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小学生的竞赛课题 让博士都汗流浃背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但很多迹象表明,中小学生“卷”竞赛势头不减。

从博导下场小学生竞赛,到硕士落败初中生科创赛,还有RFID技术、蒙特卡洛算法、胶质瘤干细胞等,不少中小学生科创竞赛的获奖项目已经过于“超纲”,一度被怀疑是一群成年人在参赛,即“代理人战争”。

有科创竞赛评委指出,近两年参赛学生人数明显增多。以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例,作为该市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青少年科技类赛事,其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1.5万,比去年增长11.2%。


然而,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明文规定,竞赛及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此后各种措施、文件纷纷出台。

当升学与竞赛“脱钩”,这些参赛中小学生们到底为何而“卷”?

娃累家长累

“大家都累得要死”,陪孩子结束了一场“空模”(航空航天模型)的现场赛后,浙江家长西西感叹。



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意板块获奖名单截图


西西家的孩子小野今年五年级,从去年开始参加各级空模竞赛,一年内陆续取得区级、市级奖项,并入围省级赛;同时,小野还要参加“3D建模”相关竞赛,并考虑参加创客大赛。

备赛几乎占据孩子全部的课余时间,家长也得轮流陪赛。有时大清早就送孩子去参加室外集训,一陪就是一天。




时间成本高,金钱投入也不少。

北京家长卡卡介绍,孩子Mike今年高一,从三年级参赛,在小学阶段,竞赛相关费用就有十几万元。比如2017年,为参加“全国RLC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光是比赛、集训就花了1.3万余元,还有平时2万/年的培训费。

对部分执着于拿奖的家长来说,投入更是“上不封顶”。

北京小学生家长肖春今年给孩子报了一境外机构举办的数学竞赛和某“白名单”科创竞赛,线上考试靠作弊,科创制作找“老师”包办,按115-150元/课时收费,堪称“花钱买证”。

西西也吐槽,在某次某乐器类竞赛中,给证书盖章的是个不知名协会,而且在“金奖”之上还生造了个“特金奖”。

教育部早已多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幼升小、小升初)要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但现实中,不同地区在“小升初”中仍有“暗考”“秘考”,让有些家长不得不用各种竞赛奖项“刷简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