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English

[留學動態] 低齡留學眾生相:躲應試教育入別樣軌道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據美國《僑報》消息,留學,從娃娃抓起。這個表述並不誇張。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2006學年,中國僅有65名中學生持因私護照來美國讀中學;到了2010/2011學年,中國有6725人到美國去讀中學——5年增長了100倍。除了美國,還有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越來越多稚嫩的面孔,開始遠渡重洋,出現在異國他鄉的課堂上。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起跑線”爭奪,“幼齒留學”是為了在全球競爭中處於更有利的位置;對另一些孩子來說,這是對應試教育體制的逃離,希望早早擺脫,進入別樣的軌道。

  於是,許許多多的家庭,開始了拼搏。這裡記錄的,是這些家長與孩子的辛酸苦辣,以及他們摸爬滾打的實戰攻略。


  “低齡留學”眾生相

  “低齡留學”時代已經到來。今後年輕家長之間見面,很可能是這樣打招呼的:“你送孩子出國讀書了嗎?”

  前不久,眾多應屆考生和家長忙於中考和高考之時,另一些人正在為申請出國留學的各種手續奔忙。

  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2006學年,中國僅有65名中學生持因私護照來美國讀中學;到了2010/2011學年,中國有6725人到美國去讀中學——5年增長了100倍。目前,雖然中國本科生申請出境學習仍是主體,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斷增大。除了美國,還有許多中國留學生湧入加拿大、歐洲各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中學。

  “躍躍欲出”的那一群

  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1出國留學趨勢報告》顯示,從2008年以來,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不斷增加,且呈爆發式的增長。2008年出國留學人數為18萬左右,而到了去年,此數字達到了近35萬之多。近兩年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放棄高考、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每年大約增長20%,而18歲以下報考托福的比例去年比前年增長一倍。

  尹逾的兒子Alexis算是早早“吃螃蟹”的人,2008年,他成功申請到美國一所頂尖私立高中,赴美留學的計劃便提前三年執行了。

  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Alexis從小對英語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剛上初中時就拿下全國公共英語五級證書(此水平基本滿足在國外攻讀碩士研究生或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需要),但某些科目上,Alexis的成績並不算名列前茅。

  在出版公司擔任高職的尹逾有撰寫兒子成長博客的習慣,常與博友們分享教育經驗。2007年8月的某天,一個在美國讀高中的中國女學生給她留言,認為以Alexis的英語能力很適合到美國學習,而且當時他正在讀初二上,申請時機正合適。

  原先,尹逾夫婦是計劃讓孩子來美國讀大學的,若高中就走,學費也是個問題,所以起初他們並沒在意這個建議。改變一家人想法的是兩個多月後的國慶節,Alexis就讀的遼寧省某省重點學校要求學生七天假期都去參加補課。“孩子們成天被關在小教室裡苦讀,沒有休息,我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對孩子的發展不好,於是開始認真考慮和研究送孩子出國讀高中。”

  根據那個素不相識的女生在尹逾博客提供的信息,Alexis登錄美國高中申請網站,看了幾所學校的介紹之後就欲罷不能。當時來美國讀高中還比較小眾,沒有太多現成經驗可循,一家人就按照排名,挑了最靠前的5所美國高中開始申請。Alexis在短時間內備戰SSAT和托福考試,均考出高分,其中托福達到105分(滿分120分)。2008年3月,他被一所頂尖寄宿制高中錄取,與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成了校友,並獲得每學年5萬美元的全額助學金。14歲的少年,就這樣揮別家人,踏上了海外獨立求學之路。

  兒子出國後,尹逾在博客上連續記錄孩子的申學過程,引來很多家長的羨慕圍觀,紛紛咨詢赴美讀高中的途徑和方法。2008年3月,尹逾幹脆注冊了一個名為“高中生留學圈”的博友圈,“初衷就是,今後中學生留學會逐漸成為一個趨勢,關注留學的家長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把已經留學成功的和今後有意留學的孩子及家長們聚集到一起,使大家擁有一個供自己交流、溝通、分享、互助的平台,豈不是更實用、更快捷和更真實嗎?”

