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90后抠出了一套房 却发现工作没了 | Finance


[90后] 90后抠出了一套房 却发现工作没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对于大部分90后来说,靠自己的能力在一线城市买房,实非易事。而房子到手,也并不意味着安全着陆了。一旦他们的工作和收入有点风吹草动,面临的将是更大的压力。

  

  (示意图)


  1、刚买房,就面临失业

  背上房贷还不到一年,95后夫妻唐百万和阿诚,就面临失业风险。

  大学一毕业,唐百万进入一家互联网房产巨头工作。那时房地产行业虽然已经过了如日中天的时期,但依然在缓慢增长,一线城市房价正值巅峰,唐百万公司的业务也一路扩张。虽然不是名校毕业,她只能从五千元月薪的基本岗位做起,但刚开始工作的她,正是有冲劲儿的时候,一年之内,她就实现了月薪破万,两年多后,她又成为了全部门最年轻的经理。

  唐百万的丈夫、一心想当老师的阿诚,离开校园前赶上在线教育行业的爆发。从线下到线上,从小机构到大公司,阿诚的选择太多了,最终,他落脚到一家行业排名前三的在线教育公司,成为一名主讲老师。阿诚每月的课时费可观,唐百万的销售提成也节节提高,2018年年中,他们俩一起设立了购房基金:每人每月,必须往同一个账户里各存5000元。在他们事业发展最迅速的两年,这个基金的目标不仅经常超额完成,有时甚至能翻倍。

  2020年秋天,这对夫妻在唐百万的老家成都买下了第一套房子后,就马不停蹄回到北京,为下一个的目标继续奋斗:装修、买车、育儿基金……阿诚还有一个私人的愿望:希望未来自己能开一家小而美的教培学校。


  但仅仅是几个月后,形势便急转直下。房地产行业在政策调控的压力下大幅失速,唐百万要背团队业绩,明显感到吃力,同事们接连离开,公司的招聘名额也显着紧缩。到了2021年7月,阿成又面临打击,“双减”政策后,他的月收入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开教培机构的梦想也被彻底击碎——原本开足马力的小夫妻,被迫刹车。

  1991年出生的毕霖,和唐百万夫妇遭遇相似,也是在买房后生活突然发生巨变。

  大学时期,毕霖就定下目标,希望能在成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那几年,成都的房价已经在上涨,毕霖备受刺激,为了让收入能赶上房价的增长,她申请调岗,去北京寻求职加薪的机会。但她没想到,自己的追赶速度还是不够,前脚刚落地北京,后脚成都的房价就直接翻倍,从过万的均价,一路升到两万。原本八十多平米的两居室,平均首付大约三十多万,是她努力几年可以够到的水平,但半年后,这套房子的首付逼近五十万。


  目标坚定的毕霖,为此想了无数办法。她找到一位在重庆有购房资格的好友,两人抱着纯投资的心态,在当地买了一套二手房,期待重庆房价的同步上涨能缓解攒成都首付的压力;同时,她也盯住行业内的高薪岗位,靠跳槽实现了收入翻番;工作中培养的钻研能力,让她在理财方面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2018年,毕业六年的毕霖终于如愿在成都买下了一套二手两居室,还过了一段相当滋润的日子:房贷由公积金全部覆盖,房子还有租金收入,至于理财,在巅峰时期达到过50%的收益。

  但是,美好终止在疫情前,毕霖所在的公司业务下滑,决定全体降薪。毕霖判断,短期内公司的状况并不会好转,她决定离开北京,提前回到成都。她没有想到,后边还有更大的打击——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她的肺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按照医生的吩咐,需要三个月后复查。

  刚刚迈入30岁的刘芳和李军夫妇,也面临着行业下滑和还房贷的双重压力。

  早年,他们攒钱在北京顺义买了套商住Loft,当时房价不高,还贷轻松,两人都在望京工作,地铁通勤也方便。但双胞胎女儿的出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抚养两个孩子是双倍的支出压力,同时还须依靠双方老人帮忙照顾,Loft不仅空间狭小,老人行动也不方便。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