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二籩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精彩連環畫

#1: 作者: sfiawongn時間: 2020-7-14 17:03

人都說我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這話半是半非。我小時候, 《太平洋畫報》 上發表陳師曾的小幅簡筆畫 《落日放船好》《獨樹老夫家》等,寥寥數筆,余趣無窮,給我很深的印象。我認為這真是中國漫畫的始源。不過那時候不用漫畫的名稱。所以世人不知“師曾漫畫”,而只知“子愷漫畫”。
“漫畫”二字,的確是在我的書上開始用起的。但也不是我自稱,卻是別人代定的。約在民國十二年左右,上海一班友人辦《文學周報》 。我正在家裡描那種小畫,乘興落筆,俄頃成章,就貼在壁上,自己欣賞。一旦被編者看見,就被拿去制版,逐期刊登在《文學周報》上,編者代為定名曰: “子愷漫畫” 。以後我作品源源而來,結集成冊。交開明書店出版,就仿印象派畫家的辦法(印象派這名稱原是他人譏評的稱呼,畫家就承認了) ,沿用了別人代定的名稱。所以我不能承認自己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我只承認漫畫二字是在我的畫上開始用起的。
其實,我的畫究竟是不是“漫畫” ,還是一個問題。因為這二字在中國向來沒有。日本人始用漢文“漫畫”二字。日本人所謂“漫畫” ,定義如何,也沒有確說。但據我知道,日本的“漫畫”乃兼指中國的急就畫、即興畫,及西洋的卡通畫的。但中國的急就、即興之作,比西洋的卡通趣味大異。前者富有筆情墨趣,後者注重諷刺滑稽。前者只有寥寥數筆,後者常有用鋼筆細描的。所以在東洋, “漫畫”二字的定義很難下。但這也無用考據。總之,漫畫二字,望文生義:漫,隨意也。凡隨意寫出的畫,都不妨稱為漫畫,因為我作漫畫,感覺同寫隨筆一樣。不過或用線條,或用文字,表現工具不同而已。
我作漫畫斷斷續續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今日回顧這二十多年的歷史,自己覺得,約略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描寫古詩句時代;第二是描寫兒童相的時代;第三是描寫社會相的時代;第四是描寫自然相的時代。但又交互錯綜,不能判然劃界,只是我的漫畫中含有這四種相的表現而已。
我從小喜讀詩詞,只是讀而不作。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極少。我所愛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這一句我諷詠之不足,往往把它譯作小事,粘在座右,隨時欣賞。有時眼前會現出一個幻象來,若隱若現,如有如無。立刻提起筆來寫,只寫得一個概略,那幻象已經消失。我看看紙上,只有寥寥數筆的輪廓,眉目都不全,但是頗能代表那個幻象,不要求加詳了。有一次我偶然再提起筆加詳描寫,結果變成和那幻象全異的一種現象,竟糟蹋了那張畫。恍憶古人之言:“意到筆不到”,真非欺人之談。作畫意在筆先,只要意到,筆不妨不到;非但筆不妨不到,有時筆到了反而累贅。
有的人看了我的畫,驚駭地叫道:“噫,這人只有一個嘴巴,沒有眼睛鼻頭!”“噫,這人的四根手指粘成一塊的!”甚至有更細心的人說:“眼鏡玻璃後面怎麼不見眼睛? ”對於他們,我實在無法解嘲,只得置之不理。管自讀詩讀詞,捕捉幻象,描寫我的“漫畫”。 《無言獨上西樓》《幾人相憶在江樓》《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等便是我那時的作品。初作《無言獨上西樓》 ,發表在《文學周報》上時,有一人批評道:“這人是李後主,應該穿古裝,你怎麼畫成穿大褂的現代人?”我回答說:“我不是作歷史畫,也不是為李後主詞作插圖,我是描寫讀李詞後所得的體感。我是現代人,我的體感當然作現代相。”這才足證李詞是千古不朽之作,而我的欣賞是被動的創作。