  尹逾發現,那些“躍躍欲出”的家庭有幾個共同點:家境較殷實,孩子本身學習成績好、語言能力強,家長認為孩子應該早些出國接受更優質的教育,為將來申請名牌大學做更好的銜接;或者孩子本身不適合國內的教育體制,到了國外找一個合適的高中,或許能挖掘出孩子的潛力。

  “高中留學生圈”的誕生,很快吸引了眾多准留學生和家長,至今已發展至將近兩千人的規模,其中95%以上的目的地是美國,也有前往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的。“准備送孩子出國的家長通過博客提問,已經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則無私地分享經驗,大家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同城博友們有時候還會組織聚會。”尹逾參加過沈陽的博友聚會,“這是一群快樂的中產階級,生活基本無憂,雖然來自各行各業,但因為孩子留學而有共同的話題,有孩子在外的還會因此互相照應。”

  為了博友們實時交流更順暢,2010年2月,尹逾開通了一個“去美國讀高中”的QQ群,一個半月的時間,這個能容納200人的群就擠滿了初高中學生的家長,後面還有絡繹不絕的家長申請加入,於是尹逾又陸續開通了二群、三群、四群。

  加入群的家長,不僅有來自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或沿海城市的,也有南京、寧波、武漢、哈爾濱等二三線城市或內陸城市;另外還有已經在波士頓、麻省、紐約等美國城市就讀高中的孩子。“怎麼訂機票、信用卡使用、如何買健康保險、選擇哪家托福培訓機構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在群裡得到解答。”尹逾說,熱鬧的QQ群甚至吸引了留學中介。

  今年,尹逾的兒子Alexis成功申請到了芝加哥大學,鑒於美國經濟狀況不如以往,保險起見,Alexis申請時沒有要求獎學金。父母與他協議,大部分學費由家裡提供,同時他自己也要通過勤工儉學等方法解決一部分費用。

  國際班的秘密

  暑假回國,Zom和Yami終於能和中國國內的老同學們聚會了,六七個90後孩子在Yami家開了個通宵“轟趴”(Home Party,家庭派對)。他們一起就讀上海某重點學校劍橋國際課程培訓班,同學裡有些是當年中考不如意而考慮往國外發展,有的認為西方教育方式更適合孩子,有的則是家裡希望先把孩子送出去然後全家移民。Zom和Yami這兩個女生先出國去適應高中了,其他人要等到明年才開始申請國外大學。

  因為擔心美國環境過於自由開放,Zom的父母為她選擇了以教育嚴謹著稱的英國學校,而且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私立中學羅丁女校。原本想上混合學校的Zom起初並不喜歡這個決定,“但一個學期讀下來,覺得大人的選擇還是對的,這樣的環境更能讓人沉下心來讀書。”

  國內住讀時,Zom與Yami是室友,兩家家長因此熟識。在Zom母親的“煽動”下,Yami的母親也覺得越早送孩子出國打基礎越好,就加快了出國進程,最終申請到了美國加州的山谷基督高中,該校是一所私立走讀中學,以藝術科學見長。

  到了國外,兩個女生各自遇到了“沒想到”。在國內與男生交流挺多的Zom,感覺女校的氣場怪怪的。當地學生占全校人數約六成,中國內地學生有35%左右,其余的來自中國香港、尼日利亞等。開朗性格受壓抑的Zom甚至用“暗無天日”來形容心中不爽。

  Yami本以為能很快融入當地社交,豈料也花了一段時間來適應。全年級300多名學生,有18個來自中國內地,其余國際生以韓國、越南的孩子居多。“相比之下,與當地學生融入更快一些。”

  好在,她們常與中國國內的親人、同學在網絡上互通有無,在外的分享異國讀書的經歷,國內的則給予鼓勵和安慰。經過了磨合期,一切變得順利多了。“我媽簡直就是顛倒了國內的時間,與英國生活同步,每次我上網,她總是在線。”Zom把經歷寫成網絡日志,一位曾經教導她的老師留言:“不要去理會這些,你只需要用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讓她們無話可說。”Zom復述這句話的時候揮了揮手,做出一個打敗對方的姿勢。

