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 哈佛华裔博后一篇Science找到真爱
北大毕业、MIT直博、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尽管“出道即巅峰”,但对古欣而言,这篇论文仍然是她科学生涯中一道独一无二的一笔。
刚满30岁的古欣,因这篇论文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与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结为夫妻。

古欣

古欣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
寻找“死神”蛋白
当动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做出一定的适应性变化来响应环境,从而更好地生存。从分子层面来看这个过程,就是外界刺激能激活或抑制生物体内的转录因子蛋白,从而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让生物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古欣的博士后导师、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Michael E. Greenberg便是第一批研究转录因子的科学家之一。但在过去40多年里,无论是导师Michael,还是其他热衷于研究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家,都主要聚焦在转录因子的激活机制上。至于这些“短命”的转录因子被激活表达后是如何降解消失的?则鲜有学者得出结论。
古欣在研究生期间便意识到了这片空白。于是,在进入Michael的实验室大约半年后,她便下定决心,要把转录因子的“终场戏份”续写完整。

古欣的导师Michael E. Greenberg,图源:Greenberg实验室官网
众所周知,细胞能够通过一种叫做“泛素”的小分子来标记及分解蛋白质,用类似“打标签”的方式来告诉蛋白酶体,细胞已经不再需要这些蛋白质了,蛋白酶体就会破坏掉它们并丢进“垃圾桶”。哈佛医学院的已故教授Alfred Goldberg是这项“垃圾桶”机制研究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古欣最敬重的科研前辈之一。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