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0万上名校,最后沦为海归废物…
英国读硕,但看到网上说水硕没价值,我现在很迷茫..."
1
这条消息让我想起11年刚入行时遇到的第一个学生小林。彼时的他也是一脸迷茫地坐在我对面,拿着一沓五颜六色的英国大学宣传册,问我:"麦哥,你说我该选哪个?"
13年过去,我见证了太多人在英国一年硕士项目上栽跟头。有人花60万读了个野鸡大学回来,找工作处处碰壁;也有人硬着头皮去了UCL,结果因为跟不上进度延期毕业,白白多花了20万。
说个圈内不为人知的残酷数据:每年去英国读硕的中国学生中,能拿到一等学位的不到10%,最后能在当地找到工作的更是只有7%左右。这哪是镀金,简直是在烧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用错误的方式"留学"。
记得去年我去伦敦参加一个高校招生官闭门会,其中一位LSE的老教授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把一年硕士当成了买文凭的快餐,却忘了这其实是一场考验综合能力的马拉松。"
这几年我看过太多求职简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英国硕士,有人能把这一年经历说得绘声绘色,让面试官眼前一亮;有人却只能干巴巴地写个"硕士学历"了事。区别在哪?
真相是,英国一年硕士的价值,从来不在那张毕业证书上,而在于你能否真正理解并驾驭这种"快节奏"教育模式。
如果你也在考虑去英国读硕,不妨约我聊聊。或者,先在评论区说说你对英国留学的顾虑,让我们一起分析分析。
2
昨天和几个老同行吃饭,聊到现在留学市场的乱象,不禁哑然失笑。
十多年前我刚入行时,给学生规划英国院校还讲究"因材施教"。现在呢?打开各大留学机构的主页,清一色的"冲名校""刷G5""卡30"标签。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做留学咨询的老人,我必须说句大实话:这种"唯名校论"正在毁掉一批批留学生的未来。
前两天,一个已经在伦敦工作的老学生给我发来一段话:"麦哥,说实话,我现在特别感谢你当年劝我没去冲UCL。在我司,那些名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反而很难留下来,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牌'毕业,对什么都挑三拣四。"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一个招聘会上,一位汇丰的HR私下跟我说的话:"现在的留学生简历我都看烦了,一水的G5院校,但一问实际项目经验,十个里能说出来的不超过两个。"
圈内人都知道一个潜规则:英国真正的好学校,从来不会过分强调自己的排名。反而是那些二三流院校,天天把QS排名挂在嘴边。为什么?因为他们深知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
来看组数据: 英国高校给中国留学生的一等荣誉学位比例,G5院校反而是最低的,不到7%。为什么?因为竞争太激烈了。你想啊,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都挤在这几所学校,拿高分谈何容易?
但更扎心的是:很多人读完G5,不仅没拿到好成绩,连基本的学习体验都没有。前阵子我遇到个在IC读机械的学生,整个第一学期就看PPT,连实验室都没进过。
所以我现在见到新学生,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你为什么要出国?"而不是"你想去哪所学校?"
如果你只是为了镀金,我劝你还是省省那几十万。与其去名校痛苦挣扎一年,不如选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好好提升实力。
留学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留在英国发展得不错的留学生,当初选校时往往不是冲着排名去的?
3
凌晨刚从伦敦回来,参加完一场英国高校的招生研讨会。看着手机里几百条留学咨询的私信,我决定说点实在的。
"麦哥,隔壁留学中介说现在英国名校认可双非本科了,我是不是也有机会?"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忍不住想叹气。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13年,我越来越觉得,所谓的"名校机会",其实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游戏。
给你讲个圈内的真实故事:去年有个顶尖名校的招生官私下跟我说,他们确实在扩大招生范围,但背后的逻辑你绝对想不到 - 因为优质生源越来越难找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麦哥,我本科二本,家里东拼西凑了100万准备送我去1
这条消息让我想起11年刚入行时遇到的第一个学生小林。彼时的他也是一脸迷茫地坐在我对面,拿着一沓五颜六色的英国大学宣传册,问我:"麦哥,你说我该选哪个?"
13年过去,我见证了太多人在英国一年硕士项目上栽跟头。有人花60万读了个野鸡大学回来,找工作处处碰壁;也有人硬着头皮去了UCL,结果因为跟不上进度延期毕业,白白多花了20万。
说个圈内不为人知的残酷数据:每年去英国读硕的中国学生中,能拿到一等学位的不到10%,最后能在当地找到工作的更是只有7%左右。这哪是镀金,简直是在烧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用错误的方式"留学"。
记得去年我去伦敦参加一个高校招生官闭门会,其中一位LSE的老教授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把一年硕士当成了买文凭的快餐,却忘了这其实是一场考验综合能力的马拉松。"
这几年我看过太多求职简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英国硕士,有人能把这一年经历说得绘声绘色,让面试官眼前一亮;有人却只能干巴巴地写个"硕士学历"了事。区别在哪?
真相是,英国一年硕士的价值,从来不在那张毕业证书上,而在于你能否真正理解并驾驭这种"快节奏"教育模式。
如果你也在考虑去英国读硕,不妨约我聊聊。或者,先在评论区说说你对英国留学的顾虑,让我们一起分析分析。
2
昨天和几个老同行吃饭,聊到现在留学市场的乱象,不禁哑然失笑。
十多年前我刚入行时,给学生规划英国院校还讲究"因材施教"。现在呢?打开各大留学机构的主页,清一色的"冲名校""刷G5""卡30"标签。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做留学咨询的老人,我必须说句大实话:这种"唯名校论"正在毁掉一批批留学生的未来。
前两天,一个已经在伦敦工作的老学生给我发来一段话:"麦哥,说实话,我现在特别感谢你当年劝我没去冲UCL。在我司,那些名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反而很难留下来,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牌'毕业,对什么都挑三拣四。"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一个招聘会上,一位汇丰的HR私下跟我说的话:"现在的留学生简历我都看烦了,一水的G5院校,但一问实际项目经验,十个里能说出来的不超过两个。"
圈内人都知道一个潜规则:英国真正的好学校,从来不会过分强调自己的排名。反而是那些二三流院校,天天把QS排名挂在嘴边。为什么?因为他们深知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
来看组数据: 英国高校给中国留学生的一等荣誉学位比例,G5院校反而是最低的,不到7%。为什么?因为竞争太激烈了。你想啊,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都挤在这几所学校,拿高分谈何容易?
但更扎心的是:很多人读完G5,不仅没拿到好成绩,连基本的学习体验都没有。前阵子我遇到个在IC读机械的学生,整个第一学期就看PPT,连实验室都没进过。
所以我现在见到新学生,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你为什么要出国?"而不是"你想去哪所学校?"
如果你只是为了镀金,我劝你还是省省那几十万。与其去名校痛苦挣扎一年,不如选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好好提升实力。
留学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留在英国发展得不错的留学生,当初选校时往往不是冲着排名去的?
3
凌晨刚从伦敦回来,参加完一场英国高校的招生研讨会。看着手机里几百条留学咨询的私信,我决定说点实在的。
"麦哥,隔壁留学中介说现在英国名校认可双非本科了,我是不是也有机会?"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忍不住想叹气。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13年,我越来越觉得,所谓的"名校机会",其实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游戏。
给你讲个圈内的真实故事:去年有个顶尖名校的招生官私下跟我说,他们确实在扩大招生范围,但背后的逻辑你绝对想不到 - 因为优质生源越来越难找了。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