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過山車行情、"00後"入場與撒錢懸念
中國股市未來走勢,從樓市、金融,再到央行的貨幣政策,幾乎都在發力,但財政上還未見動靜,因此市場上一個問題懸而未決——政府會拿出多大規模的財政刺激?https://t.co/G6jpPL5QLS—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11, 2024
2024年10月10日上午10點24分
“十一”長假後,中國A股和港股出現過山車式行情。
在節前經歷多日連漲後,10月8日中國A股出現歷史性的一幕——滬指高開10.13%,創業板指甚至高開18.44%;全天收盤成績也頗為不俗,上證指數上漲4.59%。
10月9日,中國A股遭遇大跌。滬指跌6.62%,深證成指跌8.15%,創業板指跌10.59%。
香港股市也經歷巨幅波動,但時間上不同步。中國內地國慶假期期間,香港股市除一天休市外均保持正常交易,恒生指數自2024年9月30日收市的21133點升至10月7日收市的23099點,升幅達9.3%。
8日,A股大漲之時,香港恒生指數大跌9.41%,幾乎把前幾日的升幅一次性回吐。
面對如此情境,押注港股的股民哀歎,“牛市結束了?”
此次自9月底以來的暴漲,經常被財經人士拿來類比2014-2015年的那輪牛市。那是很多中國“90後”(指1990年後出生)入場超過的初體驗。當時上證指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2000點出頭漲到5178點,漲幅高達155%,但隨即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暴跌至近乎腰斬。那次股災之後,漫漫熊市一直維系到9月底的這次暴漲之前。
這一次,“‘00後’跑步進場”則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券商湘財證券統計,在中國國慶前一周新增開戶的投資者中,“00後”成為主力,占比達27%,“90後”占比為23%,“80後”占比為24%。一些大學的校內討論區,也開始被炒股話題占據。
而據中國媒體估算,國慶前後新開股票賬戶達到百萬以上。
但是當9日的大跌來臨之時,一些在高點買入的“00後”股民在社交媒體上叫苦不迭,比如,“每隔幾分鍾就要去看看手機,收盤後飯都吃不下了”,也有心態較好的,“既然來炒股,就知道有風險,不然就放余額寶了,沒事的”。
過山車的原因
對於第一波大漲,穆迪分析發給BBC中文的報告認為,因為政府選擇同時密集出台多項措施,而不是采取分步推出的方式,這種發布密度與政策本身共同推高了市場信心,股市和匯市的反應即證明了這一點。
對於大跌回調,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任澤平發微博稱,“信心牛的第一浪調整接近尾聲,早上開盤前內部看法。堅定看牛市,千金難買牛回頭,倒車接人後再出發。”
他的言下之意是這場上漲遠未結束,現在下跌反而是趁低價買入的時機。
對於大跌,經濟學人智庫(EIU)的蘇月向BBC中文表示,跟當天上午發改委發布會沒有宣布具體財政刺激金額有關,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國慶長假前股市過熱,讓政府擔心新的杠杆會流入股市,而此前股市已經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許多結構性問題。”蘇月表示,政府也不希望繁榮的股市加劇已經惡化的財富分配問題。
“沒有具體數字未必是一個負面信號。”蘇月認為,從官方表述可以看到,盡管通貨緊縮壓力巨大,但中國政府不想把經濟增長推到遠超過潛在增長率的程度。
穆迪預計,這些措施也可能提振自疫情以來一直疲弱的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但尚需時日方能見效。同時,政策提振需求的效用將取決於消費者受惠於銀行降息的程度、各項措施的持續落實情況,以及這些措施是否得到財政刺激等其它措施的配合。
未來:多大規模的財政刺激?
對於中國股市未來走勢,從樓市、金融,再到央行的貨幣政策,幾乎都在發力,但財政上還未見動靜,因此市場上一個問題懸而未決——政府會拿出多大規模的財政刺激?