#2: 作者: sfiawongn時間: 2020-7-14 17:17

sfiawongn 寫道:
人都說我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這話半是半非。我小時候, 《太平洋畫報》 上發表陳師曾的小幅簡筆畫 《落日放船好》《獨樹老夫家》等,寥寥數筆,余趣無窮,給我很深的印象。我認為這真是中國漫畫的始源。不過那時候不用漫畫的名稱。所以世人不知“師曾漫畫”,而只知“子愷漫畫”。
“漫畫”二字,的確是在我的書上開始用起的。但也不是我自稱,卻是別人代定的。約在民國十二年左右,上海一班友人辦《文學周報》 。我正在家裡描那種小畫,乘興落筆,俄頃成章,就貼在壁上,自己欣賞。一旦被編者看見,就被拿去制版,逐期刊登在《文學周報》上,編者代為定名曰: “子愷漫畫” 。以後我作品源源而來,結集成冊。交開明書店出版,就仿印象派畫家的辦法(印象派這名稱原是他人譏評的稱呼,畫家就承認了) ,沿用了別人代定的名稱。所以我不能承認自己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我只承認漫畫二字是在我的畫上開始用起的。
其實,我的畫究竟是不是“漫畫” ,還是一個問題。因為這二字在中國向來沒有。日本人始用漢文“漫畫”二字。日本人所謂“漫畫” ,定義如何,也沒有確說。但據我知道,日本的“漫畫”乃兼指中國的急就畫、即興畫,及西洋的卡通畫的。但中國的急就、即興之作,比西洋的卡通趣味大異。前者富有筆情墨趣,後者注重諷刺滑稽。前者只有寥寥數筆,後者常有用鋼筆細描的。所以在東洋, “漫畫”二字的定義很難下。但這也無用考據。總之,漫畫二字,望文生義:漫,隨意也。凡隨意寫出的畫,都不妨稱為漫畫,因為我作漫畫,感覺同寫隨筆一樣。不過或用線條,或用文字,表現工具不同而已。
我作漫畫斷斷續續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今日回顧這二十多年的歷史,自己覺得,約略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描寫古詩句時代;第二是描寫兒童相的時代;第三是描寫社會相的時代;第四是描寫自然相的時代。但又交互錯綜,不能判然劃界,只是我的漫畫中含有這四種相的表現而已。
我從小喜讀詩詞,只是讀而不作。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極少。我所愛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這一句我諷詠之不足,往往把它譯作小事,粘在座右,隨時欣賞。有時眼前會現出一個幻象來,若隱若現,如有如無。立刻提起筆來寫,只寫得一個概略,那幻象已經消失。我看看紙上,只有寥寥數筆的輪廓,眉目都不全,但是頗能代表那個幻象,不要求加詳了。有一次我偶然再提起筆加詳描寫,結果變成和那幻象全異的一種現象,竟糟蹋了那張畫。恍憶古人之言:“意到筆不到”,真非欺人之談。作畫意在筆先,只要意到,筆不妨不到;非但筆不妨不到,有時筆到了反而累贅。
有的人看了我的畫,驚駭地叫道:“噫,這人只有一個嘴巴,沒有眼睛鼻頭!”“噫,這人的四根手指粘成一塊的!”甚至有更細心的人說:“眼鏡玻璃後面怎麼不見眼睛? ”對於他們,我實在無法解嘲,只得置之不理。管自讀詩讀詞,捕捉幻象,描寫我的“漫畫”。 《無言獨上西樓》《幾人相憶在江樓》《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等便是我那時的作品。初作《無言獨上西樓》 ,發表在《文學周報》上時,有一人批評道:“這人是李後主,應該穿古裝,你怎麼畫成穿大褂的現代人?”我回答說:“我不是作歷史畫,也不是為李後主詞作插圖,我是描寫讀李詞後所得的體感。我是現代人,我的體感當然作現代相。”這才足證李詞是千古不朽之作,而我的欣賞是被動的創作。

