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肉欲史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吃吃喝喝

#1: 作者: maohu時間: 2020-7-20 21:52

原創:一條



朱振藩,63歲,朱熹的第21世後人。

因品嘗過5萬道料理、千種美酒,
設計過紅樓夢宴、張大千宴、隨園食單宴,
出版過44本美食類書籍,
在台灣,人稱“食聖”、“食神”。



朱振藩

在顯赫的家世面前,朱振藩的前半生堪稱是失敗的,
30歲之前沒有交過女友,
聯考(相當於大陸的高考)考了4次,
才考上輔仁大學法律系,
通過特考,成了調查局的一員,
終於勉強符合了法官父親的期望。

不料,朱振藩最終還是“走偏”,一腳踏入了美食圈。
由於父母出生名門,對食物特別講究,
從小到大,家裡沒有一餐是馬虎的,
這培養了朱振藩對美食天然的興趣。



他對每道菜的歷史淵源、菜系發展了如指掌,隨便一盤菜、一片肉,
他也能從古至今引經據典。
政商名流、各界名人都愛和他吃飯,
舒淇和他吃過3次飯,白先勇和他吃過4次。

近幾年,朱老師在大陸出版有
《饕掏不絕》《味外之味》《味兼南北》。今年7月,他的新書《六畜興旺》即將出版,
堪稱一部“中國吃肉史”。
古人裡,誰最會吃?
是誰將豬肉發揚光大,成了當今最主流的肉食?
坤寧宮竟是殺豬的地方?
荊軻刺秦王之前,吃的是什麼肉?
狗肉和羊肉如何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

自述 朱振藩 編輯 倪楚嬌





朱振藩

我是朱振藩,今年63歲,朱熹的第21世後人。

大概10年前,我做過一個統計,我吃過5萬道不同的料理、喝過上千種酒。在我沒有退休前,一周要在外面吃8~10場宴席,年輕時胃口大到可以吃下一整個豬頭。

寫《六畜興旺》是因為我是一個無肉不歡的人。我最向往的是《水滸傳》裡的武松,在被押送的途中,他的枷鎖上還掛了兩只燒鵝,走不到一半,把肉都吃了,酒也喝了。那時候我幼小的心靈就想,人生至此夫復何求。沒想到後來我也成了一個飯桶了,很能吃飯,也很能吃肉。

《六畜興旺》這本書,我大概寫了兩年多。“六畜”即“人所飼”的“馬牛羊,雞豕犬”。出自《周禮》天官篇,當時主要是用來祭祀的,如今是我們最常吃的肉類。

我從史料裡挖掘出了和這6種肉有關的典故、趣聞軼事、古今烹制要點……所以也可以把這本書看成一部《中國吃肉史》。





豬肉和馬肉間,差了1個蘇東坡

中國人吃豬和吃馬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但如今豬肉成了主流,而馬肉被邊緣化,可能就是因為馬肉缺了一個蘇東坡級別的代言人。

歷史上,這兩種肉都受到過嚴重的非議。

唐朝的時候,有些本草書記載說,吃豬肉會中風,所以豬肉一下就不值錢了,也沒人願意吃。

馬肉則是被一個清朝的名醫重重打擊了。名醫叫王士雄,他在《隨息居飲食譜》裡指出:“馬肉:辛苦冷,有毒……其肝,食之殺人。”

但好在,豬肉遇到了蘇東坡。



北宋時期,蘇東坡因為“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薪水非常低。他發現,怎麼當地的好豬肉價賤如糞土,但是沒什麼人願意去吃?

所以他買來肉,親自烹飪,加入了調料,用文火慢燉,創造出了“東坡肉”。可能不像現在是紅燒的,而是白煮的。因為“醬清(醬油)”這個名稱,是到南宋的《山家清供》才出現的。

蘇東坡還寫了一首打油詩《豬肉頌》:“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他一早就要吃兩大碗,看在我貪肉之徒的眼裡,真是不亦快哉。漸漸地,豬肉開始在民間復興,等到滿族人入關,豬肉重獲皇家、官府認可。

那個說馬肉有毒的清朝名醫王士雄,對豬肉倒是很推崇,引用袁枚的話,給了它“廣大教主”的稱號,意思是,豬全身除了蹄甲、毛不能食用以外,其他都能盡為人用。散文家梁實秋還寫過吃豬全席,共128道菜的盛況。



馬肉就沒那麼幸運了。很多人認為馬肉不好吃,會覺得它酸,但其實是因為一些馬勞作過多,乳酸堆積的原因。

而且經分析比對,馬肉營養堪稱豐富,每100克中,約含蛋白質19.6克,脂肪0.8克。含鐵量比豬肉高5~6倍,比牛羊肉高3~4倍。長期食用馬肉,還可防治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症,有益於人體健康。可以說馬肉是最被中國人低估的肉了。

