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鸡娃 中产父母自己读硕士去了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莫奈
今年9月,40多岁的重庆人麦地,拿到了香港都会大学环保研究理学硕士的offer,他心里既有惊喜,也有担忧。
人到中年,再拾起书本,继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立足,像是一条通关打怪之路。这并非坦途,身处其中,麦地难免会怀疑、反复掂量。
进了新生群,麦地才发现,原来跟自己一样的中年人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是中年女性,来自广东、福建等地。同学们戏称,这个环保研究专业,都成宝妈专业了。
这些远赴香港的中年人,当然不只是为了自我提升,更是为了家中的孩子。就像麦地这样,他选择换一种方式,给两个小孩的未来教育铺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奔赴了一条“鸡娃不如鸡自己”的赛道。
01
中年读书,只为孩子
女儿今年高一了,麦地必须作出选择。
他在重庆经营着一家内容服务公司,大女儿就读于当地一所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尽管有出外读书的打算,但麦地衡量了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与欧美国家相比,香港的花费会稍低,所以,他把目标定在了香港。

《小舍得》剧照
随后,他从小红书上刷到不少中介的帖子,介绍了去香港的好处,其中包括大学本地生学费优惠的情况。麦地告诉南风窗记者,综合考虑一番,他决定,不如自己先到香港进修,拿到临时身份证,然后再接两个小孩过去。
麦地是70年代生人,成长在一个小乡村,随后通过努力一步步走到县城和大城市,读完大专,出来工作后,他通过函授的方式,完成本科学习,拿到了毕业证。
对比起身边的同龄人,他的学历不算差,但是在申请硕士的路上,选择面依然很窄。他告诉南风窗记者:“我只有大专函授的本科单证,英语基础不太好,年龄也比较大,可以选择的科目不多。”
结合其多年的媒体工作经历,最初他申请的是香港都会大学的创意与写作专业,这个专业学费低,只要10万港币,是他的第一选择,但是却没有通过。
赶在秋季入学前,他换了一个学费更高、一年需要18万港币的专业——环保研究理学硕士,最终,在2023年9月份,他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
加进新生群后,麦地发现,不少同学都是为了孩子来读书的妈妈。群体众多,他们也把这个专业戏称为“宝妈专业”,其中很多来自广东、福建等省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