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maohu
maohu 於 2022-5-30 22:43 寫道:
原創:新周刊



Gavin覺得,這是他自己最酷的一張照片。

晚上8點,加文·托馬斯(Gavin Thomas,以下稱Gavin)准時出現在電腦屏幕裡,禮貌地用中文跟我說了一聲“你好”——

3小時前,他剛上完一節中文課程。由於父母並不“雞娃”、學習全靠興趣,目前Gavin的詞匯量還停留在“小貓”“狗”“魚”的初學階段。

即將滿12歲的Gavin告訴我,他最喜歡的一張動圖(meme),是自己頭頂著蜥蜴的那張表情包, “可惜蜥蜴今天不在這裡(在舅舅家),不然我還可以現場給你重演一遍”。



在這張紅極一時的表情包裡,Gavin的舅舅將一只蜥蜴放在他的頭頂,並觀察他的反應——

這位小男孩的臉上隨即呈現出一系列表情變化,人們從中品味出“迷茫困惑、強裝鎮定、笑容逐漸消失”等好玩的情緒,感到樂不可支。

無數張和“蜥蜴男孩”一樣靈動傳神的表情包,讓Gavin在互聯網上迅速走紅。而Gavin在不少表情包中“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又讓他在中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假笑男孩”:

2018年,Gavin注冊了新浪微博賬號,不到24小時便漲粉100萬,成為百萬“親媽粉”蓋章認證的“好大兒”;不久之後,Gavin便開啟了他的中國之旅,在短短2年的時間裡,受邀出席各大活動、打卡各大知名景點,人氣一時居高不下。



2010年出生的Gavin,如今也迎來了自己的本命年——

相比起前幾年的人氣“巔峰期”,Gavin近兩年在社交平台上的更新並不算頻繁,平均半個月發布一次短視頻或照片,也都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為主。

而Gavin最近一次比較大的“動靜”,是在網上提供了一項錄制生日祝福的收費服務,從而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議:

一方面,很多人關心他的近況如何,好奇Gavin成名後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另一方面,也有人引用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在著作《童年的消逝》中的觀點,擔心Gavin會受到過多的關注和壓力,從而失去兒童本該擁有的快樂和童真。

人們對Gavin的關心大多出於善意。不過,實際情況未必如他們所設想的那般嚴重。事實上,尼爾·波茲曼本人曾經提及,有許多小學生在該書出版後,寫信給他駁斥其中的一些觀點,讓他對此有所改觀:

“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的兒童,在心智上足以開始對外來的影響進行討論與反思,同時在交流上也更加直率和簡練,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

距離Gavin走紅已經過去了好幾年,現在的他過得怎麼樣?開心嗎?不如直接問問本人——

這一次,我們與Gavin聊了聊他的故事。



在學校裡,

我是“nobody”

“其實,在學校裡,我和其他同學沒什麼不同,大家也不會把我當成名人對待。”

在互聯網上,Gavin的名氣有目共睹——光是在新浪微博上,他的粉絲量就有將近200萬,人氣甚至遠高於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124萬)。

不過,在Gavin的家鄉——美國明尼蘇達州,他的日常生活與普通小孩並沒有什麼不同:

即將步入六年級的小學生Gavin,每天早上6點便准時起床洗漱,隨後乘坐公交車前往學校,乖乖遵守防疫措施的他,只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才會摘下口罩。

放學後,精力充沛的Gavin經常和同學一起踢球,還參加過校運會的短跑比賽,“我可是全校跑得最快的小孩哦”。



Gavin會與同學分享自己在中國的旅行經歷,但大家並不會表現得過於驚異,也沒有把他當成什麼大人物,“一般情況下,女生們才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

比起出名這件事,同齡的孩子們更關心的是,誰的游戲打得更好——

一提到游戲,Gavin就眼前一亮:“我可是游戲專業戶,已經玩了4年的《堡壘之夜》(Fortnite,一款游戲),還在萬聖節cos過游戲中的角色。”

Gavin告訴我,在學校裡,他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每天放學回到家,他一洗完手就開始做數學題,大概要花2小時,才能完成所有科目的作業。

