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億金融詐騙:平台背鍋、銀行隱身,追責不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友反映如今在銀行辦理各種業務流程越來越“具體”。
存錢要提供收入證明,取錢要說明使用用途,想要繼承遺產那更是一場“證明馬拉松”,不僅要證明“你是你”,還要證明“你爸是你爸”,就連寺廟捐香火都要注明“宗教用途”……
可以說,為了“反洗錢”“防詐騙”,監管部門的“手電筒”時刻聚焦著日常操作中可能存在的犯罪隱患,力求在第一時間扼住犯罪分子的咽喉。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當一個個普通人在櫃台為了證明“你是你”而焦頭爛額的時候,這張在嚴苛監管體系下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信任鏈條卻在最不該的地方崩了口。
近日,一起銀行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之便詐騙銀行客戶1.6個億的案子登上了輿論的高峰,老牌直播平台映客也被卷入其中。
與此同時,“平台背鍋、銀行隱身”——法院的判決結果也在網友之間引起熱議。
有不少網友發問:相對於普通人的金錢流動成為監管的重心,銀行職員卻能繞過風控“如魚得水”,這樣一次次金融詐騙的羅生門,追責究竟該找誰?
文 | 李慧穎
編輯 | 喬森

如今網絡騙局屢見不鮮,我們都或多或少聽過不少“殺豬盤”,但是某銀行卻有個小職員打著銀行的名義,光明正大地打造了一場堪稱“氪金版的殺豬盤”。
2022年4月21日,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接到一起特殊的報案。
一位受害者自稱被金融詐騙200萬,但有意思的是,騙子不僅和他一起來到了警局自首,還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按理說,事實清晰、案情明了,應該很快就可以結案才對。但讓鄭州公安局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查證中,這起詐騙案牽扯的金額會從原本的200萬一步步擴大到驚人的1.6個億。
而始作俑者只是銀行的一名小職員。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