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外賣騎手的社保要落實了,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樣 | 溫哥華財稅中心


外賣騎手的社保要落實了,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外賣騎手交社保

如果有得選,你願意買社保嗎?


如果有得選,你覺得外賣騎手會願意買社保嗎?

付出真金白銀,從來都是最誠實的意見表達。作為靈活就業人員的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群體,他(她)們對社保是怎樣的態度?很快,我們就能看到幾萬名美團外賣騎手的誠實選擇了。

之前在《是社保需要騎手,還是騎手需要社保》一文中我已經分析過,按實際收入讓全部外賣騎手全額購買社保是不現實的,平台承擔不起,騎手也不會樂意。但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要求)下,讓外賣騎手等靈活用工群體加入社保資金池是勢在必行的方向,那麼外賣騎手的社保怎麼交,由誰來交,交多少,就成了一個特別有代表性,特別考驗各方平衡智慧的事情。

近日,美團在福建泉州和江蘇南通兩個城市推出了外賣騎手購買養老保險的補貼試點方案,為中國2.1億靈活就業人員加入社保的可能性展開了一場真實社會實驗。

美團的試點方案有四個特別值得關注的點:


第一是騎手社保補貼覆蓋的范圍,是以“收入達到當地社保繳費基數”作為分界線。

眾所周知,外賣騎手的人員構成極為復雜,既有短期體驗生活的,也有兼職送外賣補貼家用的,還有全職送外賣攢錢結婚的,騎手的月收入也從幾百元到一兩萬不等,因此不能籠統地討論給騎手這個群體購買社保的方案。網約車、家政、按摩等領域的靈活就業人員也是同樣道理。


國家和社會要求平台參照“員工”的待遇為騎手購買社保,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那怎麼區分“員工”和“兼職人員”呢?按每天工作時長,每月工作天數,還是按配送訂單量?總不能像某些平台那樣,算不算兄弟全憑老板的心情說了算……

美團給出的試點方案是以收入作為客觀可量化的分界線,過去半年中有三個月跑外賣收入達到當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與社平工資高度相關)的,就可以納入平台補貼購買社保的范圍。



以試點的福建泉州為例,當地去年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是4433元,一名外賣騎手如果一天8小時跑外賣,大約需要實際工作二十天左右達到這個收入。相對全職外賣騎手的實際工作強度來說,這個門檻著實不算高。對於那些下班後兼職跑幾個小時來增加收入的騎手來說,要達到這個數字就比較難了。

再反過來想,如果一個崗位月收入都不到4000元,你再讓人拿出七八百元來買社保,那也實在是不太人性。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