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相關] 7.7億平安信托延兌:被套牢的保險業務員投資者(圖)
投資者們已經聚集到了深圳平安集團總部門前維權,其中不僅有福寧615號的投資者,還有佳園468號的投資者。這兩款信托產品皆通過平安集團金管家“保尊寶”模塊購買。和人們想象的不同,這群信托投資者並不都是富豪。事實上,其中很多人是平安保險的業務員。還有很多人是平安保險的長期客戶,通過自己的保險業務員購買的這筆信托。在過去的幾年,他們的財富一直在穩定增長著,沒人意識到以這種方式購買金融產品,背後會存在什麼問題和風險。
延期兌付的信托
2023年12月的一天,齊曉查看手機上幾天後即將到期的信托產品,到期時間突然變成“9999年12月31日”,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這枚令她擔憂了兩年的定時炸彈,終於炸響了。
2021年12月,父母出資300萬元,以她的名義購買了平安信托推出的佳園468號信托計劃,她手裡有10萬零花錢也投了進去。在她印象中,金融產品每月或每季度會收到分紅,但這筆錢遲遲沒有動靜,只在2022年6月和9月分別返回了14萬和12萬元。
為此,齊曉多次找業務員詢問情況,業務員告訴她,不用擔心,本金和利息最後都會一起返還,讓她相信平安,耐心等待,並告訴她“其他到期的信托產品都兌付了”。
雖有些將信將疑,但業務員自己也買了福寧615號,還給齊曉看過購買記錄,這成為她的“定心丸”。耐心在產品確定延期後被耗光。延期後,齊曉每周都去找業務員詢問一次,業務員有時告訴她再等等,有時不回復。
直到2024年3月末,她突然收到業務員的消息,讓她去深圳“維權”,不然錢就要不回來了——原來,業務員自己購買的福寧615號信托產品到期也未兌付,她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這兩款產品都“出事了”。
4月10日,平安信托正式發布公告:受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影響,近期平安信托福寧615號信托計劃宣布延期,公司正積極推進項目處置。該計劃存續期限30個月,截至2024年3月29日,存續規模為7.7億元。齊曉購買的佳園468號本應截至2023年12月31日,而早在她發現延期前的2023年8月,平安方就公告稱,該計劃全部存續信托單位提前終止,但由於現金形式的信托財產無法足額支付全體受益人,自動延期至信托財產全部變現之日止。

4月中旬,憤怒的投資者們聚集到深圳平安集團的總部,想要討一個說法。當人們面對面聚在一起,他們發現了一個略顯荒誕的事實:投資者中幾乎沒人有金融方面的相關知識。
他們既不知道這款信托底層資產是房地產,也不了解分紅方式,購買前都沒有仔細看過合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信托。有人還把它當作平安為客戶提供的一項資產增值服務。
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平安保險的長期客戶,通過壽險業務員購買的這款信托。他們的投資邏輯和信托那句廣為人知的宣傳語一樣,“因為信任,所以托付”。在業務員口中,平安集團是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市值萬億,有國家監管,還有平安保險兜底……最重要的是,這些投資者都是平安的老客戶,他們此前購買的保險或金融產品,從來沒出過問題。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4月10日,平安信托發布公告稱福寧615號信托計劃宣布延期。事實上,在公告發出前幾日,延期兌付的信托
2023年12月的一天,齊曉查看手機上幾天後即將到期的信托產品,到期時間突然變成“9999年12月31日”,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這枚令她擔憂了兩年的定時炸彈,終於炸響了。
2021年12月,父母出資300萬元,以她的名義購買了平安信托推出的佳園468號信托計劃,她手裡有10萬零花錢也投了進去。在她印象中,金融產品每月或每季度會收到分紅,但這筆錢遲遲沒有動靜,只在2022年6月和9月分別返回了14萬和12萬元。
為此,齊曉多次找業務員詢問情況,業務員告訴她,不用擔心,本金和利息最後都會一起返還,讓她相信平安,耐心等待,並告訴她“其他到期的信托產品都兌付了”。
雖有些將信將疑,但業務員自己也買了福寧615號,還給齊曉看過購買記錄,這成為她的“定心丸”。耐心在產品確定延期後被耗光。延期後,齊曉每周都去找業務員詢問一次,業務員有時告訴她再等等,有時不回復。
直到2024年3月末,她突然收到業務員的消息,讓她去深圳“維權”,不然錢就要不回來了——原來,業務員自己購買的福寧615號信托產品到期也未兌付,她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這兩款產品都“出事了”。
4月10日,平安信托正式發布公告:受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影響,近期平安信托福寧615號信托計劃宣布延期,公司正積極推進項目處置。該計劃存續期限30個月,截至2024年3月29日,存續規模為7.7億元。齊曉購買的佳園468號本應截至2023年12月31日,而早在她發現延期前的2023年8月,平安方就公告稱,該計劃全部存續信托單位提前終止,但由於現金形式的信托財產無法足額支付全體受益人,自動延期至信托財產全部變現之日止。

4月中旬,憤怒的投資者們聚集到深圳平安集團的總部,想要討一個說法。當人們面對面聚在一起,他們發現了一個略顯荒誕的事實:投資者中幾乎沒人有金融方面的相關知識。
他們既不知道這款信托底層資產是房地產,也不了解分紅方式,購買前都沒有仔細看過合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信托。有人還把它當作平安為客戶提供的一項資產增值服務。
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平安保險的長期客戶,通過壽險業務員購買的這款信托。他們的投資邏輯和信托那句廣為人知的宣傳語一樣,“因為信任,所以托付”。在業務員口中,平安集團是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市值萬億,有國家監管,還有平安保險兜底……最重要的是,這些投資者都是平安的老客戶,他們此前購買的保險或金融產品,從來沒出過問題。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