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走勢保"大"還是保"小"
人民幣
近期一直有人問我,最近黃金為什麼漲成這樣?人民幣為什麼一直在貶值?是不是要XXX了——這個“XXX”,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懷疑。
我首先表達我的觀點,別瞎猜了,不是這個原因,金價上漲,正是跟人民幣貶值有關。
但今年的金價漲得不同尋常,原因在於人民幣貶值有點不同尋常,由於人民幣對市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還遠未結束,所以本文就來聊一聊為什麼會有本輪人民幣的貶值。
二、匯率因何而變?
還是從一些金融常識開始說起。
貨幣的三大屬性中,最重要的是“價值尺度”,它就像一把尺子,一碗蛋炒飯20元/份,房價5萬/平米,可以衡量不同商品的價格。
尺子的前提是數值穩定,大部分貨幣短期內是穩定的,蛋炒飯現在變成25元/份,房價跌到4.5萬/平米,你一定覺得是蛋炒飯上漲,房價下跌,而不會覺得是貨幣的尺度在變化。
但遺憾的是,不同貨幣的尺度之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有時候變化還很劇烈,這種變化不會影響一般人的生活,但如果你在出口企業,或經常出國,或者經常買進口商品,你就能經常看到,人民幣一段時間持續升值,一段時間又持續貶值。
人民幣對不同國家的匯率有升有降,因為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貨幣,外貿中大部分都使用美元,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匯率,都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與貶值由什麼決定呢?
短期波動而言:
1. 利差:人民幣利率低於美元,則出現貶值走勢。
2. 風險偏好:出於某種原因,如果不願意持有人民幣(或更願意持有美元)的人很多,則出現貶值走勢。
中長期波動而言:
1. 生產效率:如果工業產值、制造業投資下降,則中長期貶值;
2. 通脹:長期高通脹的環境,則中長期貶值;
3. 政府債務:政府債務率長期居高不下,則中長期貶值。
短期的匯率變化,並不代表經濟不好,利差是最主要的因素,今年以來,日元對美元貶值了13%,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歐元對美元基本不變,主要是因為歐洲跟隨美國加息,而中國和日本都維持甚至降低了利率。
但中長期波動因素也會影響短期匯率,比如人民幣2022、2023連續兩年的貶值壓力,均來自於對中國GDP增速和制造業投資下降的長期擔憂,使海外企業和投資者不願意長期持有人民幣,影響了“風險偏好”這個短期因素。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制造業出口大國而言,匯率的劇烈變動,不管是升值還是貶值,都不利經濟穩定,所以從1994年以後,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范圍,並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企業和個人則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
但這種主動管理常常跟不上市場的變化,特別是當匯率條件發生劇烈變化時,央行為了維護匯率穩定的努力就會付出巨大代價,甚至傷害實體經濟。
其次,央行的目標有很多,匯率只是其中一項,經常會發生“保匯率,還是保XX”的選擇,其原因就是“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形”——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這三個目標,必須放棄其中一個。
現代金融市場越發達,各種金融產品之間的聯系也越密切,如果人為扭曲匯率,會導致其他產品的劇烈波動。
而受匯率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海外人民幣匯率,也稱離岸匯率。
三、解決問題的同時,帶來更多問題
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通常是從離岸匯率的波動開始,目前兌美元的離岸匯率近期在7.3左右,而國內人民幣中間價(即央行的指導價)僅為7.12。
為什麼離岸匯率有這麼大的差價?為什麼國內實際購匯結匯的在岸價,基本靠近離岸匯率,與中間價價差較大呢?
人民幣離岸匯率就是海外人民幣的實際成交匯率,海外人民幣主要是一些境外企業(包括中國企業的海外分公司和海外賬戶)跟境內企業做生意的過程中收到的人民幣,出於各種原因留在手裡,形成的境外銀行系統內的人民幣。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一、金價與近期一直有人問我,最近黃金為什麼漲成這樣?人民幣為什麼一直在貶值?是不是要XXX了——這個“XXX”,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懷疑。
我首先表達我的觀點,別瞎猜了,不是這個原因,金價上漲,正是跟人民幣貶值有關。
但今年的金價漲得不同尋常,原因在於人民幣貶值有點不同尋常,由於人民幣對市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還遠未結束,所以本文就來聊一聊為什麼會有本輪人民幣的貶值。
二、匯率因何而變?
還是從一些金融常識開始說起。
貨幣的三大屬性中,最重要的是“價值尺度”,它就像一把尺子,一碗蛋炒飯20元/份,房價5萬/平米,可以衡量不同商品的價格。
尺子的前提是數值穩定,大部分貨幣短期內是穩定的,蛋炒飯現在變成25元/份,房價跌到4.5萬/平米,你一定覺得是蛋炒飯上漲,房價下跌,而不會覺得是貨幣的尺度在變化。
但遺憾的是,不同貨幣的尺度之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有時候變化還很劇烈,這種變化不會影響一般人的生活,但如果你在出口企業,或經常出國,或者經常買進口商品,你就能經常看到,人民幣一段時間持續升值,一段時間又持續貶值。
人民幣對不同國家的匯率有升有降,因為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貨幣,外貿中大部分都使用美元,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匯率,都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與貶值由什麼決定呢?
短期波動而言:
1. 利差:人民幣利率低於美元,則出現貶值走勢。
2. 風險偏好:出於某種原因,如果不願意持有人民幣(或更願意持有美元)的人很多,則出現貶值走勢。
中長期波動而言:
1. 生產效率:如果工業產值、制造業投資下降,則中長期貶值;
2. 通脹:長期高通脹的環境,則中長期貶值;
3. 政府債務:政府債務率長期居高不下,則中長期貶值。
短期的匯率變化,並不代表經濟不好,利差是最主要的因素,今年以來,日元對美元貶值了13%,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歐元對美元基本不變,主要是因為歐洲跟隨美國加息,而中國和日本都維持甚至降低了利率。
但中長期波動因素也會影響短期匯率,比如人民幣2022、2023連續兩年的貶值壓力,均來自於對中國GDP增速和制造業投資下降的長期擔憂,使海外企業和投資者不願意長期持有人民幣,影響了“風險偏好”這個短期因素。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制造業出口大國而言,匯率的劇烈變動,不管是升值還是貶值,都不利經濟穩定,所以從1994年以後,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范圍,並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企業和個人則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
但這種主動管理常常跟不上市場的變化,特別是當匯率條件發生劇烈變化時,央行為了維護匯率穩定的努力就會付出巨大代價,甚至傷害實體經濟。
其次,央行的目標有很多,匯率只是其中一項,經常會發生“保匯率,還是保XX”的選擇,其原因就是“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形”——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這三個目標,必須放棄其中一個。
現代金融市場越發達,各種金融產品之間的聯系也越密切,如果人為扭曲匯率,會導致其他產品的劇烈波動。
而受匯率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海外人民幣匯率,也稱離岸匯率。
三、解決問題的同時,帶來更多問題
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通常是從離岸匯率的波動開始,目前兌美元的離岸匯率近期在7.3左右,而國內人民幣中間價(即央行的指導價)僅為7.12。
為什麼離岸匯率有這麼大的差價?為什麼國內實際購匯結匯的在岸價,基本靠近離岸匯率,與中間價價差較大呢?
人民幣離岸匯率就是海外人民幣的實際成交匯率,海外人民幣主要是一些境外企業(包括中國企業的海外分公司和海外賬戶)跟境內企業做生意的過程中收到的人民幣,出於各種原因留在手裡,形成的境外銀行系統內的人民幣。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