  “你這次回來,多備幾個笑話嘛,住校的時候可以用這一招跟同學打好交道。”Norton是同學聚會中的“活潑男”,原本已考取上戲附中,因家人有送他出國並移民的想法,就轉讀國際班,明年可能到英國或加拿大、澳大利亞深造,往傳媒、公關方面發展。“我並不擔心出去以後可能遇到的麻煩。”

  Norton想法比較多的,倒是針對國內如今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國際學校。“現在國際學校變成了產業,許多學校只看重利益而不關注教育質量,各個城市撒網開店,給錢就進。”遇到負責任的授課老師是幸運,否則就修行在自身了。他舉例,自己所在年級的一個英國老師先前沒有教育經驗,只是在大企業任過職,結果被請來擔任英語教研組長,學生和家長都很不滿意。

  畢竟相對於普通高中,國際學校一學年約10萬元的學費是昂貴的(還不包括餐費、校服、游學等雜費),學無所獲會讓這些孩子心生負罪感——“不差錢”的二代們另當別論。

  中國教育在線公布的《2011年出國留學趨勢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2010年,中國留學生的重點已經從去讀研究生轉移到了去讀本科,並且,去國外讀高中的比例在逐漸擴大——在計劃出國留學的學生學歷層次方面,本科生占62%,其次是高中生22.6%,研究生有近10%。

  “留學生低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內開設了大量的國際高中。”戴光輝,劍橋國際教育課程本土元老級人物,2003年始就職於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現在上海虹口區某重點中學新創辦的劍橋國際教育中心任行政總監。他介紹,2002年,中國第一家劍橋國際高中在哈爾濱成立,2003年的時候只增加了幾家,到今年,約有125家劍橋國際教育中心以和普通高中合作的形式在各地鋪開,其中上海就有十幾家;而全國通過各種方式成立的國際學校有3000多家——這一現象也反映了旺盛的市場需求。

  “以前有不少學生是因為在國內學習成績差,才考慮出去讀。現在不少是對國內現行教育制度不滿意,想換一個更好的環境。”這所新學校的投資人張恒是英國海歸,具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學位的他對數字相當敏感。他指出,“近兩年來,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中,放棄高考選擇留學出國的學生,以每年約20%左右的速度遞增。低齡學生留學在留學市場中占的分量在逐漸加重。美、英仍是主流目的地,另外通過中介前往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表明,2010年因出國留學而放棄高考的學生近20萬,占棄考總人數的21.1%。今年,上外附中250名應屆生中,只有10人在無任何加分的情況下參加高考、其余不是保送就是出國,被稱為“神一樣的學校”。

  對於一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春期孩子來說,直接出國去讀高中容易出現學業或心理問題,因此用國際教材授課的國際學校可算是一個理想的過渡平台,相對早期,如今家長陪讀的現象也少了。但是當開設國際學校變成一種時髦,師資力量難以跟進,業內教學質量良莠不齊也就可想而知。戴光輝和張恒指出,目前國內大量國際班還是以應試為主的培訓班,較少幫助學生培養相適應的文化觀和價值觀,以至於學生到了國外表現出集體意識較差等弊病;其次,學校只看升校率而忽略為學生的長期發展規劃考慮,課程設置較亂,需要進一步規范。

  “一個班20—24個學生,一學年所有費用要12萬,教師的工資又並不像外人想象的那麼高,你說盈利的空間有多大啊!”劉雯在與公立學校合作的A-Level國際課程班教授英語,四年裡換了兩所學校。她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如果主管部門不整肅行業,換點懂教育的人來管理國際課程班,它就是一個利用公立教育資源、打著國際教育名號、實際是出國培訓的暴利行業。”

  國外學校勤招生


  中國國內的國際課程受熱捧,國外的高中也被中國申請者的熱情“挑動”起來。

  康涅狄格州私立寄宿制高中霍奇基斯中學(Hotchkiss School)的一位招生老師稱,每年來自中國的學生申請數量以至少20%的比例遞增。2005/2006學年,位於馬薩諸塞州的著名高中迪爾菲爾德(Deerfield Academy)大約只收到20份的中國大陸生申請,而到了2011/2012學年,申請數猛增到200份以上。