各種分析從2萬億元到10萬億元不一而足。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拿出“天量”資金進行挽救經濟,被稱為“四萬億刺激計劃”,但此後多年不得不承受杠杆率過高帶來的後遺症。但當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已是2008年時的將近4倍。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撰文認為,更為合理的預期是短期內政府出台1.5-2萬億元規模的較為溫和的財政刺激政策;同時在此基礎上,2025年廣義財政政策支持或再擴張2萬億-3萬億元。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對於2024年10月10日上午10點24分
“十一”長假後,中國A股和港股出現過山車式行情。
在節前經歷多日連漲後,10月8日中國A股出現歷史性的一幕——滬指高開10.13%,創業板指甚至高開18.44%;全天收盤成績也頗為不俗,上證指數上漲4.59%。
10月9日,中國A股遭遇大跌。滬指跌6.62%,深證成指跌8.15%,創業板指跌10.59%。
香港股市也經歷巨幅波動,但時間上不同步。中國內地國慶假期期間,香港股市除一天休市外均保持正常交易,恒生指數自2024年9月30日收市的21133點升至10月7日收市的23099點,升幅達9.3%。
8日,A股大漲之時,香港恒生指數大跌9.41%,幾乎把前幾日的升幅一次性回吐。
面對如此情境,押注港股的股民哀歎,“牛市結束了?”
此次自9月底以來的暴漲,經常被財經人士拿來類比2014-2015年的那輪牛市。那是很多中國“90後”(指1990年後出生)入場超過的初體驗。當時上證指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2000點出頭漲到5178點,漲幅高達155%,但隨即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暴跌至近乎腰斬。那次股災之後,漫漫熊市一直維系到9月底的這次暴漲之前。
這一次,“‘00後’跑步進場”則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券商湘財證券統計,在中國國慶前一周新增開戶的投資者中,“00後”成為主力,占比達27%,“90後”占比為23%,“80後”占比為24%。一些大學的校內討論區,也開始被炒股話題占據。
而據中國媒體估算,國慶前後新開股票賬戶達到百萬以上。
但是當9日的大跌來臨之時,一些在高點買入的“00後”股民在社交媒體上叫苦不迭,比如,“每隔幾分鍾就要去看看手機,收盤後飯都吃不下了”,也有心態較好的,“既然來炒股,就知道有風險,不然就放余額寶了,沒事的”。
過山車的原因
對於第一波大漲,穆迪分析發給BBC中文的報告認為,因為政府選擇同時密集出台多項措施,而不是采取分步推出的方式,這種發布密度與政策本身共同推高了市場信心,股市和匯市的反應即證明了這一點。
對於大跌回調,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任澤平發微博稱,“信心牛的第一浪調整接近尾聲,早上開盤前內部看法。堅定看牛市,千金難買牛回頭,倒車接人後再出發。”
他的言下之意是這場上漲遠未結束,現在下跌反而是趁低價買入的時機。
對於大跌,經濟學人智庫(EIU)的蘇月向BBC中文表示,跟當天上午發改委發布會沒有宣布具體財政刺激金額有關,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國慶長假前股市過熱,讓政府擔心新的杠杆會流入股市,而此前股市已經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許多結構性問題。”蘇月表示,政府也不希望繁榮的股市加劇已經惡化的財富分配問題。
“沒有具體數字未必是一個負面信號。”蘇月認為,從官方表述可以看到,盡管通貨緊縮壓力巨大,但中國政府不想把經濟增長推到遠超過潛在增長率的程度。
穆迪預計,這些措施也可能提振自疫情以來一直疲弱的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但尚需時日方能見效。同時,政策提振需求的效用將取決於消費者受惠於銀行降息的程度、各項措施的持續落實情況,以及這些措施是否得到財政刺激等其它措施的配合。
未來:多大規模的財政刺激?
對於中國股市未來走勢,從樓市、金融,再到央行的貨幣政策,幾乎都在發力,但財政上還未見動靜,因此市場上一個問題懸而未決——政府會拿出多大規模的財政刺激?
各種分析從2萬億元到10萬億元不一而足。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拿出“天量”資金進行挽救經濟,被稱為“四萬億刺激計劃”,但此後多年不得不承受杠杆率過高帶來的後遺症。但當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已是2008年時的將近4倍。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撰文認為,更為合理的預期是短期內政府出台1.5-2萬億元規模的較為溫和的財政刺激政策;同時在此基礎上,2025年廣義財政政策支持或再擴張2萬億-3萬億元。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