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被联合国称为“二战后最大的危机”。从去年年底在中国爆发后,短短几个月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国际政坛就病毒来源发生争拗,社交媒体衍生各种不同的“阴谋论”。
BBC中文翻查各大学术期刊的论文,试图综合科学界的各种说法,解答坊间的疑问。
1. 是否是人工制造?
中国武汉是最先发现病毒并触发广泛疫情的重灾区,该市的华南海鲜市场自去年12月起不断有人确诊,被视为重要的源头之一。
起初,外界对病毒的了解并不多,许多人联想到,病毒可能与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的武汉病毒研究所有关,在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科学证据下,质疑是“生化武器”,中国政府、研究所等官方机构都立即就这则未经证实的假新闻辟谣。
2020年3月,中美双方就病毒命名问题出现口角,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国务卿蓬佩奥多次以“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来称呼新型冠状病毒而引发中国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质疑病毒“可能是美军把疫情带到了武汉”。
视频加注文字,无数城市为阻止新冠肺炎扩散而颁布“禁足令”甚或“封城”,形成罕见的寂静景象。
这名中国官员的质疑再次带出了病毒是否人工制造的讨论。美国高官以至欧美媒体,很快就指责中国官员带头散播未经证实的假新闻。
网上流传许多“专家”声称病毒“可能”或“不排除”是人工制造,但至今,没有一份登上国际学术期刊的研究报告认为病毒有可能是人工制造。相反,多份权威研究肯定病毒是自然演化,而不是人工制造。
今年2月,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出一份来自八个国家的
27名科学家的联署声明,指各国科学家分析新冠病毒基因组,得到“压倒性”的结论,认为新冠病毒和其他新兴病原体一样,源于野生动物,强烈谴责新冠病毒非自然起源的阴谋论。
国际《自然》期刊3月刊登了一份美国、澳洲、英国等专家共同撰写的
研究报告,指研究了病毒的特征和结构,包括其重组受体结合域(RBD)及多合性切位点(polybasic cleavage site),认定病毒“不可能是人工制造”。
RBD是病毒勾着宿主细胞的刺蛋白,即是冠状病毒中呈现王冠形状的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蛋白能够如此有效地与人类细胞连结,现有科学难以做到,是其中一个非人为的证据。
病毒的“切位点”则是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工具,如果是人工制造的话,病毒分子结构会以其他现存能引发疾病的病毒作为骨干,但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骨干与现有病毒都十分不一样,病毒并没有使用过人工合成方式的痕迹。
有份撰写研究的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安德森(Kristian Andersen)表示,综合这两点,可以肯定病毒源自天然演化,但要花更多时间研究才能知道其天然演化的路径。
这份报告被多名欧美科学家形容,是“病毒人工制造阴谋论”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