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國產新能源車種種亂象 根在這兒 | 溫哥華財稅中心


國產新能源車種種亂象 根在這兒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的快速崛起,從來就不是市場的自然發育,而是大劑量、連續使用政策猛藥的結果。因此,“亂象”這個鍋不能讓市場背。

3月29日舉行的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新能源車的“市場亂象”重磅發聲。

給大家劃一下重點: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無序競爭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的企業不惜犧牲利潤搶占市場,虛假宣傳惡意抹黑等現象也時有發生。不僅短期內造成行業利潤下降,長期下去,還將影響技術創新、產品的質量安全,削弱產業的競爭力。


將著力整治市場亂象,規范競爭秩序,維護公平的競爭。加強汽車市場的價格監測、行業自律、輿論引導,嚴格市場監管,嚴格查處技術標准不達標、質量安全不過關的產品,守牢質量安全底線,規范招商引資。按照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是怎樣的“市場亂象”引爆了發改委的沖天怒氣?“市場亂象”的根源又在哪裡?

01

輿論集中關注發改委對“市場亂象”的怒火中燒,卻忽視了國資委的言簡意賅。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百人會論壇”上表示:下一步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兩大主管部門發聲,意在言外,可以細品。

新能源車市場狠狠“卷”了三年,殃及池魚。三大汽車央企(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被卷得欲仙欲死,終於繃不住了。

“老大哥”中國一汽2024年整車銷量320萬輛,同比下滑約5%,還在可接受的“有序下降”范圍內。但是,營收同比下滑11.2%,足足少了699.3億元,相當“無序”。


全年賣了268萬輛的長安汽車尚未公布全年業績,截至第三年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54%,但歸母淨利潤為35.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3.78%。利潤跌到了膝蓋。

東風集團的痛點和大哥、二哥正好相反。189.59萬輛的銷量,同比下降9.2%。但營收和利潤表現還可以。營收同比增長6.93%,錄得利潤0.58億元,賬面上實現了扭虧為盈。5000多億的總資產,賺了點零頭。

汽車央企三巨頭的銷量、營收、利潤成了“不可能三角”。天殘地缺,同病相憐。

央企的日子不好過,地方國企更是朝不保夕的風中凌亂。2024年,上汽、廣汽“雙雄”成“雙熊”,都是利潤同比下降80%以上的“腳背斬”。北汽也沒好到哪兒去,歸母淨利潤為9.56億元,同比下降68.5%。


這群資產上千億的龐然巨物,被新能源車企的“新貴”逼到了牆角。主管部門豈能坐視不理?國資委搬出了“戰略性重組”,真動手,那就是大洗牌。輕則資產搬家傷筋動骨,重則招牌不保灰飛煙滅。

主管宏觀產業政策的發改委也算“半個婆婆”,也得痛定思痛有所表示。大力扶持新能源車產業政策啟動十余年,怎麼就出現了“市場亂象”的棘手局面。



02

“市場亂象”先得看看這是怎樣的市場。2014年,是真正意義的“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元年。政策發力,新能源汽車補貼擴大到私人購車市場。一副政策猛藥,藥效立竿見影。當年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300%。

最最最高的補貼,催生出全球增速最最最快的市場。從此新能源車高歌猛進,成為令人矚目的“新增長點”。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至.學.湯.禮] 2025-04-07 19:14
    吃豬頭肉,喝二狗頭,不要操三馬子的心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