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 不到72小时,哈佛蒋小姐再迎3个噩耗
但,句句高远,词词宏大,却没有一个切实的落脚点。
她的语言充满了口号式的表达,并没有针对问题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办法或深入的思考。
这些话虽然让闻者伤悲,句句正确,但句句空虚。

纵观蒋雨融的演讲,其词汇量相当丰富,涉及到的内容也十分多。
但有一个致命的通病: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
当她在演讲中刻意回避中美现实矛盾、大谈 “人类共通人性”时,在经历了贸易战、科技脱钩、留学生安全事件的公众眼中,这种 "价值中立" 的姿态反而显得虚伪。
我们很乐于看见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发声,但这些声音应该言之有物、贴近现实,能够真切反映民众心声,而非堆砌华丽却空泛的辞藻与迎合国外精英阶层。
演讲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姿态也不必时刻端着,但良知不能悬浮于云端,视角不能脱离现实。
蒋雨融这种自我感动式的表达,实在没必要。

严格来讲,蒋雨融女士并没有什么大错,至少没有像杨舒平那样吹嘘“美国空气香甜”。
她作为一名在美留学生,按照西方学术演讲的规范进行表达,甚至还展现出了优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但公众的不满恰恰来源于这种“正确”背后的错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蒋雨融女士也算得上“生不逢时”。
她自己估计也纳闷,为什么26年前的初代哈佛女孩刘亦婷不仅被人们追捧,还单独出了一部书,而到了自己的2.0版本却不灵验了?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