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巷人家》3个孩子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教育真相……
蒋欣、闫妮等主演的年代剧《小巷人家》刚刚收官,该剧改编自大米的同名小说。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的一条小巷里住着庄家、林家、吴家三个家庭。
三家的孩子们从小一起玩耍学习、亲密无间,可是长大后无论是命运,还是人格,却都大相迥异。
当我们跳出生活的琐碎,站在更高的时间维度,用旁观者的角度读取这三个家庭的教育故事,就会更清晰地看到:
孩子们未来的巨大差异,其实从父母的格局早就可以看出端倪。
愚孝的父母,养出冷漠的孩子
苏州棉纺厂改造了一条小巷里的旧房子,分给职工做宿舍。
黄玲和宋莹是厂里的老职工,两家分到了同一个小院的两间房。
黄玲的丈夫庄超英是棉纺厂附中高中部的数学老师。
儿子庄图南正读小学五年级,女儿庄筱婷读小学一年级,与宋莹的儿子林栋哲是同班同学。
庄超英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当年,妹妹代替弟弟去贵州做了知青,并在当地结婚生子。
庄家父母不仅重男轻女,还偏心小儿子,他们与小儿子家同住,处处照顾小儿子家,却事事依赖大儿子家。
庄超英工作后,工资全部交给父母,婚后依然如此。
黄玲任劳任怨,用一人的工资养活全家。生下儿女后,由于经济拮据,她逼着丈夫拿回了2/3的工资。
可是庄超英却因此记恨黄玲,与坐月子的黄玲大吵大闹。
黄玲每次去公婆家忙前忙后,可是做完饭,她和女儿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庄家父母生病了,也都是她照顾。
唯一让黄玲感到欣慰的是一双儿女十分乖巧听话,成绩优异。
后来根据知青政策,庄超英妹妹的儿子向鹏飞可以回苏州,庄家父母和小儿子家不愿接收,又安排鹏飞住到庄超英家。
一向忍气吞声的黄玲第一次和公婆撕破脸,宁愿离婚,也不同意鹏飞在图南高考前住进来。
庄超英摔门而出,在学校住了一个月,图南也怨恨妈妈。
直到图南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系,父子俩才感激黄玲的付出。
之后,鹏飞住到了庄超英家,黄玲视他如亲生儿子,鹏飞长大后也知恩图报,始终护着大舅妈。
庄超英愚孝,儿子庄图南也耳濡目染。
母亲为他争取权利,他反而因为所谓的“道德感”心生怨恨。母亲和弟弟妹妹在庄家受到歧视,他也视而不见,不知仗义执言。
图南无法共情亲人的遭遇,显得“冷漠无情”,后来在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时也是迟疑彷徨,缺乏担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孩子的行为像一面镜子,照射出父母的行为。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