當被問到哪門課考得最差時,空氣突然陷入一片沉寂,Gavin的臉上浮現出了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也是數學——但我還是喜歡它。”



數學虐他千百遍,他待數學如初戀。

Gavin有一個為人熟知的愛好,就是養小動物——

翻看他在社交平台上曬出的相關動態,其中不乏他與蜥蜴、蛇、羊、魚等動物“相談甚歡”的場面,可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動物愛好者。

除了寫作業和洗碗,Gavin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養雞遛狗:“從去年春天開始,我們家就養了6只雞,我給它們取了‘旺達’等名字,現在它們是家裡重要的一份子。”

Gavin和父親在家中的後院裡,為6只雞打造了一個小木屋。他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雞放出來透氣、親自給它們喂食,喂的都是剛從花園裡摘下的新鮮食物。

平日裡,他經常抽出時間來教小雞打撲克牌、陪小雞玩飛盤,“很可惜,我家小狗不會叼飛盤”。有一次,院子裡的監控顯示半夜跑進一只狐狸,所幸木屋造得足夠堅固,小雞安然無恙。



Gavin“真·雞飛狗跳”的日常。

談到養育小動物,Gavin頗有心得:

“給它們好吃的、帶它們去散步、陪它們玩玩具、還要愛它們,這樣它們才會充分信任你!”

在Gavin的眼中,小狗Marshall是他最好的朋友——

2014年,媽媽Kate前往小動物保護組織,領養了這只阿拉斯加混哈士奇,年僅3歲的Gavin身邊,自此多了一名“相愛相殺”的小伙伴,每天晚上,小狗Marshall都會安靜地睡在Gavin旁邊的狗床上。

而小狗Marshall,也出現在Gavin早期的不少短視頻裡:

在其中一個短視頻裡,小狗叼走了Gavin手中的半張除草劑傳單,讓他瞬間破防、號啕大哭,直到母親哭笑不得地告訴他“這只是一張傳單”,他才驟然停止了哭泣。



這只小狗也見證了他成名的全過程:

2013年,舅舅Nick為了記錄Gavin的童年,開始在每個周末與他花20分鍾拍攝短視頻,然後發布到當時流行的Vine軟件上;

和其他家長一樣熱衷“曬娃”的媽媽Kate,也開始在推特和Ins等社交平台發布Gavin的照片。

後來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版本了。不到一年,Gavin便火了:

光是在Vine上的粉絲數量,便迅速突破了100萬,互聯網上有不少“媽媽粉”“爸爸粉”,熱情地將他稱為“好鵝子”——

父親Adam有一天上班時,被同事瞥到他辦公桌上擺放的Gavin照片,對方以為他也在“追星”,沖他會心一笑:“我懂的,這是你‘兒子’。”只留下2G沖浪的父親一臉迷惑:“這真的是我兒子啊!”



從小就被家人捧在手心的Gavin。

Gavin的走紅,是家人們沒有預料到的。

舅舅將其歸功於Gavin“生動的面部表現力”。的確,與Gavin有關的短視頻和照片,都引發了網友大規模的二次創作。不少人將其配上一行文案,做成了流行的表情包——

光是一張Gavin在外婆家坐著看電視的照片,就因為他環抱雙臂、表情凝重,在互聯網上被人們爭相轉發,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梗圖:

“當你夜不歸宿時,你媽媽的表情”“當Windows系統更新時,你的表情”“我就靜靜地看你裝X”……

如今,Gavin也會時不時回看一下以前拍攝的短視頻,盡管他不記得在大部分情況下,自己為什麼會擺出那樣的表情,但他看完也忍俊不禁:

“長大後再看一遍,還是覺得很好玩。”



我們仍未知道Gavin那天所看的電視節目的名字。

“假笑男孩”在中國

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曾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鍾的成名機會。”

像Gavin一樣因表情包而出名的兒童網紅,其實不在少數:

出席活動時,Gavin認識了“表情包”小孩Ava和Chloe,並和她們成為好友——前者因童言無忌、妙語連珠而受到關注,後者則是憑借門牙寬縫和嫌棄眼神走紅的“門牙女孩”。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成名感受,Gavin覺得是“酷”——

