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芯片霸主终将迎来的黄昏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可能分拆,分别由台积电及博通接手,相关公司正就潜在合作方案进行评估。这个叱咤风云的半导体巨头,竟陷入被分拆收购的传闻,令人唏嘘不已。
刚过去的2024年,英特尔净亏损达188亿美元,股价重挫近60%,被移出道琼斯指数,市值跌破千亿美元。同时,英特尔负面消息不断:亏损、卖厂、裁员、出售子公司。更戏剧性的是,英特尔原CEO帕特·基辛格突然被“退休”。英特尔迎来了其成立56年来最艰难的时刻,3月13日,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英特尔原董事陈立武已临危受命为英特尔新任CEO。
英特尔曾是硅谷的旗帜企业和芯片霸主。数据显示,英特尔在1991年到2021年的30年间,仅三次滑落至第二名,其他时间一直稳居全球半导体行业第一。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引导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其主导的X86架构成为PC行业的标准,从内存到PC再到服务器CPU,无论芯片设计还是制造,英特尔都曾是全球老大。
2000年6月,英特尔的市值曾高达4477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如今已缩水至1000亿美元左右,而英伟达的市值超3万亿美元,相当于30个英特尔,在华尔街投资者的眼中,英特尔已经是芯片行业的明日黄花。
英特尔何以沦落至此?它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一个领先的科技巨头,坐拥技术、人才、资本等的优势,会连续错失移动互联网、GPU、AI这些趋势?
1.决策失机
多次错失关键机遇和错误决策
从昔日看似不可战胜的技术巨无霸到如今的深陷困局,矛头直指英特尔在过去十多年里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变革大趋势。
关于英特尔这些年错失的浪潮,目前在业界形成了四点共识:一是错过为iPhone提供芯片,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二是放弃早期GPU研发,错失AI时代浪潮;三是错过投资OpenAI,错过了搭载AI顺风车的最佳机遇;四是不愿采用EUV导致制程落后。
这些问题其实都可归为一类,那就是战略失机和决策错误。在关键时刻,英特尔接连失策。
2006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为第一代iPhone找寻芯片制造商,并向英特尔寻求支持。然而,时任英特尔CEO的保罗·欧德宁拒绝为苹果提供CPU,理由是这门生意利润太低,但却忽略了一个因素:未来手机的出货量将远大于PC。
这是一个经典的战略盲点:只关注眼前的收益,没有看见正在形成的市场浪潮。正是这个拒绝,让ARM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奠定了如今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格局。
其后,英特尔曾推出Atom处理器,但由于错失时机和其他考量,最终,英特尔在2016年正式退出手机市场,之前在移动领域投资的近百亿美元打了水漂。
“从内因的角度来看,英特尔的一个致命失误就是没有把握住PC端向移动端转型的机遇,失去了移动端市场,被ARM赶上并超越,同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接连错失了更多的机遇和AI浪潮。” 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因此,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时,英特尔被困在了电脑市场。
这种错失还出现在GPU这个AI浪潮的关键船票上。
在图形处理技术崛起的关键时期,英特尔原CEO贝瑞特选择了押注集成显卡,将显卡与CPU捆绑,满足主流PC的需求。这一决策能发挥英特尔CPU上的既有优势,看似合理,却直接断送了英特尔进军高性能GPU市场的可能。
这是英特尔最致命的误判之一。如今,GPU不仅成为游戏和3D渲染的主力,更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释放了巨大潜力。而这个保守决策,让英伟达和AMD迅速崛起,英特尔则在AI时代中逐步掉队。
据美国富国银行统计,2023年,在数据中心AI市场,英伟达的份额高达98%,英特尔的份额则不足1%。而2024年第一季度,有消息称英特尔在显卡市场份额跌为0%。
其实在AI时代,英特尔还是有机会的。2017年,刚成立一年多的OpenAI主动寻求英特尔的投资,英特尔只需花10亿美元,就能获得OpenAI 15%的股份,如果英特尔愿意以成本价为OpenAI提供硬件设备,还能额外获得15%股份。
但时任英特尔CEO罗伯特·斯旺认为,AI要进入市场还早得很,这笔投资肯定会亏,因此拒绝了OpenAI。
