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maohu, 时间: 2022-3-06 21:04
原创:嬉游
01 观复 / 反反复复地观看
#2: 作者: maohu, 时间: 2022-3-06 21:04
02 观复 / 让人流连的百件展品
这次观展有个可惜之处,因为不可以使用相机,加上馆内光线比较暗,所以照片没能完全展现出这些藏品的细节美,我拍胸脯保证现场看起码要惊艳一倍。
上海观复博物馆的展馆主题和北京基本不重复,分瓷器馆、东西馆、金器馆、造像馆四个常设展馆和一个特展展馆,展品总体数量我估摸着得有400件以上。
这里没有所谓“镇馆之宝”的说法,因为想让每一件展品都得到平等的关注。我觉得这个理念很不错,本来嘛,如果逛一圈下来有击中自己审美的展品,那就是“镇馆之宝”。
先摊牌了,全场我最喜欢的是这件仿玳瑁纹的吉州窑瓷器。那么我们不妨就从瓷器馆开始讲起吧,顺便说说私人博物馆有什么和国有博物馆不同的地方。
把瓷器放在第一个展馆,有种一走进别人家里就被招待了一杯好茶的感觉。宋代是中国瓷器最鼎盛的时期,不是说数量,而是说艺术审美,后面明清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它的品味。
馆内很大一部分瓷器就来自于宋代,其他展品上至五代,下到金元,展现各自时期的艺术风格。比较特别的是,展品的陈列没有按时间来区分,而是按窑来分,不同窑的特色变得容易捉摸。
吉州窑是我印象最深的,它非常喜欢用黑釉和褐色釉,经典的纹理完全不会过时。
而磁州窑的刻花极显功力,深色和浅色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莫名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
它的白瓷物件也很有意思,有全场最应景的虎头枕。
龙泉窑、越窑、景德镇的青瓷和定窑的白瓷那是大家都认的“定番”,青白瓷也是馆内数量最多的品类。
什么瓷器最值钱的呢?在古玩界一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其中北宋的钧窑瓷器为最佳,能做到窑变(通过化学元素在你烧制时形成有颜色的纹路)可控,所以纹理特别好看。不过馆内的钧窑瓷器来自金代、元代,可以看到窑变技术,但和宋代钧窑比精美程度,还是弱了些。
这第一个馆我就逛了特别久,除了展品精彩,也是因为橱窗的另一面和底部都有镜子,这就等于每一件展品都可以360度去欣赏,真的有被这样的设计细节贴心到。
意犹未尽地拐弯走进东西馆,迎接我的是强烈的画风突变。瓷器从质朴的单色釉,突然变成了鲜艳的粉彩。想也不用想,这必然都是清朝物件,康熙、雍正、乾隆,八成能对一个。
入选东西馆的展品有一个共同点:同时具备东方特色和西方特色。18世纪的欧洲社会刮过一阵中国风,于是就有了黄梨木做的英式靠背椅;
画着欧洲人形象的瓷盘;
还有融合西方装饰元素的瓷盘。
#3: 作者: maohu, 时间: 2022-3-06 21:04
国有博物馆里的粉彩瓷器主要以传统花纹为主,观复的粉彩却全是人物绘画主题,虽然艺术价值比不上前者,不过倒是挺有趣的。
瓷器上的画就如同纪录片一般,过去人们生活的状态,包括他们爱吃什么、爱玩什么、爱穿什么统统反映在了上面。
不过我认为全场最好看的还是这只画满葡萄的清代大瓷罐,“自古红蓝出cp”诚不欺我。
从东西馆出门拐两道小弯,登登~重头戏来了!金器馆带着上百件金器时刻准备着震撼每个走进来的人。
这个馆的展品是最好读懂的,毕竟本身的价值就放在那里,而且各种镂空、镶嵌、锻造工艺用眼睛就能看得出它的复杂程度。
当同类的金饰都放在一起展示,就很能看出不同朝代的“流行款式”。五代是最朴素的,不管是发簪还是手镯,都只有简单的装饰。一个温知识:那时候男性也会使用发簪。
而宋代的几支发簪镂空工艺非常高超,看着就华丽。这镂空设计不仅为美,还有实用功能——散热。考古学者们在出土的墓中发现古代女子的假发发量大概有现代人3-4倍那么多,盘在头上想也知道多重多热了,这就是美的代价吧。
技术随时间不断革新,明代发簪和步摇上镶嵌的宝石着实瞩目,造型也肉眼可见地更加复杂了。
这种“繁复之美”到清代抵达高潮。因为有镜子,所以每件展品的背面也能被看得清清楚楚。这种“特权”是我以前逛展没遇到过的,再次感慨好实用。
三组不同朝代的耳饰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陈列方式值得好好夸夸,在展现美这件事上,观复做得特别到位。
#4: 作者: maohu, 时间: 2022-3-06 21:05
让我感受到古代美商之高的还有如今已经无人问津的臂钏。在明代以前,女子会在夏天身着背心、短袖,所以带在上臂的臂钏成为了非常流行的饰品。看草原民族(辽代)和中原民族(宋代)臂钏的造型,就很能感受到各自文化的差异。
