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English
胖胖
胖胖 於 2017-4-21 09:56 寫道: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的階層,起碼不要跌下去。其實,“固化”不僅指你要上去而去不了,也意味著由於你的扞衛,在你下面的人難以進入你所在的階層。

  

  上小學五年級的小侄女奔波於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連節假日都不得安生。我好不容易回去一次,想帶她出去玩,都得提前安排好時間,在她的課外班計劃裡見縫插針。小姑娘一遇到奧數課就嘟嘴,時常在家裡大叫“打倒奧數!”

  作為一個必修過“高等數學”的文科生,我不敢輕易去解她的奧數題。當然,以受過高等教育訓練的成人的理解力,你知道了解題套路之後,一切可能會變得比較簡單。可對一個摸不著路數的人,那些所謂的奧數題簡直莫名其妙,分明是在難為小朋友。

  受難為的還有家長。每一個上奧數班的同學,幾乎都有家長作陪。他們比孩子更認真更用心,也更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和講解。家長們自己學懂了,回去再輔導孩子。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家長都感慨:不知道解題方式,真很難下手!

  侄女從小學習音樂舞蹈,風雨無阻,堅持到小學四年級,不得不放棄,把時間騰給了奧數、奧英、奧語……盡管我覺得,小姑娘在音樂舞蹈上天賦不錯,學那麼久放棄了可惜,而且,在未來的生活裡,好奇心、鑒賞力、審美、情趣對一個人的影響,遠勝過那些講套路的奧數題,可我沒理由更沒勇氣反對她上補習班。

  只能小聲建議:差不多就行了,大不了以後送她出國讀書。何苦讓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為“小升初”疲憊不堪?除了學校的作業,還有課外班的作業、網課的作業、名校真題……幾乎天天折騰到十一二點。

  

  我只是隱約看到了“小升初”的殘酷場景----備受批評而又無法逃離的中國教育的冰山一點(連一角都算不上)。你想上好學校,你就得參加那些名校以各種形式和面目出現的招考,而考題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奧數----占整個分數的70%。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減負”嗎?不是明令禁止奧數,禁止掐尖、擇校嗎?呵呵,侄女想去的在市裡排名前三的學校,早就名正言順地轉為民辦校,進而不受有關規定的約束了。

  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我的同學朋友們,當年的才子才女名校畢業生,不少人也曾堅定地表態不讓孩子上補習班,不學奧數,可最終,一個個妥協投降。而且,越是有想法有主見不願意屈從教育現實的家長,越是為孩子頭疼。他們有意無意地給孩子傳遞了獨立和不服從觀念,這讓孩子們更容易和墨守陳規的學校教育以及老師發生沖突。結果,原先自我感覺良好多少有些精英意識的家長,不得不一次次去學校接受批評教育,一次次低頭認錯。反倒是那些沒多少想法,一開始就服從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更少糾結和挫敗感。

  也有不少人與之決裂。他們將孩子送到國際班,然後出國留學。可能,很多中產階層都認真思考過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經濟能力的權衡是一方面,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得是另外一方面。
<!--pagebreak-->
  “海龜”已不再是成功或者精英的標簽。這幾年的招聘中,我見過不少留學生,他們和國內二流大學的畢業生一起,競爭一個月薪幾千元的崗位。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報道,一個留美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留學8年,備受與父母分離、課程壓力、種族歧視、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等等的煎熬,最終回國找工作,心裡盤算著“在美國8年花了400萬,什麼時候能掙回來?”

  網絡上也不乏“留美花費500萬,回國後月薪僅5000”之類的感慨。其實,能花四五百萬送孩子留學的家庭,大約並不指望孩子一定能掙回同樣的錢。他們期許孩子的是一個好的未來,這個未來遠比錢更重要。

  教育投入的能力大小,以及對投入產出比的權衡,顯示著階層的差別。前些日子,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火的帖子,一名國家博物館的館員,講述了他接待兩批來訪學生的感受。其中一批學生來自極其普通甚至算比較差的中學,組織參觀純為應付上級,學生們晚到了一小時,在館員講解了不足十分之一的課程時,帶隊老師便急著打道回府,理由是“該吃午飯了,不能讓送餐的公司等,不然要被罰錢。”另一批孩子來自著名的重點小學,學習積極性很高,寧可錯過飯點兒也要把課聽完,甚至有小朋友知道北宋之後還有“偽楚”政權這樣的冷僻問題。

