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阳过后 竟然成了失眠大军中的一员 | 温哥华财税中心


阳过后 竟然成了失眠大军中的一员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本以为阳康后熬过没有嗅觉就好了,没想到又来了咳嗽;本以为熬过咳嗽就好了,没想到又开始心慌心累;本以为心慌心累多休息几天就差不多了,万万没想到某天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失眠!



(华西医院公众号留言截图)


本来有失眠烦恼的人不在少数,但在经历过这一波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确有失眠情况的人更加多了——

以前躺上床丢开手机就秒睡,但阳过后翻来覆去多久还是睡不着!

以前半夜上个厕所可以接到睡,但现在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以前一晚上都不咋个做梦,但现在梦多得来睡了一觉比不睡还累!

……

为什么阳过后会失眠,睡眠质量下降?这种情况会不会随着时间缓解?有没有办法能在这段特殊时间帮助睡眠?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神经生物检测中心唐向东主任,睡眠医学中心李桃美医生就一起来解答这些关于阳过后失眠的问题。







这几天在网上随便搜一下“新冠、失眠”,会出来大堆“吐槽”↓







失眠的原因千千万,但不得不说,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确可能会让原本就有失眠的人症状加重,还会让一些原本不失眠的人开始失眠。具体的表现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下降(尤其半夜容易醒)、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浅、多梦等。



“医生,感觉啥子锅都让新冠病毒背上了,怕是有点随意了哇?”



讲科xio的华西医生肯定不得那么武断噻,除了网上大家的吐槽之外,还有三点可以说明新冠的确可能会引起失眠。

首先,阳过之后并不代表着完全康复了,部分人还存在“长新冠”的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长新冠”是指在新冠感染后3个月仍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的,其中最为常见的症状就包括失眠。据研究显示,在“长新冠”患者中,有21%的人感觉睡眠困难。

其次,根据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确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如2021年一项发表在国际着名杂志《柳叶刀》上的中国队列研究,发现26%的新冠患者在感染后都有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并且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也可能会存在睡眠问题。意大利专家在对新冠康复者精神病理学影响的研究中,也发现有40%的人患有失眠症。而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没有感染过、正在感染以及感染后康复三类人的睡眠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阳康的朋友们失眠发生率明显更高。

另外,在近期睡眠、神经、心理等专业的医生门诊上,来看失眠情况的患者比例有所增加,不说别个,光在华西伊万唐向东教授的睡眠门诊上,大约就有90%的患者会反映阳过后失眠,或者是加重了失眠。









在感染新冠病毒期间,由于发热、服用药物等原因,可能出现嗜睡、生物钟倒置等情况,短暂地出现失眠,这些大家都很好理解。那为啥都已经阳过一两周了,身体也感觉恢复得差不多了,咋还会失眠呢?尤其是之前不咋失眠的人,阳过后反而早醒、多梦,睡不戳。

简单来说,引起失眠有心理、身体以及环境方面的因素,在阳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下面这些原因都可能会让你失眠。

1.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躯体反应。

感染新冠病毒后即使核酸、抗原检测转阴了,但身体内的病毒并不会马上消失,在此期间可能会引起嗓子疼、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这些都会影响睡眠的质量。另外,病毒会对我们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进行攻击,身体也会相应有一些反应和变化,那么这些生理变化也可能影响我们的睡眠。

2.心理方面的影响

紧张、兴奋、担心等情绪,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都会导致失眠,同时,失眠又会加重情绪问题。

最近大家见面就问“阳过没”,没阳的朋友随时都在“幻阳”;阳了的人担心自己及家人的身体情况;阳过的人还焦虑得不得成心肌炎……在新冠感染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个体很难不被焦虑、紧张、担心的情绪影响。由于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不一或者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反应不同,有的人只是想的时候有点焦,但很快就忘记了;有的人可能持续担心,结果就表现在睡眠上了,导致睡不着、早醒,甚至还有人会出现躯体症状,如没有缘由的头痛、肚子痛等。

3.生物钟改变的影响

还有部分人阳过后的失眠,跟生物钟的改变有关系。尤其是正在阳的那几天,由于身体不舒服,免疫力系统与病毒在体内猛烈厮杀,多数时候白天晚上大家都是在睡觉,生物钟完全被打乱,等阳康之后,身体暂时无法适应已经打乱的生物钟,就可能会出现失眠的情况。

另外,还有不少朋友表示在阳的期间以及阳过后的几天,睡觉时梦特别多,其实这种情况也是跟生物钟的变化和不规律有关。白天睡太多,即使晚上能睡着,但也很难深度睡眠,容易醒,一直都在做梦,起来后就容易感到疲惫。



4.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

新冠感染只是一个诱发失眠的因素,就像考试前一天晚上,有的人会紧张得睡不着,这属于应激性紧张事件诱发的失眠症状,大部分人都会随着这个刺激事件的消失,而逐步恢复。

真正让这种偶发性失眠持续下去的是这些不良的睡眠习惯→晚上睡不戳,我就早点上床躺起;晚上睡不好,我就早上多睡会;白天觉得精神不好,上床躺会儿;紧到睡不戳,我要全身心投入到“如何搞好睡眠”的事业上去……

没想这些常规的操作居然都是不健康的是不是?至于正确的嘛,最后我们会讲,心慌的朋友些也可以直接拉到最后切看。

5.运动量减少

我们常说运动帮助睡眠,是因为运动后会产生大量的腺苷,每个人每天在合适的时间段保持一定的运动量,的确可以帮助睡眠。但大家都晓得,在感染新冠后的一长段时间内,体力和耐力可能都还没恢复好,运动和锻炼也就暂时停了下来,导致每天运动量不够,自然腺苷就可能不足,从而影响睡眠。








1. 偶尔睡不着不一定是“失眠”

在门诊上有患者只是因为次把次的睡不戳、醒得早当成了失眠,然后一到睡觉前就开始担忧自己睡不着,反而加重了焦虑、紧张的情绪,更不利于睡着。虽然世界上睡不戳的人真的多,但讲真要称得上失眠疾病,是有条件的。

失眠分为短期失眠和长期失眠,其中短期失眠的持续时间短于3月,阳康后出现失眠,大部分为这一类。短期失眠需要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

① 入睡困难:上床后30分钟内都无法入睡。但记到哈,要从丢开手机算哈,而不是从你躺上床耍手机算!

