面的韦伯望远镜光学仪器和设备,不久就会冷却到大约-230摄氏度(望远镜的其中一些部分已经到达这个温度)。到那个时候,控制人员就会打开韦伯望远镜的近红外摄像机(NIRCam),拍摄一张测试性的星体图片,这是调节主镜程序的开端。
“在我们第一次聚焦于太空中的一颗星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事实上,我们会看到18个不同的光点,因为18块单独的镜元件并没有在同一个平面上,”太空总署的设备系统工程师贝戈尼娅·维拉(Begoña Vila)说。
“但我们会调节镜元件,将所有的点聚拢到一起,形成一个单独星体的无异常影像,令正常任务得以进行。”
“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它可能会用上三个月来调试,我们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她向BBC表示。
对焦过程涉及控制主镜18块元件背后的小型促动器或者发动机,来调和它们的曲率。当前的错位是以毫米计算,届时将会降低到以纳米计算——这是百万分之一级别的提升。
位于主镜前方、直径74厘米的副镜也会作相似的调节,它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回设备上。
图像来源,ARIANESPACE
图像加注文字,
从亚利安火箭前端拍下的照片,当时韦伯望远镜已从火箭分离,即将开始下轮旅程
目前,韦伯望远镜任务尚未在任何一步出过错。从发射到抵达L2点的旅程,均平安无事。
而且,在离开亚利安火箭前端之后,望远镜打开的复杂过程,也被处理得仿佛是最轻松的排演。
“我们对所有这些程序的精确和成功感到激动,”此次任务的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系统工程师主管凯尔·霍特(Kyle Hott)说。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几十年前,这一切还只是纸上谈兵的概念,现在它真的实现了,到达了L2点。我们士气高昂,非常兴奋。”
相关主题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升空 开启揭示最古老恒星之旅
2021年12月25日
韦伯太空望远镜:如何看清135亿年前的宇宙“开天辟地”
2021年11月27日
2021年终回顾 :科技领域有哪些重大突破和进展?
2021年12月27日
哈勃太空望远镜30周岁纪念 — 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2020年4月26日
头条新闻
视频, 中美举行多轮高层会晤,“面对面”会谈能缓和紧张关系吗?
2023年9月19日
美伊完成换囚:美国解冻60亿美元伊朗资金,五名被押美公民飞离伊朗
2023年9月19日
视频, 中国楼市危机:陕西铜川业主梦碎烂尾楼生计难顾
2023年9月19日
特别推荐
美国出台对华敏感技术投资禁令 高科技背后的博弈与风险
2023年8月18日
背负“恒大级”万亿负债的巨人碧桂园 会否“倒在黎明前”
2023年8月15日
14岁,中学生……这些台湾年轻人却在长期照顾重病的长辈
2023年8月16日
从李登辉到赖清德 台湾30年“过境外交”下的美中台角力
2023年8月13日
中国停止发布青年失业率 今年以来该数据屡创历史新高
2023年8月15日
全球最大电池交换网能否吸引机车族转投干净能源?
2023年8月14日
香港哲学家张灿辉诠释政治发展与民主自由
2023年8月18日
罗冠聪斥港府威吓家人如大陆执法 忧英国对中国威胁态度软弱
2023年8月12日
香港霓虹招牌消失中 保育组织盼保留独特城市文化
2023年8月13日
热读
1
美伊完成换囚:美国解冻60亿美元伊朗资金,五名被押美公民飞离伊朗
2
直播网红李佳琦失言风波:刺痛经济低谷下的中国青年
3
关注杭州亚运会的五个理由
4
乌克兰对俄军的反攻是否正在取得进展
5
华为新款5G手机横空出世 中国半导体突破美国封锁?
6
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缺席与越南的预定活动引发关注
7
拜登政府出“乌龙”,美中关系“回暖”再蒙阴影最近更新: 2023年5月26日
8
气球事件后中美高官首次会晤 布林肯警告中国勿助俄规避制裁最近更新: 2023年2月19日
9
秦刚:中国外长仕途大起大落,背后有何政治意涵
10
中国推出“福建示范区”推动两岸统一 台湾金门与马祖为何成为统战前线?
BBC News, 中文
© 2023 BBC. 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 阅读了解我们对待外部链接的做法。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