  這個故事被當作“中國社會階層固化”的一個重要例證而引發了諸多討論。一位自稱“霍老爺”的網友在《與其說階級固化,不如說你沒有搞懂自己的上升通道》一文中,將教育進行了分類:貴族教育、素質教育、應試教育。

  “貴族教育是非實用性的。於節操上,它要求教育對象自制,克己,奉獻自我,服務國家。於情操上,它講究儀態,舉止,品味,風范。……素質是一個太寬泛的詞。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素質教育也叫心智教育,相對於偏重考試的應試教育而言,較為注重培養體育、藝術能力和多元智能的成績。……應試教育是屬於屌丝的,是一隔渿D怨降鈉教ā!

  這大致涵蓋了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教育類別。大多數人其實是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掙扎,不乏功利的目標與追求。即便花幾百萬送孩子出國讀書,也不以自由“無用”為目標,心裡思量更多的還是某個專業的就業前景。退一步,就算家裡的錢足夠你當個“街頭藝術家”,可再下一代呢,你又如何讓你的後代悠哉游哉,無所事事?

  大部分中產階層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有用”。就像我,希望小侄女不被奧數所壓迫,能去國外更好地培養“素質”,之後呢?總要學有所成,起碼得自食其力,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一個可以預期的不算差的未來吧。

  而在這之外,當然還希望出國留學的素質教育能帶給孩子人格、情操、品位上的提升,也就是具備某種貴族教育的風范,至少可以多一些熏陶和浸染,多一些見識和經歷,多一些觀察和體驗,多一些比較和選擇。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的階層,起碼不要跌下去。而現實中的超越,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加上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不免對“階層固化”心有芥蒂和不滿。其實,“固化”不僅僅指你要上去而去不了的階層,也意味著由於你的扞衛----你不希望自己或下一代被擠出自己的階層,在你下面的人難以進入你所在的階層。

  大多數人都相信,只要你和孩子付出足夠的努力,就一定會更好更優秀。智力能力各有高下的客觀存在,大家都心知肚明卻又盡可能視而不見。就像上流社會可望不可及一樣,懷揣著貴族教育的理想,我們依然走在教育功利化的路上。有人抗拒,有人妥協,有人憤懣,有人擔憂,更多人在對現實的不滿與未來的不可預期中,糾結不定,焦慮不安。

來源:@騰訊新聞
樓主  
Norm
Norm 於 2017-4-21 10:04 寫道:
是不是上升空間比較大。
第 1 樓  
damnff
damnff 於 2017-4-21 10:07 寫道:
贏在起跑缐上,是大部分家長的思想
第 2 樓  
seagirl
seagirl 於 2017-4-21 10:19 寫道:
要有工作經驗
第 3 樓  
GPS2000
GPS2000 於 2017-4-21 10:39 寫道:
五百萬,有錢呀。那個垃圾學校收費那麼高。
第 4 樓  
umlinmark2001
umlinmark2001 於 2017-5-30 22:04 寫道:
有花500萬那麼多嗎??
第 5 樓  
LovingHome
LovingHome 於 2017-5-30 22:06 寫道:
現在留學完,回國機會也變少了
第 6 樓  
BC17910
BC17910 於 2017-5-30 22:33 寫道:
主要是大部分畢業的留學生都是混出來的,水平低的讓雇主目瞪口呆。
第 7 樓  
雨後
雨後 於 2017-5-30 22:38 寫道:
現在留學已經沒有優勢了
第 8 樓  
HarryJiang
HarryJiang 於 2017-11-04 11:35 寫道:
花500萬留學 ???

上的是什麼學校啊?

[size=24]平時開保時捷去上課嗎?

多倫多大學最貴的專業學費一年也才 5萬加幣/年,怎麼能花500萬?

[/size]
第 9 樓  
上一頁12下一頁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