  位於賓夕法尼亞州郊區的懷俄明高中的招生主任大衛·達米科認為,大多數來自中國的申請書都是留學機構炮制的,這使學校很難看清學生的能力。這也是諸多大學面臨的甄選難題。

  在美國,四年制的私立高中學費平均為20萬美元,公立學校是免費的。美國《商業內參》寫道,大多數美國家長不選擇私立學校是因為其費用昂貴,而中國家長反而青睞私立學校,是因為把它們視為通向常春藤聯盟的橋梁。名校的社交資源、人脈也是被他們看好的一個優勢。

  美國波士頓教育和專業發展中心總裁徐罡曾在博客中寫道,2011年暑假,“美國麻州(編者注:馬薩諸塞州)有幾所私立寄宿高中,幾乎每天都有一巴士的中國學生和家長前來參觀學校。波士頓周圍的高中,每個學校每年只招5名左右中國學生,其中1到2個名額用於人已經在美國的轉學生或初中申請高中的學生,往往有30到70名托福和SSAT成績合格的中國學生競爭3到4個名額。申請美國私立寄宿高中要面試,有的麻州中學,中國學生已經預約不到10月底的面試時間。”

  美國的媒體也注意到了中國學生超越印度留學生蜂擁而至的現象。《大西洋月刊》認為,中國留學生激增的驅動力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中產階層的崛起,同時也反映了家長們矛盾復雜的心態:雄心壯志和國際視野。他們相信中國的未來,卻又對現在的狀況有所顧忌;他們相信留學經歷能使其在中國占據不敗之地,卻又被新鮮的事物弄得眼花繚亂;他們希望緊隨最新的潮流以確保未來,卻很有可能希望落空。

  7月31日,胡潤研究院和群邑智庫聯合發布了《2012胡潤財富報告》,發現85%的千萬富豪會考慮將孩子送出國留學,在億萬富豪中更是高達90%,且認為高中是最合適的出國留學時機。美國、英國、加拿大是最熱門的選擇。於此同時,子女教育與移民是海外投資的兩大主要目的,基於方便移民、以房養學、較低價格和永久產權等考慮,海外置產的趨勢火熱。

  許多美國私立學校也抓住市場機遇,開始來中國大陸招生。擁有大約300所成員學校的美國寄宿中學協會與一家中國教育中介合作,每年在北京和上海組織學校園游會。也有一些競爭力較低的私立中學依靠中國的教育機構擴大影響力,吸引中國留學生。

  18歲的曾淇嘉今年9月就要到英國杜倫大學讀書。其母親曾在大學工作,有機會考察過一些英國大學,但之前沒考慮要將兒子送出國。直到有一次曾淇嘉聽了一個劍橋大學老師的推介演講,深感啟發,加上曾的父母周圍朋友有很多動著送孩子留學的念頭,他們也就著手操辦起來。

  “他自己可會弄了,和不少已經在英國的同學傳遞信息、討教經驗。現在興奮得不得了,恨不得馬上就走。”曾母希望兒子能將學位讀到碩士或博士,然後至少在國外攢夠五年工作經驗,再決定是否回國。“我們也是工薪階層,為了讓他讀書賣掉了一套房子。他的本科四年我們會全額投資,但說好到了碩士階段,他自己要承擔一半。”

  不求最好,但求合適

  在與多位家長的交談中,記者發現,他們多是高知、高管家庭,或在外企工作,或有出國經歷視野開闊。他們不希望孩子在國內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方式才換來一個應試教育的結果,而犧牲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在短期內制度難以扭轉的情況下,國外的綜合素質培養或許能提供更多機會。


  正在辦理移民手續的Norton的父親說,他朋友圈子中,90%已經把孩子送出去讀書了。他們十幾個朋友聚會時,也經常討論孩子留學的事情。“要不是考慮到男生獨立性的養成晚於女生,在他初三的時候我就想送他出國。”從事設計工作的Norton父親也聽朋友講起過,孩子太小出國,狀況不理想的例子。“現在想想,可能高一在國內讀、到了高二或高三時候出國時機更加合適。”他為兒子讀本科准備了150萬。“國外教育資源好,就業難,將來在哪裡工作,還是看情況吧。”