现实狠狠打了英特尔一记耳光,OpenAI被微软看中,微软借OpenAI重新激发了活力。如今,英特尔当初错过OpenAI那30%的股份,已价值近500亿美元。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日前《刚过去的2024年,英特尔净亏损达188亿美元,股价重挫近60%,被移出道琼斯指数,市值跌破千亿美元。同时,英特尔负面消息不断:亏损、卖厂、裁员、出售子公司。更戏剧性的是,英特尔原CEO帕特·基辛格突然被“退休”。英特尔迎来了其成立56年来最艰难的时刻,3月13日,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英特尔原董事陈立武已临危受命为英特尔新任CEO。
英特尔曾是硅谷的旗帜企业和芯片霸主。数据显示,英特尔在1991年到2021年的30年间,仅三次滑落至第二名,其他时间一直稳居全球半导体行业第一。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引导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其主导的X86架构成为PC行业的标准,从内存到PC再到服务器CPU,无论芯片设计还是制造,英特尔都曾是全球老大。
2000年6月,英特尔的市值曾高达4477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如今已缩水至1000亿美元左右,而英伟达的市值超3万亿美元,相当于30个英特尔,在华尔街投资者的眼中,英特尔已经是芯片行业的明日黄花。
英特尔何以沦落至此?它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一个领先的科技巨头,坐拥技术、人才、资本等的优势,会连续错失移动互联网、GPU、AI这些趋势?
1.决策失机
多次错失关键机遇和错误决策
从昔日看似不可战胜的技术巨无霸到如今的深陷困局,矛头直指英特尔在过去十多年里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变革大趋势。
关于英特尔这些年错失的浪潮,目前在业界形成了四点共识:一是错过为iPhone提供芯片,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二是放弃早期GPU研发,错失AI时代浪潮;三是错过投资OpenAI,错过了搭载AI顺风车的最佳机遇;四是不愿采用EUV导致制程落后。
这些问题其实都可归为一类,那就是战略失机和决策错误。在关键时刻,英特尔接连失策。
2006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为第一代iPhone找寻芯片制造商,并向英特尔寻求支持。然而,时任英特尔CEO的保罗·欧德宁拒绝为苹果提供CPU,理由是这门生意利润太低,但却忽略了一个因素:未来手机的出货量将远大于PC。
这是一个经典的战略盲点:只关注眼前的收益,没有看见正在形成的市场浪潮。正是这个拒绝,让ARM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奠定了如今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格局。
其后,英特尔曾推出Atom处理器,但由于错失时机和其他考量,最终,英特尔在2016年正式退出手机市场,之前在移动领域投资的近百亿美元打了水漂。
“从内因的角度来看,英特尔的一个致命失误就是没有把握住PC端向移动端转型的机遇,失去了移动端市场,被ARM赶上并超越,同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接连错失了更多的机遇和AI浪潮。” 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因此,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时,英特尔被困在了电脑市场。
这种错失还出现在GPU这个AI浪潮的关键船票上。
在图形处理技术崛起的关键时期,英特尔原CEO贝瑞特选择了押注集成显卡,将显卡与CPU捆绑,满足主流PC的需求。这一决策能发挥英特尔CPU上的既有优势,看似合理,却直接断送了英特尔进军高性能GPU市场的可能。
这是英特尔最致命的误判之一。如今,GPU不仅成为游戏和3D渲染的主力,更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释放了巨大潜力。而这个保守决策,让英伟达和AMD迅速崛起,英特尔则在AI时代中逐步掉队。
据美国富国银行统计,2023年,在数据中心AI市场,英伟达的份额高达98%,英特尔的份额则不足1%。而2024年第一季度,有消息称英特尔在显卡市场份额跌为0%。
其实在AI时代,英特尔还是有机会的。2017年,刚成立一年多的OpenAI主动寻求英特尔的投资,英特尔只需花10亿美元,就能获得OpenAI 15%的股份,如果英特尔愿意以成本价为OpenAI提供硬件设备,还能额外获得15%股份。
但时任英特尔CEO罗伯特·斯旺认为,AI要进入市场还早得很,这笔投资肯定会亏,因此拒绝了OpenAI。
现实狠狠打了英特尔一记耳光,OpenAI被微软看中,微软借OpenAI重新激发了活力。如今,英特尔当初错过OpenAI那30%的股份,已价值近500亿美元。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