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相關] 華裔教師詳解美國高中:別人傻錢多
教育部統計顯示,近八年來,出國就讀高中及本科的留學生中,28.44%選擇了美國,這一比例遠遠高於其他熱門留學地。中國的低齡留學生家庭,60%年收入在30萬人民幣以上,而在美國讀高中,一般一年的費用就需要4-7萬美元。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美國讀高中
小留學生到美國上高中,無外乎幾種選擇,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私立高中又分為走讀高中和寄宿高中。
一般,美國公立高中由政府出經費,對學生實行義務教育,教材也由學校提供,學校的硬件條件比較好,老師都必須參加統一考試,拿到教師證後才可以在公校執教。公立高中學生數量多,一個年級的學生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學生的家庭來自社會的不同層次。
私立學校辦學規模不大,一般是從學前班一直連到高中共幾百學生, 走的是“小而精”的辦學路線。與公立學校相比,私校師生比例較高,學生能夠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和輔導。學校非常重視學生上大學的輔導准備工作,這方面是公 立高中無法企及的。另一方面,私校的主要收入是學費,除此之外,教材費、校服、午餐(比公校貴),和各種名目的捐款贊助加起來,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 支。
筆者所在的城市雖不是大都市,但也是全美排得上前十五名的,並且是一州之府的中等城市。近幾年在各類高中裡都能看到中國小留學生的身影。下面就以我的見聞,談談對於小留學生,各種高中的利弊。
公立高中 中國學生只能讀一年
公立學校的小留學生都是以交換學生的名義來的。優點是除了中介費 用,上學和住宿都是免費的,一般是住在美國人家裡。缺點是只能讀一年,第二年要麼轉學上私立,要麼回國繼續上高中。另外就是所上高中和所住的人家都是由專 門機構指定,自己沒法選擇,好壞全看個人運氣。
說說我認識的幾個小留學生。
女孩A,10年級時來到我教中文的一個公立高中。當她出現在我的中文班上 時,我很驚訝,因為這個班上的美國學生是從“你好,你叫什麼名字?”開始學中文的。我問她為什麼不選西班牙語或是法語,她說太難了,因為其他學生都已經學 過一兩年了,而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都得選一門外語,所以她只能選中文。我心裡很替她惋惜,覺得太浪費時間了。這個高中所在學區很差,女孩跟我說學校的學習風 氣與她在國內的重點高中比差太多。一年後,她轉去加拿大繼續讀高中。
B女孩來自上海,讀11年級,個性開朗,善與人交際,還會打扮自己,所以在同學中挺受歡迎,學習也很快就跟上去了。一年之後,頗有經濟實力的父母把她轉到所在城市最好的私立高中,女孩說:“父母既然花錢讓我讀這樣的高中,當然是希望我能上好的大學,我也希望不辜負他們。”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美國讀高中
小留學生到美國上高中,無外乎幾種選擇,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私立高中又分為走讀高中和寄宿高中。
一般,美國公立高中由政府出經費,對學生實行義務教育,教材也由學校提供,學校的硬件條件比較好,老師都必須參加統一考試,拿到教師證後才可以在公校執教。公立高中學生數量多,一個年級的學生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學生的家庭來自社會的不同層次。
私立學校辦學規模不大,一般是從學前班一直連到高中共幾百學生, 走的是“小而精”的辦學路線。與公立學校相比,私校師生比例較高,學生能夠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和輔導。學校非常重視學生上大學的輔導准備工作,這方面是公 立高中無法企及的。另一方面,私校的主要收入是學費,除此之外,教材費、校服、午餐(比公校貴),和各種名目的捐款贊助加起來,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 支。
筆者所在的城市雖不是大都市,但也是全美排得上前十五名的,並且是一州之府的中等城市。近幾年在各類高中裡都能看到中國小留學生的身影。下面就以我的見聞,談談對於小留學生,各種高中的利弊。
公立高中 中國學生只能讀一年
公立學校的小留學生都是以交換學生的名義來的。優點是除了中介費 用,上學和住宿都是免費的,一般是住在美國人家裡。缺點是只能讀一年,第二年要麼轉學上私立,要麼回國繼續上高中。另外就是所上高中和所住的人家都是由專 門機構指定,自己沒法選擇,好壞全看個人運氣。
說說我認識的幾個小留學生。
女孩A,10年級時來到我教中文的一個公立高中。當她出現在我的中文班上 時,我很驚訝,因為這個班上的美國學生是從“你好,你叫什麼名字?”開始學中文的。我問她為什麼不選西班牙語或是法語,她說太難了,因為其他學生都已經學 過一兩年了,而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都得選一門外語,所以她只能選中文。我心裡很替她惋惜,覺得太浪費時間了。這個高中所在學區很差,女孩跟我說學校的學習風 氣與她在國內的重點高中比差太多。一年後,她轉去加拿大繼續讀高中。
B女孩來自上海,讀11年級,個性開朗,善與人交際,還會打扮自己,所以在同學中挺受歡迎,學習也很快就跟上去了。一年之後,頗有經濟實力的父母把她轉到所在城市最好的私立高中,女孩說:“父母既然花錢讓我讀這樣的高中,當然是希望我能上好的大學,我也希望不辜負他們。”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