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科學家懷疑NASA早就發現火星生命 卻殺死了它們 | 溫哥華財稅中心


[NASA] 科學家懷疑NASA早就發現火星生命 卻殺死了它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火星上是否存在著生命?雖然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在過去對火星的探索過程中,人類也並不是一無所獲,比如說就有科學家懷疑,在1976年的“維京計劃”(Viking program)中,NASA就發現了火星生命,隨後卻殺死了它們。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維京計劃”是NASA於上世紀70年代發起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該計劃發射了兩艘探測飛船,分別為“維京1號”(Viking 1)和“維京2號”(Viking 2),每艘飛船都攜帶了一個同款著陸器,用於在火星表面的實地探測。

該計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尋找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為此,科學家精心設計了多項生物學實驗,例如“氣相質譜實驗”、“氣體交換實驗”、“標記釋放實驗”、“熱解釋放實驗”等,其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其實是“標記釋放實驗”。


簡單來講,“標記釋放實驗”的設計思路基於地球上微生物代謝的基本原理,假設火星上存在微生物,並且它們的代謝過程中,會釋放出特定的氣體。

科學家為此項實驗准備了一種特制的營養液,其中包含多種微生物所需的有機分子,並通過具有放射性的碳-14進行了標記。

根據科學家的設想,我們可以將從火星上采集到的土壤樣本裝入封閉容器之中,然後向其中滴入這種營養液,在此情況下,如果樣本裡存在能利用其中的有機分子進行代謝的微生物,那麼它們的代謝過程,就會持續釋放出帶有碳-14的氣體,進而被檢測到。







為了提高可信度,科學家還設計了一個實驗環節,即:如果真的檢測到了帶有碳-14的氣體,那麼就對容器中的樣本進行持續加熱,其目的是通過高溫殺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生命體,在此之後,如果土壤樣本不再釋放帶有碳-14的氣體,就可以進一步證實這種氣體釋放與生命活動有關。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為此項實驗准備了一些對照樣本,這種樣本是取自地球上的土壤,科學家對其進行了特殊處理,確保其中沒有任何生命體存在,在進行“標記釋放實驗”的同時,這些對照樣本也會進行同樣的實驗過程,以確保實驗結果的准確度。

1976年,“維京1號”和“維京2號”的著陸器先後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隨後按計劃實施了“標記釋放實驗”。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