② 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睡觉时频繁醒(≥2次);

③ 早醒:早醒的确是属于失眠的表现,但这个早醒也要看整体睡眠时长,如果说晚上十点就睡了,早上五点醒来那是正常的(已经睡了7小时了),但如果凌晨两三点才睡,五点就醒了那就真是早醒了。

当然,光满足上面这些条件,还不能100%诊断为短期失眠,短期失眠的诊断还需要上述入睡困难或维持困难或早醒引起日间功能损害,比如白天觉得累、情绪不好(比如毛焦火辣,易怒)、记性不好或者随时zua瞌睡等。



就算真有中招失眠了的朋友,也不要全身心投入“睡眠事业”中去,持续焦虑和担心。多数情况下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失眠的情况是可以逐渐缓解的。

在这里也特别提醒,失眠情况持续,或者给生活及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就建议需要到医院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2. 世界那么大,不要老是盯到新冠

不要老是把自己困在新冠相关的负面信息中,多看看生活中有趣、美好的风景、信息或故事,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做好防护,及时调节心理的压力和情绪,稍微“心大”一点,可能失眠的问题就会逐渐好转。

就算要看新冠相关知识,也不要去看那些歪货“科普”信息,多学习靠谱的新冠防治知识(比如看我们华西伊万的科普),如果还不行,必要时可以到医院专科就诊,不要光靠自己硬抗。








“医生,我靠实晚上容易醒,醒了再也睡不着了,我能不能提前先吃点啥子药,来帮助我一觉睡到早上嘛?”





治疗失眠有多种方法,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国内主要的治疗手段。治疗失眠的药物常见的有酒石酸唑吡坦、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等新型助眠药,艾司唑仑或阿普唑仑等安定类药物,曲唑酮或米氮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还有喹硫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

在这里华西伊万的专家要特别提醒,不管是哪种安眠药,都不建议擅自服用,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已在服用安眠类药物的朋友,更不能自己觉得阳过后加重了失眠,就自己随意加半颗甚至是1颗药,这样是万万不行的,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才能确定是否要加量,加多少量,吃多长时间,都要有哈数,否则光靠自己乱整,是容易引起大问题的哦!



“那我吃点褪黑素可以不嘛?这个总没有那么危险噻?”



褪黑素很多人都听过,是的,就是那个曾经风靡一时、据说吃了就能瞬间睡戳的褪黑素,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但目前在国内没有褪黑素药物,只是保健品,并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且效果很有限,就以唐向东教授的门诊患者来看,患者自诉使用过褪黑素的,90%以上表示没有效果。

所以,华西专家也要再啰嗦提醒一句:虽然褪黑素不是药物,也不建议随意购买使用。







如果是之前没有失眠,而是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后才出现的症状,那么通过合理疏导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再结合下面的【失眠刺激控制法】,掌握这6个要点就可能有效缓解失眠。

1 只有觉得真正困了才上床;

2 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比如手机就要放远点;

3 如果20分钟或者连续两次都无法入睡就起床活动(比如看点让你打瞌睡的书),直到有睡意了再上床;

4 入睡时不要一直看时间,还是那句话,手机放远点;

5 无论几点睡的,早上准时起床;

6 白天尽量不要躺到床上。





有人因为新冠失眠,

有人因为新冠治好了失眠。

反正不管是哪种情况,

人这一辈子,

还不都是醒醒睡睡,睡睡醒醒。



参考文献

1.Huang C, Huang L, Wang Y, Li X, Ren L, Gu X, Kang L, Guo L, Liu M, Zhou X, Luo J, Huang Z, Tu S, Zhao Y, Chen L, Xu D, Li Y, Li C, Peng L, Li Y, Xie W, Cui D, Shang L, Fan G, Xu J, Wang G, Wang Y, Zhong J, Wang C, Wang J, Zhang D, Cao B. 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 cohort study. Lancet. 2021 Jan 16;397(10270):220-232. doi: 10.1016/S0140-6736(20)32656-8. Epub 2021 Jan 8. PMID: 33428867; PMCID: PMC7833295.

2.Mazza MG, De Lorenzo R, Conte C, Poletti S, Vai B, Bollettini I, Melloni EMT, Furlan R, Ciceri F, Rovere-Querini P; COVID-19 BioB Outpatient Clinic Study group; Benedetti 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VID-19 survivors: Role of inflammatory and clinical predictors. Brain Behav Immun. 2020 Oct;89:594-600. doi: 10.1016/j.bbi.2020.07.037. Epub 2020 Jul 30. PMID: 32738287; PMCID: PMC7390748.

3.Orrù G, Bertelloni D, Diolaiuti F, Mucci F, Di Giuseppe M, Biella M, Gemignani A, Ciacchini R, Conversano C. Long-COVID Syndrome? A Study on the Persistence of Neur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ymptoms. Healthcare (Basel). 2021 May 13;9(5):575. doi: 10.3390/healthcare9050575. PMID: 34068009; PMCID: PMC8152255.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