在成名之前,Gavin沒有見過任何名人,也不曾出國旅行。他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去美國購物中心(Mall of America,當地最大的商場),吃上一口自己喜歡的花椰菜冰淇淋、蕩秋千、抓娃娃機裡的精靈寶可夢。



而在成名之後,這位備受歡迎的小孩,很快走遍了美國各地:

他不僅出現在明尼蘇達州“超級碗”的直播中,也成為紐約《早安美國》節目的特別嘉賓,還曾受邀出席《無敵破壞王2》的首映式,深受人們喜愛。

不僅如此,Gavin也收獲了不少名人粉絲:

“水果姐”凱蒂·佩裡在推特上發了一張Gavin的表情包,聲稱這是她最喜歡的名人;明尼蘇達維京人隊的球員與他共處一室,學習如何打游戲;Gavin也曾在紅極一時的音樂劇《六位皇後》(Six)後台,與主演合影留念。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去看碧梨(Billie Eilish)的演唱會,然後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條動態。剛好她是我的‘粉絲’,工作人員看到推特後,就聯系我到後台,一起合影了!”



但對Gavin來說,最酷的一件事情,還是來中國旅行。

事實上,Gavin的粉絲“主力軍”在中國——一個有趣的數據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關注Gavin的粉絲中,20%的人是來自廣州的女大學生,“基本都是以這個年紀為主”。

在CNN的一項報道中,動圖宇宙的創始人丁焱表示,人們尤其喜歡Gavin的“假笑”:光是一個配文為“尬笑”的表情包,在中國各大社交平台每天的使用量多達1000萬次。

Gavin臉上“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容,其實是遺傳自父親的天然表情。媽媽曾在采訪中說道:“Gavin的笑容很像他爸爸。他爸爸也不‘會’笑,我經常讓他爸爸多笑笑,但笑起來就是這個樣子(像假笑)。”

而BBC則分析,這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在聊天時比較委婉,想給雙方留點面子,所以在遇到尷尬場面時,喜歡用表情包來緩和氣氛”。



Gavin也能隱約感受到自己在中國的人氣。

盡管在當時,Gavin對中國的了解並不深,但他會不時去翻看粉絲的評論,“大家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什麼時候來中國玩?’”。

2018年,中國某服裝品牌發出邀請,贊助Gavin來中國旅游,“當時的情況就是,有人邀請我來中國玩,我覺得很酷,因為可以出國旅游,剛好也放暑假,那就去玩吧”。

於是,Gavin就這樣開啟了他的中國之旅——

第一次來中國,從美國明尼蘇達州到中國北京,沒有直飛的航班。在經過一次洛杉磯中轉和13個小時的飛行後,Gavin終於“落地”,並且打卡了北京、成都兩個城市:

來中國之前,Gavin對它的第一印象是“地大物博、美食遍地”;來中國之後,他發現的確如此:“我最愛的(中國)城市,百分之一百是北京,因為那裡真的很大,我喜歡爬長城,還喜歡吃北京烤鴨和糖葫蘆。”

在北京,他前往故宮打卡,挑戰了山楂魚糕、驢打滾、“炸咯吱”等傳統糕點,體驗了皮影制作技藝,糊了一個蜘蛛俠;在成都,他前往寬窄巷子、春熙路,還看到了可愛的大熊貓。



Gavin來過多次北京,還爬上長城當了“好漢”。

在隨後的2年時間裡,Gavin一共來了6次中國——

他來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基本都是在學校放寒暑假的時候出行,往往會在當地待上一周的時間,受邀出席各大活動、拍攝廣告宣傳片或是雜志封面:

在北京,Gavin受邀出席“2018微博之夜”,穿上了藍色襯衣和深色馬甲,與各路明星合影留念;在長沙,Gavin參與錄制了一期《天天向上》的節目,以兒童節為主題,分享自己平時喜歡玩的玩具;

