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我的基金還綠著,基金經理錢包飽了 | 溫哥華財稅中心


[股往金來] 我的基金還綠著,基金經理錢包飽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 | 何小民

這兩年,公募基金一直是熱門話題,從基金發行、基金虧損到基金清盤,新聞不斷。特別是隨著一波“Z世代”基民跑步入場,基金熱度瞬間上升,經常霸占微博熱搜。


經歷前兩年的基金發行熱後,今年公募基金市場規模突破27萬億,市場規模的壯大,讓不少基金公司賺翻了。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伴隨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收益波動較大。過去兩年,大部分基金的收益欠佳,甚至出現虧損,讓基民苦不堪言。



數據來源: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今年以來,市場風格輪動切換更頻繁,從今年公募基金半年報業績來看,快速切換的市場不僅在加劇基金公司盈利能力分化,也讓“基民虧錢,基金公司賺錢”的現象愈演愈烈。

讓人欣慰的是,監管開啟了新一輪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試圖通過降低管理費率來讓利基民。那麼,此舉能否實現基民和基金公司的共贏?


分化無處不在

今年是劉仙梅理財的第三年,疫情剛開始,她便陷入了理財焦慮。

她告訴南風窗,2021年8月,在朋友推薦下,她買入了新能源和醫藥行業的基金,當時,最期待的就是每天零點一過,打開支付寶去查看基金理財的收益,樂此不疲。




支付寶基金理財板塊

“當時,葛蘭的醫藥基金收益達到了20%,但是我都沒有賣。”但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去年醫藥基金大幅下跌,一直持續到今年。

“眼看著它一路下跌,一開始還積極補倉,後來直接躺平了。”她無奈地說。

不過,如果持有TMT主題的基金,收益會好一些,這和基金市場的大趨勢有關。過去兩年,資金的追捧對象從醫藥、新能源切換到TMT,再到今年的AI和“中特估”( “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成就了一批明星基金經理。但風格切換之快,也讓一批基民小白高位站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