继续往里走,脑子还想最后一个造像馆是什么样子,眼睛已经先被震撼到了。如果空降此地,根本想不到自己正身处于一栋高楼之中。
墙上的设计模仿了石窟造型,加上特地铺上的地砖,有在寺庙里内味儿了。佛像大多是铜鎏金工艺,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看佛像,他们的表情真的好传神,突然动起来也不会奇怪的程度。
我推测明代的无量寿佛是最有来头的一座,毕竟是拥有自己定制邮票的佛像。
隔壁同时期的大威德金刚像则在气势上傲视群雄,不愧是“死亡征服者”。在查这尊塑像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惊人的信息,去年在德国拍卖出了一件明代大威德金刚像,成交价是107000000元(当时我对着屏幕数了好几遍0)。
石刻佛像基本来自南北朝时期,那也是非常崇尚佛教的一个朝代。看到角落放着一尊佛头,我忍不住过去看了看脖子上的断面,是入《古董局中局》的戏没错了。
彩绘佛像会因为长期见光而褪色,所以莫高窟里一直没有灯。不过这里可以随便看,估计收来的时候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凑很近的时候依稀看到一些颜色的痕迹。
我想大家也发现了,私人博物馆走的不是大而全的路线,所有展品体现的都是馆主本人的兴趣取向(马爷大概不爱书画),也是他在能力范围内所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逛起来整体气氛会比较轻松,就像是走进了别人家的藏宝库。
临展展馆今年名为“智·趣”主题展览就十分俏皮,展的是过去人们的娱乐活动。清朝的纸牌、民国的麻将和牌九,还有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等等我小时候常见的益智玩具,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有没有在玩。
临走前惯例逛了下商店,看到耳环很漂亮,但2000+的价格着实有点昂贵。工作人员说是用老瓷片做的,每一对都独一无二。
03 观复 / 想反复撸的观复猫
我本期待着上海也有观复猫,但希望落空了。马未都收养的30多只流浪猫都生活在北京观复博物馆里。戴南瓜、宋胖胖、花肥肥……猫猫们有名有姓,还有各自的使命。
*苏二花
有9只喵被任命为猫馆长,有负责接待的,有负责运营的,还有负责学术的。他们上任前经过了下聘书、开发布会的流程,可正式了。
*云朵朵
其他猫馆员同样“受尽恩宠”,在院子里享受着明星般的待遇。有这么多可爱的观复猫陪同看展,未免也太幸福了。
如果你已经在感慨“人不如猫”,那我还能继续补刀:人家还是有自己出版物的作家喵。真不愧是生活在博物馆里的小猫咪。
有发写真走颜值赛道的,也有讲典故走知识赛道的,《观复101》是时候办一办了。
不过北京馆身在五环外,不像上海那么市中心,但胜在地方比较宽敞,有瓷器、家具、油画、门窗、工艺五个馆。毕竟北京是马未都常驻的地方,所以展品一定不会比上海弱。
@Being的生活实验室
若不是疫情阻挡,或许我已经参观过北京观复,能来写个大合集。现在只能每日祈祷快清零,可以去北京看猫馆长们集体吃饭的激萌场面。
@大莲妹妹
若要追究我对观复的“执念”从何而起,大概是因为在那期节目里,身在东京的博主问马未都如何看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台北故宫拿去日本做展览,网友质问为何从不拿来大陆展的风波。他是这么回答的:
就算东西被人拿走了,但文化是偷不走的。他本人也说过,在他去世后,将把观复博物馆捐给社会。
博物馆承载的是璀璨的人类文明,是所有人一起创造的,最后归还给社会,这种轮回还真有些浪漫。
所以不管是为了观复博物馆的展品,还是为了马未都,这间国内最有故事的私人博物馆都很值得去看看。
参观实用信息:
>>上海观复博物馆
地址:浦东新区上海中心37楼
>>北京观复博物馆
地址: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营业时间:周一10:00-17:00、周二至周日10:00-18:00(除夕、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闭馆)
>>营业时间:票价:100元;讲解400元一次,60分钟
在第三方平台购票会便宜一些,但是需要提前预约;现场购票的门票更好看,北京还有观复猫的限定票面。
@Being的生活实验室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