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專家警告NASA 快撤國際空間站人員
英國政府UFO項目負責人波普(Nick Pope)警告,NASA目前的“觀望態度”可能會帶來毀滅性後果。 他表示,若拖延過久,不僅會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還可能重創NASA的聲譽。
《每日郵報》報道,“星辰艙”(Zvezda)是ISS俄羅斯艙段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提供生活空間、生命支持系統和推進系統。 自2019年首次發現漏氣以來,NASA和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雖多次使用“密封劑和補片”設法修復,但漏氣情況仍未緩解,反而有惡化趨勢。
今年2月,太空站空氣流失量一度從每日0.2磅(0.09公斤)暴增至2.4磅(1.08公斤),而到4月已達到每日3.7磅(1.68公斤),創下歷史新高。 9月時,NASA正式將該問題列為“最高安全風險”,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面臨這種狀況,NASA指示航天員在艙門開啟時保持警戒,隨時准備緊急撤離。 此外,美國航天員已被要求待在美方艙段,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登上SpaceX的天龍號撤離。 然而,NASA也坦承,ISS並未充分准備應對救生艙故障,一旦遇到嚴重損壞,將無法確保所有航天員能安全撤離。
獨立太空安全專家福奇克(Laura Forczyk)指出,ISS的許多設備已經老化,太空站超過原設計壽命10年,持續的漏氣問題會增加補給壓力。 如果漏氣加劇並難以控制,NASA和俄羅斯可能不得不考慮提前讓ISS除役。 盡管NASA目前強調空間站依然安全,並表示正與俄羅斯航天局合作,努力找出漏氣根源,並加以修復,但外界對此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存有疑慮。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Zvezda)服務艙段一處漏氣問題,正在持續惡化。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隨著太空探索步入新時代,ISS的存在已成為美國太空實力的象征。 然而,若空間站出現災難性故障,不僅將帶來人員傷亡風險,也會嚴重影響NASA的公信力。 波普認為,太空探索固然伴隨風險,但在生命安全面前,采取觀望態度無疑將付出更高的代價。 NASA是否能及時采取行動,以保障航天員的安全,仍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隨著國際太空站(ISS)“星辰艙”段的漏氣問題持續惡化,前《每日郵報》報道,“星辰艙”(Zvezda)是ISS俄羅斯艙段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提供生活空間、生命支持系統和推進系統。 自2019年首次發現漏氣以來,NASA和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雖多次使用“密封劑和補片”設法修復,但漏氣情況仍未緩解,反而有惡化趨勢。
今年2月,太空站空氣流失量一度從每日0.2磅(0.09公斤)暴增至2.4磅(1.08公斤),而到4月已達到每日3.7磅(1.68公斤),創下歷史新高。 9月時,NASA正式將該問題列為“最高安全風險”,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面臨這種狀況,NASA指示航天員在艙門開啟時保持警戒,隨時准備緊急撤離。 此外,美國航天員已被要求待在美方艙段,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登上SpaceX的天龍號撤離。 然而,NASA也坦承,ISS並未充分准備應對救生艙故障,一旦遇到嚴重損壞,將無法確保所有航天員能安全撤離。
獨立太空安全專家福奇克(Laura Forczyk)指出,ISS的許多設備已經老化,太空站超過原設計壽命10年,持續的漏氣問題會增加補給壓力。 如果漏氣加劇並難以控制,NASA和俄羅斯可能不得不考慮提前讓ISS除役。 盡管NASA目前強調空間站依然安全,並表示正與俄羅斯航天局合作,努力找出漏氣根源,並加以修復,但外界對此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存有疑慮。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Zvezda)服務艙段一處漏氣問題,正在持續惡化。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隨著太空探索步入新時代,ISS的存在已成為美國太空實力的象征。 然而,若空間站出現災難性故障,不僅將帶來人員傷亡風險,也會嚴重影響NASA的公信力。 波普認為,太空探索固然伴隨風險,但在生命安全面前,采取觀望態度無疑將付出更高的代價。 NASA是否能及時采取行動,以保障航天員的安全,仍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