  Norton的同班同學Zach一心向往英國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以及劍橋大學,研修經濟類課程。他的父親在金融機構工作,母親在美國企業任職。“在出國問題上,孩子自己已經很有主見,而且學校給予的擇校指導作用大於家長,我不需要為他的申請操太多心,反而更加重視他的心理建設。”Zach母親說道,“引導他設立目標,同時又要讓他看到做出選擇後的各種可能性,有思想准備。”

  而回顧自己孩子的高中求學之路,尹逾特別感慨,“我想給國內家長兩點意見:不要追求名校情結,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另外,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感受,比如環境是否喜歡、交友是否和諧、學習是否適應等,如果發現孩子和這些因素不相融洽,及時為孩子調整心態、換個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當初擇校,尹逾主要是沖著排名而去。雖然學校確實頂尖,Alexis在社交上也沒有遇到麻煩,但始終難以定位。“頂尖學校裡很容易找不到自己,恰值青春期的少年,自以為可以應付得了,遇到煩惱和痛苦都不願意告訴我們。”兒子在美國讀高中的三年(中國學生在國內讀完初中,可直接讀美國的高二年級),尹逾從來沒有去看過他,也想不到他會有這樣的心理壓力。高中二年級的時候,Alexis跟父母提出轉學的想法,因當時擔心轉學後就沒有助學金,家長沒同意。

  直到高中最後一年,在Alexis的堅持下,也為了讓他能有一個好的狀態申請大學,尹逾讓他轉到了另一所具有人文氣息的高中,幸運的是,學校也為他提供了助學金。“相對平實一些的學校,反而讓他快樂、友善、積極、優秀,找到自己,找到自信,成為全校備受老師和同學關注、喜歡的學生。這為他後來申請到芝加哥大學,找回很多優勢。”尹逾這才意識到,兒子的留學過程有很多艱辛。

  “有一次我很後怕地和他談心,說媽媽現在很後悔那麼早就把你送出去留學,要你小小年紀經受那麼殘酷的歷練,很對不起你。”兒子反而說:“那有什麼?我不是活下來了嗎?其實,早經歷比晚經歷要好。現在的我,要比後出國的學生們自信多了。一些問題和困難早晚要遇到,我慶幸自己早經歷了。”

  相比之下,上海女生Kate適應美國留學生活似乎更順利些。自從高二作為交流生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所學校學習一年後,Kate就愛上了那裡靈活教學、鼓勵創意的環境,“我的‘歪點子’比較多,西方的教育方式讓我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學校師生像一家人一樣融洽。”回國後,Kate索性申請繼續在這所學校念高中,家長也頗感放心,因為當地提供住宿的房東把Kate當自己女兒一樣看待。

  “到了國外,性格要放開。限於語言水平,我一開始比較拘束,但你在與人交流上幾次退卻就會遭排斥。所以我鼓勵自己開口說話、主動與人溝通,馬上就融入了環境。”今年,Kate通過自己申請,被北卡羅萊納州大衛森學院錄取。

  “我回國參加朋友聚會,聽到他們說高考考完了還連續做噩夢,感到很難想象。在美國,不會有那麼大壓力。”Kate說,自己的成績總是保持全A。

  游學,為留學預熱

  低齡留學潮的帶動下,游學成為一塊預熱跳板。

  今年1月份寒假,17歲的盧可欣報名參加了由UCAS(英國高等教育招生服務中心)認證的ASDAN國際游學項目。ASDAN是UCAS國內首個認證項目,學生在游學考察過程中,需要通過問卷調查、參觀采訪等形式完成一到兩個課題研究,若成果經審核通過便可獲得UCAS 的70 學分加分,對申請英國留學有直接幫助。

