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8年的女孩和大她13岁的有钱男

作者 | 邢初
连续资助 8 年的农村女孩毕业后选择嫁人成为家庭主妇后,陈果(化名)将自己的失望与沮丧分享到了社交平台上,一夜之间被阅读、转发过万,还以 " 资助 8 年的女孩毕业后做了家庭主妇 " 的词条,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是一个蛮 " 张桂梅 " 式的故事:用个人力量资助底层女孩通过读书上学,拓宽眼界与人生的可能性,希望她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改变大多数农村女孩被安排与被复制的命运。结果事与愿违。
据陈果自述,八年前,出身农村的陈果决定资助一名初三女孩读书上学,去年,女孩终于顺利读完大学,陈果却得知对方正准备嫁人,丈夫是一个比女孩年长 13 岁、经济富裕的男性," 男方着急要孩子,她现在想的是尽快怀孕生几个孩子 "。
女孩向陈果坦言:" 我只是在把握一次改变我命运的机会而已 "。

陈果在社交平台发的文章截图
唏嘘与争议随之而至。一种声音认为,作为自愿资助方,陈果不该对女孩的人生进行任何操控或影响。嫁给年长有钱男性、成为一名家庭主妇,都是 " 个人选择 "。
不过,得警惕,有时我们会被所谓 " 选择自由 " 糊弄了事件的核心。所有出于个体目的进行的考量和抉择,都不可能脱离我们生存的环境泛泛而谈,大部分公众真正关心的,是更广阔、普遍的底层女孩命运。读书之于她们的认知与抉择影响,还可以去到何处?
而陈果在后续帖子做出的最后回应,其实概括得也是这个意思:
" 有人说她是‘现实聪明人’,我是‘理想派傻子’,或许吧,我只知道女性都做‘现实聪明人’,就会倒退回 100 年前。我想要的世界是:女性,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相信有一天会实现,即使我这辈子看不到。我还是会继续帮助女孩子。"
她们的失望,能理解
陈果与张桂梅校长的失望属于同一种失望,而这份失望及沮丧,首先是百分百值得理解与体谅的。
从 1996 年初到云南华坪县,到 2008 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终于筹建起全国第一所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十几年来,张桂梅像乞丐一样在全国东奔西跑地筹款,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群山里的、校里的女孩们。
这份坚韧的动力有具体来源。在华坪县的这十余年内,张桂梅切身感受到了女性在贫困地区的恶劣处境:不少家庭都愿意将儿子送去学校,女儿则留在家里干活,当张桂梅想说服父母,对方却总会说:" 女孩嘛,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猜你喜欢 |
![]() |
![]() |
![]() |
![]() |
![]() ![]() |
![]() |
正在热议: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