法國人老早就愛吃馬肉了,以前是從波蘭用船把活馬運來,現在從美國、加拿大進口。日本的熊本市人更是瘋狂, 馬肉館隨處可見,馬肉刺身特別搶手,每年還從中國和阿根廷等地大量進口,且嫩度更勝於上等和牛。

#2: 作者: maohu時間: 2020-7-20 21:53

我吃過好幾次馬肉,精選小馬背脊上的一條肉來做刺身,無上美味,幾乎入口即化。

當然,豬肉的盛行也不僅是蘇東坡的功勞。相比豬肉,馬有征戰之用,牛有耕作的用途,狗會看家、會協助狩獵,現在是大家的寵物,它們都有各自的用途。羊肉雖也受歡迎,但它屬大補之物,不能像豬肉那樣常吃。



羊肉與狗肉的“雲泥之別”

羊肉和狗肉都有過改變中國歷史的“豐功偉業”。

《左傳》記載了一碗羊羹導致滅國的故事。春秋宋國的大夫華元,在跟鄭國軍隊對戰的前一晚,燒了羊羹給所有的戰士們吃,唯獨漏了為他駕車的羊斟 。

結果第二天對戰時,馬夫羊斟就說:“昨日羊羹由你做主,今天駕車是我做主。”駕著馬車直沖到敵營陣營,結果華元就被俘虜了,於是宋軍慘敗。



劉秀則因為一碗狗肉龍袍加身。當年王莽篡位後,宗室的劉秀起兵討伐。有一次戰敗,劉秀落荒而逃,單槍匹馬來到一個破廟裡,餓得發暈。剛好看到門外有一只被人打死的狗,自己吃飽後,又把剩下的狗肉拿去賣。

因為燒得好吃,狗肉又爛又香,很快就賣完了。他得到了些盤纏,立刻縱馬歸隊。等到劉秀登基後,他一直忘不掉這頓狗肉,還在宮中大吃狗肉。



《清明上河圖》局部賣羊肉店的酒樓

但如今,羊肉和狗肉的地位卻大相徑庭。

羊肉可以說一直在殿堂之上。按古文字中,“羊”通“祥”,或許有了肥羊,就會吉祥了。

而且“羊炙”即烤羊肉,是唐、宋、遼、金、元數朝的宮廷名菜之一。

宋朝人特愛吃羊,所以王安石的《字說》裡解“美”為“羊大為美”。在《清明上河圖》裡,甚至能看到“蒸軟羊”、“酒蒸羊”、“乳炊羊”等26種羊肉料理。



李鴻章和戈登合影

而狗肉到唐宋時,就開始沒落了。一方面與佛教有關,而且當時也有人開始養寵物了,另一方面有人對宋徽宗說:“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於是宋徽宗下令禁絕。從此之後,“狗肉不上席”,僅限在地方流行了。

後來,李鴻章也因為吃狗肉鬧出了笑話。1897 年,他銜命訪英,曾與他並肩作戰的戈登送他兩條愛犬。不料隔幾天後,收到李鴻章的謝函,上面寫著:“這狗的肉好吃,我可吃了不少。”此事轟動倫敦,英國人紛紛引為笑談。

我們常吃什麼肉,什麼肉成主流,背後有很多因素,一方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什麼肉多就吃什麼,一方面還有各種宗教、文化、習俗的影響。如今,貓狗已經變成人類的寵物了,真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只是狗比雞快些,率先成了人類的朋友。



牛肉與雞肉的燒制之難

牛肉與雞肉的體型差異最大,但這兩種肉都是上手容易,做好難的典型。

中國是全世界最早馴養雞的國家,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甲骨文中,就已見到“雞”字。

我最喜歡吃白切雞,上海人叫白斬雞,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內稱“白片雞”。

通常在制作“白斬雞”時,宜選未產蛋的小母雞。白斬雞的燒制難點在於“浸”,煮完之後要浸滾水。在浸的過程中,讓它慢慢漸漸地熟成,要保證受熱均勻。

如果上面還帶一點點血,剛好是最嫩的時候,將原雞斬件拼盤,既考驗廚師對火候的拿捏,亦看得出刀工純熟度與拼形的巧構妙思,這是很需要經驗的一道菜。



牛肉就更不用說了,光屠牛就是一門技藝很高的絕活,《莊子》所載的“庖丁解牛”,其事跡已達神乎其技的境地。

牛肉的纖維粗,料理的難度在於如何讓它細嫩可口。根據古文獻的記載,周天子吃牛的方法為搗珍、漬、熬及糝。無論哪一種做法,都需要處理牛肉的肉質。

“搗珍”的重點在於肉需反復捶打,去掉筋腱,煮熟後要把肉揉搓至軟。“醃制”的重點在於要沿著橫的紋理,將肉切成薄片進行醃制。“熬”的重點在於,將生牛肉捶打成薄片,去除肉的筋膜。