#3: 作者: sfiawongn時間: 2020-7-14 17:20

sfiawongn 寫道:
人都說我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這話半是半非。我小時候, 《太平洋畫報》 上發表陳師曾的小幅簡筆畫 《落日放船好》《獨樹老夫家》等,寥寥數筆,余趣無窮,給我很深的印象。我認為這真是中國漫畫的始源。不過那時候不用漫畫的名稱。所以世人不知“師曾漫畫”,而只知“子愷漫畫”。
“漫畫”二字,的確是在我的書上開始用起的。但也不是我自稱,卻是別人代定的。約在民國十二年左右,上海一班友人辦《文學周報》 。我正在家裡描那種小畫,乘興落筆,俄頃成章,就貼在壁上,自己欣賞。一旦被編者看見,就被拿去制版,逐期刊登在《文學周報》上,編者代為定名曰: “子愷漫畫” 。以後我作品源源而來,結集成冊。交開明書店出版,就仿印象派畫家的辦法(印象派這名稱原是他人譏評的稱呼,畫家就承認了) ,沿用了別人代定的名稱。所以我不能承認自己是中國漫畫的創始者,我只承認漫畫二字是在我的畫上開始用起的。
其實,我的畫究竟是不是“漫畫” ,還是一個問題。因為這二字在中國向來沒有。日本人始用漢文“漫畫”二字。日本人所謂“漫畫” ,定義如何,也沒有確說。但據我知道,日本的“漫畫”乃兼指中國的急就畫、即興畫,及西洋的卡通畫的。但中國的急就、即興之作,比西洋的卡通趣味大異。前者富有筆情墨趣,後者注重諷刺滑稽。前者只有寥寥數筆,後者常有用鋼筆細描的。所以在東洋, “漫畫”二字的定義很難下。但這也無用考據。總之,漫畫二字,望文生義:漫,隨意也。凡隨意寫出的畫,都不妨稱為漫畫,因為我作漫畫,感覺同寫隨筆一樣。不過或用線條,或用文字,表現工具不同而已。
我作漫畫斷斷續續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今日回顧這二十多年的歷史,自己覺得,約略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描寫古詩句時代;第二是描寫兒童相的時代;第三是描寫社會相的時代;第四是描寫自然相的時代。但又交互錯綜,不能判然劃界,只是我的漫畫中含有這四種相的表現而已。
我從小喜讀詩詞,只是讀而不作。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極少。我所愛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這一句我諷詠之不足,往往把它譯作小事,粘在座右,隨時欣賞。有時眼前會現出一個幻象來,若隱若現,如有如無。立刻提起筆來寫,只寫得一個概略,那幻象已經消失。我看看紙上,只有寥寥數筆的輪廓,眉目都不全,但是頗能代表那個幻象,不要求加詳了。有一次我偶然再提起筆加詳描寫,結果變成和那幻象全異的一種現象,竟糟蹋了那張畫。恍憶古人之言:“意到筆不到”,真非欺人之談。作畫意在筆先,只要意到,筆不妨不到;非但筆不妨不到,有時筆到了反而累贅。
有的人看了我的畫,驚駭地叫道:“噫,這人只有一個嘴巴,沒有眼睛鼻頭!”“噫,這人的四根手指粘成一塊的!”甚至有更細心的人說:“眼鏡玻璃後面怎麼不見眼睛? ”對於他們,我實在無法解嘲,只得置之不理。管自讀詩讀詞,捕捉幻象,描寫我的“漫畫”。 《無言獨上西樓》《幾人相憶在江樓》《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等便是我那時的作品。初作《無言獨上西樓》 ,發表在《文學周報》上時,有一人批評道:“這人是李後主,應該穿古裝,你怎麼畫成穿大褂的現代人?”我回答說:“我不是作歷史畫,也不是為李後主詞作插圖,我是描寫讀李詞後所得的體感。我是現代人,我的體感當然作現代相。”這才足證李詞是千古不朽之作,而我的欣賞是被動的創作。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精彩連環畫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