在上海,Gavin成為一名挑戰垃圾分類的志願者,並打卡了東方明珠等知名景點;在廣州,Gavin拍攝廣告片之余,還去了長隆和“小蠻腰”玩耍……



在中國旅行的時候,Gavin並沒有“專走貴賓通道、安保人員緊隨”的大陣仗,僅有媽媽和幾位大人陪在左右,而他在中國的經紀人,也是爸媽之前就認識的朋友——

有一次,Gavin從長沙的一個地鐵口出來,看到商場裡有個小伙子在舞台上表演,也開心地上去一起跳舞,引起路人圍觀。

在街頭,偶遇Gavin並不是一件難事。走在上海街頭的時候,有人覺得他看著眼熟,但又一時沒反應過來,會小聲驚呼:“這不是那個誰嗎?”

而走在成都春熙路附近,一眼認出他的粉絲就多了:

見到Gavin的粉絲裡,有一半會站在旁邊看看、熱情地打個招呼,有一半會忍不住走上前來,在征得他的同意後進行合影留念——面對粉絲的請求,Gavin幾乎來者不拒,往往會配合對方露出標志性的“假笑”。



Gavin只舉辦過一次粉絲見面會。

2019年,在一場100人左右的北京粉絲見面會上,Gavin穿著印有“富貴平安”字樣的衛衣,和大家一起玩起了游戲:喜歡跳舞的他,與《創造101》的選手一起斗舞,即興進行舞蹈教學;隨後,粉絲們輪番上台模仿Gavin的經典表情包,由他進行打分評價。

每一次離開中國的時候,粉絲們都會給Gavin送上一些小禮物(主要是公仔),他的行李箱總是裝得滿滿當當,差點拉不上拉鏈。

如今在家裡,Gavin有一個專門的陳列櫃,擺放著所有來自中國的禮物和獎杯:

“在中國玩的時候,我經常聽到大家說‘天哪,是加文,我們太愛你了,我們可以跟你合照嗎?’,我都記不清一天要拍多少合照了。

不過我覺得這也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要知道有很多粉絲會專程來見你、合照,然後將它珍藏一輩子,所以我覺得還是挺好玩的。”



聽說我笑不出來了?

Gavin最近一次有“動靜”,是在今年年初:

據媒體報道,他開始提供錄制祝福視頻的收費服務,從而引發了大家對他“童年被消費”的擔憂與討論。

實際上,這項服務起源於美國一個名為Cameo的軟件——

包括說唱歌手Snoop Dogg、籃球明星卡裡姆·賈巴爾、英國下議院前議長John Bercow在內的不少名人都入駐了該軟件,只要用戶在平台上備注下單,便可以收獲對應名人錄制的祝福視頻。

Gavin也是其中之一:“一般情況下,我會用中文對大家說‘生日快樂’‘新年快樂’之類的祝福。”

在他看來,他的祝福視頻能夠給對方帶來驚喜,“平時家人過生日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准備一些小驚喜(比如寫卡片)”。



在Gavin阿姨過生日的時候,他特意制作了一張卡片和《動物森友會》的鑰匙串給對方作為驚喜。

Gavin確實從廣告和祝福視頻中獲得了收入,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是“父母的搖錢樹”——

依據美國出台的《庫根法案》(用於保護兒童演員的權益),Gavin的父母將他的收入所得都存入了信托基金,在Gavin滿18歲成年後,才可以由他本人來親自提取使用。

因此,Gavin目前的生活並未產生過多變化。某種程度上,錄制生日祝福視頻,也是粉絲得以跟Gavin互動的一種方式——

在此之前,Gavin曾經嘗試過“空降”粉絲群,與大家進行在線問答互動,但由於語言障礙和時差問題,感覺活動效果並不理想;因為還在上學,Gavin的社交賬號也多由媽媽和經紀人運營,沒法親自回復粉絲的評論。



當然,人們對Gavin的關心大多出於善意——

因為Gavin年少成名、在互聯網上保持活躍,大家一直好奇他的生活是否有發生太大的改變,也擔心他的童年是否依舊充滿童真和快樂:

2018年,Gavin在北京出席“2018微博之夜”活動時,曾被拍到一張在活動現場累到睡著的照片,從而引起熱議;