  正在上海某高中國際留學班讀A-Level課程的盧可欣希望將來到英國的大校攻讀商科。在這次為期15天、人均花費約3.68萬元的“歐洲五國商業精英計劃”中,她與來自北京、杭州、包頭等不同城市的約20名學生走到一起,輾轉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和瑞士,參訪名企和政府機構、國際組織,接受商業培訓,體驗名校文化。

  盧可欣自選研究課題是歐洲旅游業,自擬問卷,在不同歐洲國家做街頭訪問;而5人為一組的小組課題是探討歐洲新老城區的開發與保留。前者考驗學生個人語言能力,後者強調團隊合作。最後,調研都要通過演講的方式展現出來。

  “游學歸來後,我感覺自己更有勇氣開口說英語了。新學期開學,英語學習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盧可欣的學習筆記上,整整齊齊地記錄著語法要點、單詞例句等。憑借研究課題,她已經拿到了70學分加分,她明年的申請目標是英國牛津、劍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華威等一線名校,“二線學校接受加分的可能性高一些,但有了這樣的游學經歷和成果,多少會為我申請一線學校增加印象分。”

  寒假時盧可欣參加的游學項目屬首批開設,今年暑假,她發現同學中到歐美游學的人數明顯多了起來,想為將來申請國外大學預熱一把。

  暑期檔,國際夏令營也是教育培訓機構的重頭戲之一,名目甚多,如“名校國際營”、“領袖成才營”、“親自考察營”、“留學體驗營”、“UCAS加分項目”等,一般為期2周—3周。記者在一個“環球雅思”國際夏令營介紹網站看到,歐美澳路線平均費用在3萬—4萬元之間,最貴的是美國“天才之旅”TOP名校修學體驗營,針對14歲以上的中學生和大學生。將近8萬元的行程包括到哥倫比亞大學修新聞、到西點軍校訓體能、到哈佛大學學演講、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聽經濟、參觀美國頂級名校等。

  去年,在國內大學讀本科一年級的小林參加了美國名校夏季課程,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學習。小林的父母一直想把孩子送出去,趁這次機會,“正好讓孩子感受一番國外生活,自己決定未來是否要出國留學”。

  小林自選了斯坦福大學人文、地理、科學、工程等方面的課程,還在學校安排下前往硅谷等地參觀。整個暑假,她感覺過得相當充實,玩得開心、購得瘋狂,回國差一點行李超重。

  對於每周近1萬人民幣的學費,小林的父母堅持“很值得”——授課老師幾乎都是全球各個領域的專家,甚至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這種機會在國內是怎麼也找不著的”;其次,在暑期學習獲得的學分可在日後轉至其他學校,“一點不浪費”。

  但當被問及通過這樣的課程學習,是否決心日後來美國留學時,小林若有所思:“暑期游學,課業壓力不大,而且第一次來美國,新鮮感大於一切,當地又有親朋照顧,想上哪兒玩,只需一句話。但萬一真來美國留學,自然要考慮更多的實際問題,從搶課、租房到交友,都是考驗人的事。”林父也頗想得開:“這樣的夏令營,說到底,就是讓孩子開開眼界。”

  同樣是夏令營,初中畢業生小妮的美國行更為輕松。今年夏天,小妮的父母為這個剛參加完中考的孩子准備了一份特別禮物——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美國新漢普郡州立大學夏令營。夏令營主要針對12-15歲的初中生,活動五花八門。

  小妮報名參加了“光化學刻版畫班”,全班40余人分為3組,錯開參加不同的課程。其間,小妮學習通過塑料膜、紙板、刷子等簡易工具在陽光曝曬的條件下完成了多幅版畫作品。此外,孩子們還能參加科技實驗、DIY紙杯蛋糕等各類國內少見的課程。快上高中的小妮在小組中年齡稍大,幾個年紀較小的孩子常常圍著她轉,讓她好不得意。

  “這個夏令營和國內的暑期班完全不同,既鍛煉孩子的英語水平,也培養動手能力”。小妮父親對夏令營給出了“超值”的評價。另外,小妮父母還拜托了其同在美國讀研的表姐在當地照應,“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孩子在美國多呆兩周,好好體驗一下美式生活”。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