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轨] 关于中国高考,你只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里,聚集了中国科教圈最顶级的大佬们。
北大、清华、复旦、南开、中科院……都来了人。校长副校长就有好几位。
他们在举行一场会谈,主持人是邓公。
至于谈什么,这些大佬还不知道。直到邓公开口说:科技、教育荒芜一片,希望大家提点建议和要求。
刚经历了一个十年,大家都体验过话多的下场。现场30多人,没一个敢吭声。
相互推让一番后,大家一致同意,谁年龄大谁先说。
已经80岁的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一开口就是一番检讨:
我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今后一定要进一步下农村、下工厂,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好改造。
有人看到邓公皱了皱眉,知道这么说不对。
第二个发言的是数学家苏步青。他站起来,略带委屈地说,自己手下原来有“十八条罗汉”(助手和博士),现在被下放得一个都不剩。
邓公当即说,给苏老配备助手。
大家明白了,这个会是解决问题的。
接下来的四天里,这个会开成了诉苦会。
这场会议,以邓公的一句话收尾。它改变了今后几十年里,中国人的命运。
今年恢复高考,否则又耽误一代人。
全体代表听到这句话,纷纷起立,跟端茶水的女服务员一起鼓起了掌。掌声长达五分钟。
01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年恢复高考,不是一下子就搞了个全国考试,而是先选了个试点。在广西的百色,搞了个单独高考。
理由是,这里地处偏僻,经济文化落后,暴露问题更加彻底。反正跟百色起义没关系。
效果相当的好。
这套初中水平的高考试卷,百色的一个镇上,44名考生数学加起来考了26分,人均不到1分。
有考生实在做不出数学题,直接在试卷上写:
本人擅长解放台湾。
这给了其他省份一个启示:出卷的时候,要考虑到广大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实际状况,出的题要让大家都能写上两笔。
于是,一批用心良苦的考题出炉了。
我大河南省的语文试卷,出了个命题作文《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很典型的一篇抒情散文,妥妥的送分题。
但大河南的老乡也是真实在。有位学生写道:
我们家没有收音机也读不到报纸,连毛主席纪念堂在哪都不知道,咋弄嘞?
诗人郭小川的儿子郭小林就写得很好,提笔即答,一气呵成,把自己都给写哭了。果然有当诗人的气质。
这篇作文在当时被当作全地区的范文,但没有得到高分,理由是:
在“飞”字上做文章做得不够,对华主席歌颂得不够。
结果,郭小林报考的北大中文系也没考上。原本分数线只有150,但2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分数线要250,他考了240多。从此与大学无缘。
这也许是几十年来最早的一次年龄歧视。似乎在说,人到中年,就只配个250。
弗兰的作文标题是《心中有话对党说》。一位考生真情实感地把她爱上公社某男知青,而对方未作响应,她因此患精神病被送进医院的过程,写了下来。
出题老师卒。
而另一位考生,在这道作文里freestyle了一首诗:
万恶四人帮,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