現代人料理牛肉,多用切塊勾芡或運用酶(如廣東人的蘇打粉)的方式,讓它細嫰可口。



《飲膳正要》內頁

#3: 作者: maohu時間: 2020-7-20 21:53

歷史上關於吃肉的冷知識

大概我是巨蟹座的原因,除了出去吃,幾乎足不出戶,家有藏書4000冊,其中有1000冊都和美食有關。

真正介紹肉如何做的食譜,其實是從元朝太醫忽思慧編撰的《飲膳正要》開始的,記載了好幾百種食物的燒法,主要是給元朝的皇帝強身之用的。

另有南宋的《山家清供》,清朝袁枚的《隨園食單》和童岳薦的《調鼎集》。從此之後保留下來的就多了,飲食之道開始大為昌盛。

像北魏崔浩寫的《食經》,除了部分被收錄到《齊民要術》得以保留,其他都失傳了。唐朝的段文昌,他有最厲害的女廚師膳祖,但她寫的《食經》,也沒有傳下來。

比較有意思的是從《史記》、《左傳》、《戰國策》、《論語》這些書裡,窺探到食物的蹤影。

比如像《論語·鄉黨》裡面講,孔子“不撤姜食”,飯桌上一定要有姜,是殺菌、升陽用的。而且孔子不吃市面上販賣的臘肉,因為它不幹淨。具體臘肉怎麼做,書裡是不講的。但你就會知道,臘肉在春秋末年就已有了。





坤寧宮內景祭祀、煮豬之地

還有一些冷知識還蠻有趣的。

1. 清朝坤寧宮是殺豬的地方,如今吃的蒜泥白肉還和這事兒有關。

明朝時期,坤寧宮是皇後住的地方,到了清朝,除大婚以坤寧宮為洞房外,皇後平時都住養心殿後軒。平日裡,坤寧宮就是祭祀、殺豬的地方。

每天早上先祭祀兩頭豬,隨後殺之,整只蒸煮。煮熟,切成條盤肉,分發給侍衛們吃。除了侍衛外,只有一個人有過特權,那就是紀曉嵐,他也是無肉不歡的。

侍衛們不能帶調味進宮,他們就把醬油、鹽、醋調和好之後,用紙張浸透,然後帶著紙進去。到時候用滾水一沖,就變成調味料。吃完肉之後,順便就飲肉湯。

我們現在常吃的四川蒜泥白肉就跟這個有關:片下來的白肉,蘸醬油或者蒜蓉來吃。



荊軻刺秦王武梁祠石刻

2. 荊軻刺秦王之前,吃的是馬肝。

當時,燕太子丹為了巴結荊軻,可以說所求無不應。

荊軻看到燕太子丹有一匹千裡馬,就過去拍拍說:“這馬好。”結果燕太子丹就誤會了,以為荊軻要吃馬,就把最好的馬肝給荊軻吃。

至於荊軻吃了以後是什麼表情?《史記》跟《戰國策》都沒寫。



3. 3碗羊羹,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除了上文《左傳》中的羊羹故事,類似的事情還有2次。

戰國時期,中山國君請所有大夫們吃羊羹,唯獨漏了掌兵權的大夫司馬子期,司馬子期一直懷恨在心,後投奔楚國。不斷勸說楚王滅掉中山國,於是中山國滅。

最後一個事件,是靠羊羹翻身的故事。

《宋書》中記載,南北朝時有一人叫毛修之,在東晉朝廷立下過赫赫戰功,但後被夏和北魏俘虜。為了保命,他給北魏一個尚書家做廚師。他做的羊羹美味絕倫,受到武帝的喜歡,就封他做太官尚書,此後,不斷升遷,位極人臣。

4. 歷史上的美食家,也分平民路線和皇家路線

蘇東坡走的就是平民路線,因為被貶官到很多地方,所以也吃遍了半個中國。

袁枚則是官府菜為主,他是總督尹繼善的門生,經常酬酢往來,官場上都是眼尖的,看他這麼得寵,於是家裡有什麼好菜,找他去吃。他覺得不錯的,就記下來。有時候袁枚覺得某個廚子燒得很好,他就讓自己的廚子去拜師,學成回來就成了袁枚的菜單。他的《隨園食單》就是這樣來的。





