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謝謝!
一次不成功的換車經歷
圖文/加西網友“baintree”
心血來潮,想換車,理由是新車保養快到了,怕車以後有問題,麻煩。朋友推薦一款不錯的SUV, 油電混合,生有人,安靜,寬敞。但是,領導試車後覺得方向盤太輕,車子動力不足。而且對日本車,安全性能有點顧慮。
今天,車行的女銷售來電話追問,如實告知。她建議試一試普通的汽油型號,順便給車做一個估價。時間不夠, 車沒有試, 就直接從電腦裡看看配置, 還問我喜歡什麼顏色。我告訴她,顏色不重要,以後還可以挑。
今天主要是看看可能要買的型號,以及我的車trade-in的價格。拖拖拉拉等了一個多小時,說是經理要跟其它車行打電話,等回音,才能知道我的車能回收多少。終於,價格來了,即使把12%稅加上,也不到一萬五千。知道美國車不保值,但是,這個價格,還是讓我們很意外。
因為領導對這車不是太滿意, 所以, 決定再想想。回家的路上,路過我們這部車的dealer,因為平時都是送原廠保養,所以知道這個車廠有忠實顧客優惠。順便進去看看有什麼好的deal.
由於,對我們目前這部車的大小和性能比較滿意,所以從這個型號看起。看到一輛中意的車,今年的,也是超過五萬,跟我們三年前買的時候差不多的價格。也許本身就是賣這個車的車行,對我們的車相當的熟悉,很快就有估計結果。比先前那家車行高出兩千元,不過,我們仍然要再付三萬五千多。就四年的區別,有點不劃算。
銷售人員見我們有點猶豫,就勸我們買更高級一個品牌。同樣的底盤,更豪華的系列,稅前已經上六萬了。我們意識到,這次的心血來潮代價有點高昂。把現有的,開得好好的車賣給車行,還要再填補四萬五千大洋。買一部高檔新車回家, 有這個必要嗎?四萬五,本來就可以單獨買一輛不錯的車了。更何況,手中的那幾個小錢,還准備交地稅的。
見我們還是有點猶豫。這個老練的汽車銷售人員,立即提出這裡有一輛2012年的新車,原價六萬出頭。但是因為現在已經2013年了,而且我們又是忠實的客服,他可以給我們一個好價錢,雲雲。。。
看了停在停車場的這部車,竟然跟我們目前看的車一個顏色。換沒有換車,好像沒有區別。而且最大的敗筆是,這麼貴,這麼高級的車,竟然沒有GPS 。更大的意外是,經理說現金價,就是在貼在車窗上的那個價格,減去一萬元。
貌似很大的折扣,可是,這車去年年底甩賣,就曾經有五千五千的折扣。而且,這個貼玻璃上的價格,本身就是可以砍價的。去年的車,不管您是什麼時候買的,不管買的時候是不是新車,反正都一年半了。以後賣的時候,就會比今年的新車價格低一節。多花了好幾萬,我想要的的navigation system 還是沒有。
於是,我們決定再等等,反正有車開,不急。看來買東西不能沖動,我們多想一想,於是撤了。正好到時間該接孩子了,那個偉大的銷售人員,也在記下我們的電話號碼後,放我們走。
回家一查網上的價格,我們現在這部車的市場價格,是二萬五千到三萬。那個車買賣網站上,這個牌子的車只有四部,而且型號都比我們的車低一點。像我們這樣沒有事故,真皮,天窗,八坐,外觀還可以的車,可以賣得更高些。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第一個車行壓價一萬元,第二個車行壓價七千元。看到那兩個估計,我們當時覺得美國車,跌價太快,不保值,一年掉一萬還有多。查了市場價,心裡寬慰些。不過,每年也是掉七,八千,沒法跟日本車的 resale value 相比。從車子本身的結實程度來看,我們認為美國車在碰撞時,更安全些。從開車習慣,從我們今天的需求來看,我們下部車應該還是美國車,或者歐洲車。而且會在保修期內換車。
人生苦短,我們不再年輕,最多再買一部新車吧。孩子長大了,我們老了後,就不再需要大車。那時候,有部性能良好的小舊車,每天買買菜,拜訪朋友,就在家附近開開,足夠了。
那麼,到底為什麼想到換車呢?年初發生一件奇怪的事情,開車時突然安全帶脫落,是埋在座椅中的掛鉤斷裂。
因為過了這部分的保修期,我們自己付了四百多修理。過去開舊車,那怕十幾 甚至二十幾年的車,都沒有出現這種情形。最近,有事外出,突然發現流出粉紅色液體。當時在SFU 山上,特別擔心是刹車油,或者發動機漏油。因為那個大下坡,遇到這種情況是很恐怖的,差點把車留在山上,叫BCAA拖車。後來,試一試刹車,還行,戰戰兢兢開回家。送回去修,還好,是冷凍液漏,水箱問題引起的,屬於五年的保修期,所以免費。因此,我們才擔心過了保修期,麻煩多多。車沒換成,還需要再細細想想。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