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逃離城市 年輕人景德鎮找文藝生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景德鎮

不只是藝術烏托邦

3月初,上海女孩佳瑛離開生活了兩年的景德鎮。


她曾是一名“景漂”,本想就去學一個月陶藝,沒想到意外待了兩年,見證了景德鎮從冷清到熱鬧的起伏。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逃離大城市去學一門手藝,逐漸成為一種新潮的生活方式。

景德鎮深厚的陶瓷藝術底蘊毋庸置疑,這兩年,更是因為浮梁大地藝術節的出圈,以及樂天和陶溪川兩大市集帶來的網紅效應,吸引著大批年輕人湧來。

他們有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大廠員工,因為厭倦了繁忙的工作,轉而期待在陶瓷文化熏陶下,過上文藝慢生活,還能學一門手藝養活自己。

然而一時風潮過去後,堅定的人依然堅定,迷茫的人依然迷茫。有人在捏泥巴中重塑人生,也有人失望而歸。

01

在景德鎮漂了2年

被手藝人的專注打動

佳瑛沒想到自己會在景德鎮待這麼久。

2021年5月離職後,她一心想做些能讓自己沉下心來的事,於是決定去景德鎮看看,“當時的狀態就特別興奮,晚上經常刷陶瓷帖子到兩三點”。

那會,景德鎮還不像現在這麼火。她報了一門課,一個月3000多塊錢,提供四人間宿舍。她去了才發現,宿舍都沒住滿。

不同於上海的996,她在景德鎮的生活很規律,每天9:30到18:00上課,剩余的時間自由練習。因為工作室的泥巴可以無限使用,工具也免費,所以她經常練到七八點才走。

她很喜歡觸碰泥巴,揉得手指很累,但樂此不疲。

有時太忙了,連飯也顧不上吃,一個飯團解決一天的口糧。她的朋友圈裡,幾乎都是自己的陶瓷作品。


閒暇時分,她會和朋友去周邊的山裡野炊,自己撿石頭生火,在火堆旁對酒當歌。他們聊天的話題,基本圍繞著“這個是用什麼泥”、“那個得燒多少度”,偶爾交流下手藝人生存現狀。

短短30天,她嘗試著做杯、碗、盤、壺,一點點解鎖新手藝。

課程結束後,她舍不得離開。景德鎮手藝人身上的專注,深深吸引著她。

一次,她晚上10點多回去,發現瓷廠的後門亮著一盞燈。屋內擺設很簡單,一張四方木桌,桌邊堆著大大小小的模具。一位中年人坐在木桌旁,用手機的光照亮面前的泥巴。她在門口佇立了許久,男子絲毫沒有被影響。

佳瑛也想像他那樣,沉浸在熱愛(电视剧)的事物中。

02


做陶不易

灰頭土臉是常態

在網上,景德鎮被賦予了一層厚厚的濾鏡。

文藝范十足的工作室,精致耐看的成品,營造出一種詩與遠方的氣息。

但現實生活中的工作間,大多一地泥土,亂糟糟的。真正的景漂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閒適。

做陶是個慢功夫,極其繁瑣。要先拉坯,等它自然風幹後,再進窯素燒。接著,還要繪畫、噴釉、燒制,起碼要一兩周。

因為長時間低頭創作,很多陶瓷工作者都落下一身職業病,腰肌勞損和頸椎病不可避免。

衣服上還會不時沾滿泥漿和釉料,就連袖子、褲腳、指甲裡,全是泥巴。

哪怕只是在雕塑瓷廠泥濘的小路走一走,腳底也會沾滿石膏。佳瑛就自嘲說:“再精致的都市麗人,到這兒都是灰頭土臉的。”

也因此,在景德鎮很容易分辨出新手和老師傅。剛來的新手會激動地擺拍,老師傅們則穿上工裝服,被泥點和粉塵弄臓了,也不心疼。

制陶的過程,猶如開盲盒,充滿不確定性。這個過程變量太多,前期泥巴的種類、釉料的薄厚、燒窯的火候,都會對成品有影響。可能是驚喜,但更多是驚嚇。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