朱振藩

作為朱熹後人,我的前半生堪稱失敗

我出生在台灣,祖籍是江蘇靖江人,是朱熹的第21世後人。

我的父母都是大地主家庭,聽說當年祖宅被日軍占領時,一個營都可以住進去。花園比上海的豫園還大。後來查抄的時候,發現裡面一共住了有2700戶。而且當地最有名的大湯包,是我曾祖父的廚子發明的。

我曾祖父是個舉人,當過揚州府的訓導。我的祖父是個貢生。我的外祖父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系畢業的。我們全家搬到台灣後,我父親成了一名法官。

在這樣的家世面前,我的前半生是非常失敗的。

30歲之前都沒有交過女友,聯考(相當於大陸的高考)考了4次,終於考上輔仁大學法律系。通過高考,後來在調查局工作,一直到退休。

我父親其實對我一直很失望,我在美食方面的成績在他看來:“都稀松平常,文人之末事也。”他還是希望我考司法官,看到我就歎氣,一直歎到我45歲吧,看我大概不成材了,才算了。



朱振藩的部分藏書

在我14歲那年,我父親曾送我一本《古文觀止》,我特別喜歡,沒事就讀。所以我15歲就開始寫文言文,後來我用文言文給同學寫信,對方說我再寫就不回我信了。大概我唯一跟“朱熹後人”比較接近的,就是這裡了。

父親的收入雖然菲薄,但是一半以上都花在吃上,從小到大,我們沒有一餐是馬虎的。

我15歲之前都是住在鄉間,家前面是個池塘,後面是竹林,兩側都是農田。我小時候都是吃田雞、魚、竹筍、自家養的雞鴨和番石榴、香蕉,天堂般的日子,都是自給自足。

寫美食之前,我一直都有在寫文章,寫過政府機構裡的清流月刊,寫過高爾夫球雜志中的面相、書法專欄……

後來有一個編輯聽說,我對飲食下過一番功夫,因為我1984年開始就有計劃地吃,她說你為什麼不付諸文字,於是我就開始寫,沒想到走了不歸路,在餐桌上找到人生的真諦。

我高中的時候,就看過自己的面相,嘴型窄,張口卻能極寬,唇肉豐厚,菱線明顯,命相學是一生吃喝不盡。現在回過頭來看,雖沒大富大貴,也算相符了。



中華飲食值得被更加重視

在調查局裡的工作,就像美國的FBI,調查洗錢、經濟犯罪、緝毒、肅貪、保防之類的工作。因為這個原因,我之前一直不能去大陸。

到了可以退休那一年,我毅然決然就退休,趕緊就到大陸展開尋味之旅。我第一次到上海,我記得海關問我的第一句話說:“朱先生首次來大陸觀光旅游嗎?”我說:“不是,我是來品嘗美食的。”



2011年我第一次到上海,待了9天,印象最深就是第一次到陽澄湖去吃大閘蟹。後來上海去了有10次,半個中國大概加起來也去了30次,算是趕進度。

別人旅游,是起早去景點打卡,我旅游,都是早起去吃美味的。比方說,天寒地凍時,我在蘇州想吃一家老面館,早上6:50分開門,我6:51分就到了。面最好吃是第一碗,同一鍋湯湯會越煮越糊,頭湯面才能面條滑溜、湯頭清新。

另外我對上海的“老吉士”、“聰菜館”、“食廬”;河北磁縣的“貓膩餃子拖駝面”;北京的“晉陽飯莊”;洛陽的“真不同”飯店等,都印象極深。



但這些美味說出來好像大家知道的不多。不少菜系已經到了復興的時候,飲食文化還值得被更加重視。我寫書也是想讓更多人熟悉美食的典故和演變,挖掘飲食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我這一生就是到處找吃的入腹,唯一向外出的方式就是寫作了。吞進世間美食,吐出感悟和文化,這一吞一吐的人生,不亦快哉!

#4: 作者: lcheung123時間: 2020-7-21 00:42

被騙進來了,以為樓主講中國情色史。

#5: 作者: maohu時間: 2020-7-21 00:46

lcheung123 寫道:
被騙進來了,以為樓主講中國情色史。

我發吃吃喝喝版肯定講吃的

#6: 作者: lcheung123時間: 2020-7-21 00:50

maohu 寫道:
我發吃吃喝喝版肯定講吃的


所有版帖子混搭上,光看標題不知啥版。

#7: 作者: damnff時間: 2020-7-21 23:19

肉真要吃半肥瘦

拌飯才好吃

#8: 作者: Pastime 時間: 2020-7-28 22:15

原來是朱熹家的後人

#9: 作者: Pastime 時間: 2020-7-28 22:15

難怪這麼能說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吃吃喝喝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