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华人父母走在返贫边缘…(图
结果去年,她丈夫一纸裁员通知到手,家里瞬间失去了主要经济支柱。再就业市场上,年龄歧视让他难以找到同级别的岗位,只能被迫接受更低的薪水——曾经的中产铁饭碗,就这样粉碎成了碎片。
如此一来,即便是看似入账高达几十万的家庭,也难以承受失去主收入来源的骤变,“返贫”只在一线之间。
其次,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正一点点蚕食中产的安全边界。
美国的房贷利率从几年前的3%一路飙升到如今的6%以上,房价涨幅更是远远超过工资增长(工资仅增 2%–3%)。
旧金山、纽约等大城市,一套普通两居室租金往往超过3000美元,动辄就占去家庭收入的大半。
至于日常生活开销,从2019年至今,美国民众手中的百元美钞购买力就减少三分之一。
根据尼尔森的计算,5年前100美元,老百姓可以买到肉、蛋、果、蔬、清洁用品等近30种食物和生活用品;但按照今日价格来算,100美元的预算你只能买到其中20样物品。
对此,我家深有体会。
我家每两周去一次Costco购物。2020年前,一家四口两周的食物和日用品开销,200美元出头就管够。这两年,吃的和用的没变,每次花费都400美元以上,价格再也打不下来了。
五六年前,我们加的是1.88美元/加仑的油,现在一样的加油地点、一样的油,要3.3美元左右。
前两天,还有一位华人家长发朋友圈,吐槽美国的一元店(Dollar Tree)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
过去店里大部分商品只要一美元,极少商品是三、五美元。现在你去逛,不仅商品价格的上限提高到7美元了,一美元能买到的物品也越来越少了。
最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行政令,也成为压垮中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幅提高进口关税,让超市货架上的食物、衣物、日用品统统涨价。专家测算过,关税调整后一个普通家庭每年要开销会多出3500美金。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