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教师之死 中小学非教学任务
近日,河南23岁女教师自杀事件引发各界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讨论学校非教学工作增多,给基层教师造成巨大的压力。笔者在教育专题调研过程中,经常会有一线教师向笔者吐槽甚至哭诉,深感非教学工作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基于大量调查和深入思考,笔者撰写了《学校的非教学型任务为何会大量增加》一文,以此解释一线教师为何会被非教学任务“围困”。

在贵州调研期间,一位小学校长吐槽学校压力最大的工作是来自教育相关部门的任务,这些任务不仅要完成,后续还要开展系列活动;不仅要开展系列活动,还要拍照记录;不仅要拍照记录,还要准备好系统的档案材料以应付检查。学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行政任务,在处理教育管理工作时也从“对内负责”变成了“对上交代”。
1、中小学非教学任务大量增加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承担了大量非教学任务,教育部门几乎每个科室都有大量任务下达,不仅要开展活动,还要完成大量文字材料工作。具体而言,中小学增加的非教学任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活动开展的系统性。各部门要求学校开展各类活动时,多是以主题要求下达到学校。主题要求的意思是要以主题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比如禁毒办要开展“禁毒进入校园”活动,学校要张贴禁毒宣传画,举办禁毒主题班会,出禁毒黑板报,让学生参加禁毒知识答题、画禁毒手抄报,带领学生到禁毒相关基地参观,并开展禁毒征文活动等。在举办禁毒主题班会时,班会内容不能太单调,要有禁毒主题的教案,附上活动图片和案例。每一个部门要求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都有类似的系统性要求。
二是工作内容的可证性。上级部门不一定能够参加所有学校的系列活动,但是又要确保各所学校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那么,如何证明学校完成了相关活动呢?学校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证明。
一方面要保障材料的充分性。学校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保留活动照片,表明确实按照任务要求实际开展了工作,而且还要留下活动开展的文字材料。“办事留痕”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上级检查的要求了,还需要全面丰富的文字材料,以至于现在有的学校要专门用一个房间作为档案室,存放各种活动的档案材料。
另一方面要呈现出严密的逻辑性。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对活动开展全流程的管理,是防范学校敷衍上级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学校需通过严密的逻辑材料进行自证。学校在开展活动前,要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出方案,做策划,在开展活动之后要写工作总结,从开始到结束都要有明确清晰的文字记录。
三是时间要求的紧迫性。教育相关部门将任务分配到学校,不会考虑学校是否有时间完成、是否有能力完成,而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完成,时间要求往往还特别急,且会随时进行突击检查。一旦时间要求急,学校就无法从容地进行计划和安排,也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去面对上级的任务,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没有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一位校长说:“上级每年都要求开展校园安全活动,每年都要交材料,但这些活动只是简单地重复,不像教学一样深入、生动,效果也很一般。”
这种工作和任务使得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要安排专门的教师分管专项工作。比如贵州某小学就专门安排了一位老师分管安全工作,这位老师平时要上课,还要写各种与安全相关的方案,整理各种文件材料,他花费在非教学工作上的时间占到了总工作时间的一半,在原有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他们要为开展各种活动准备教案、主题班会、活动总结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挤压了他们与学生互动和自我成长的时间。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