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华人父母走在返贫边缘…(图
大家出谋划策,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进行节流,但少有人说要在孩子教育上省钱的。在财务上战战兢兢的华人中产必须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儿上。
什么叫刀刃儿?对华人家长来说,就是孩子的教育。
可以苦自己、不能穷教育,是刻在华人DNA里的执念。
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执念走到天涯海角、无论环境几何,也难以抛弃。我认识的一对华人夫妻朋友,生活在美国加州科技公司云集的地区,两人都从事互联网行业。
女方在一家中型软件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年薪15万美元;男方在一家初创企业做工程师,年薪20万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当地不算顶尖,但也足以让他们跻身中产阶层。
夫妻俩育有两个孩子:大孩子12岁,原本就读于当地一所不错的公立中学;小孩子6岁,刚到上小学的年龄。
他们攒下了60万美元,本打算用这笔钱支付房子的首付。当地的房价虽然高得离谱,但拥有一套好学区的房子一直是他们的目标。
然而,2025年政策发生变动后,事情出现了转折。
美国政府大幅削减了公立教育经费,他们所在的高质量学区也受到波及,公立学校的班级规模变大,师资力量缩减,老大的中学甚至取消了一些AP课程和课外活动。
于是,夫妻俩决定放弃买房计划,将这50万美元转而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他们的具体安排是:
大孩子从公立中学转入一所私立中学,每年学费约4.5万美元;小孩子直接进入私立小学,每年学费3万美元。
两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再加上兴趣班、夏令营等额外开支,一年共需要10万美元。
首付这笔钱至少能坚持到老大读完初中和高中、老二读到初中。
现在夫妻俩就祈祷保住工作,这几年能再把老大读大学的费用和老二的教育经费攒出来。
现在,一家四口继续租住在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每月4500美元的租金。虽然放弃了自住房,但朋友觉得这个决定值得。
用买房的钱投资孩子的教育,能不能换来一个光明的前途暂且不说,至少做家长的问心无愧。
至于房子,她和丈夫早就看开了:在国外,大多数老人的晚年归宿是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房子迟早要卖掉来支付晚年生活的费用。与其执着于房产,不如把资源倾斜给孩子的未来。
要知道,买房也是咱们中国人一生必办的人生大事,当买房的执念和教育的执念不可兼得时,华人家长对名校、学历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还是占了上峰。
在财富增长举步维艰、支出却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今的中产只剩一个朴素的心愿:不盼发横财,只求别返贫!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