在另一張動圖裡,大家根據演員李易峰的口型,猜測他在關心Gavin參加了一天活動累不累(Are you tired?)。

據Gavin媽媽後來回憶,當時說的應該是“How old are you?”,不過在場人士都對Gavin很友善,出於關心詢問幾句也很正常。



在Gavin和家人看來,出席“2018微博之夜”的活動,是一件能夠開闊眼界的事情。

在活動的前半程,Gavin一度興奮地拿著手機拍來拍去,“打個不一定准確的比方,這就像一個8歲的中國小孩,去國外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一樣,就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

不過,人們的關心也不無道理——當時是Gavin第一次來中國出席大型活動,大家並沒有充分的准備經驗:

活動方為Gavin安排的航班時間在前一天,因為剛乘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他的時差還沒有完全倒過來,所以到了活動後半程覺得疲憊,就直接睡著了:

“當時確實會覺得累,因為我的時差還沒倒過來,所以就睡了一會。之後(來中國),我都會先預留時間,讓自己睡個午覺,醒來之後就有精力去玩了。”



感覺快樂就忙東忙西,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

成名之後的Gavin,對商業合作也並非來者不拒——

曾經有微商花高價請他出席晚會,被婉拒了,也有人建議他去轉型做直播帶貨,在鏡頭前表演一下便可以輕松入賬,但家人也覺得這是個完全不靠譜的行為:

“我們主要考慮的點,就是Gavin會不會覺得開心、會不會覺得好玩,以及會不會有所成長。如果這三樣都完全不沾的話,即使(對方)給的錢再多,我們也不會去。”

不過,相關的質疑聲一直存在:

在Gavin來中國的那兩年,有人斷定他成了“賺錢撈金的工具”“一夜之間笑出眼角紋”;如今Gavin減少更新頻率,又有人感慨他“剩余價值終於被榨幹”“再也笑不出來了”……



2018年,Gavin去看“卡妹”演唱會時被邀請上台,他們在2年前便已經相識。有營銷號憑此圖片聲稱,過多的商演活動,讓Gavin再也笑不出來。

面對網上部分惡意或武斷的揣測,甚至是推特上一些攻擊Gavin的言論,Gavin經紀人曾經打算專門寫一份聲明去澄清謠言。

而Gavin的媽媽認為,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不去理會這些言論,持續發布Gavin陽光積極的內容,時間久了,大家心中自然會有判斷。

如今,Gavin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動態,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的日常,偶爾也會參與一些公益活動:2020年疫情期間,Gavin便與中國的童星合唱了一首《明天會更好》,為武漢抗疫加油——當然了,他唱的是英文版歌詞。

在生活中,Gavin的父母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來保護他的隱私:

人人都知道,這位可愛的小男孩叫加文·托馬斯(Gavin Thomas),但Thomas只是他的中間名,沒人知道他真正的姓氏;除此之外,Gavin的家庭住址、酒店航班等信息,也受到了足夠的保護。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Gavin告訴我,他完全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不認為自己和其他小孩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年少成名和中國之行對他來說,是一段永生難忘的奇妙旅程,也讓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他今年的目標之一,就是學好中文,爭取能夠進行流暢對話。

而大部分時候,Gavin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產階級小學生:

前段時間,他剛和爸媽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青春變形記》,特別喜歡片中女主變身紅熊貓後,與朋友一起跳舞的情節;

在學習之余,他有著彈吉他的愛好。聊到這裡,屏幕前的Gavin即興彈奏了一段Peter Gunn Theme——“我也忘記當初為啥會想學吉他了,但我之前就已經學了3年的尤克裡裡,現在會上網找一些吉他教程來自學。”

未來,Gavin的夢想是成為一個Youtuber,或是職業電競玩家,演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班上很多同學的夢想。

聊到這裡,我問了Gavin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人們不再關注你了,你會感到失落嗎?”

他認真思考了一下,隨後大方地給出了答案:“沒關系啊,我可以接受。”



2019年,坐纜車登上長城的Gavin,再次成為了一名“好漢”。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樓主  
福大豬
福大豬 於 2022-6-04 16:50 寫道:
不要長大才好
第 1 樓  
上一頁1下一頁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