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English

[留學申請] 美國教授怎樣看待研究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教授怎樣看待研究生?

  角色的不同造成相異的視野與角度,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中國學生在競相申請美國大學研究生資格的同時,美國教授對中國研究生是如何評鑒,怎樣期許的呢? 下面的文章出自一個耶魯的年輕的中國教師,從這裡讀者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一、入學評鑒


  我任教的耶魯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學系每年收到一百到一百八十份入學申請,從中選取十至十五人發出入學許可。我們審查委員會首先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修習科目、介紹信、自傳、 GRE、TOEFL 分數、研究成果(學、碩士論文)等將學生分成上、中、下三等,提報教授會議,教授們就個人的專業范疇對個別的學生可以更改評監的級別或從中等「解救」到上等,或從上等降級;然後再把上等生根據其研究興趣分到本系的四個學術分科裡去,再逐一討論,評定名次,各組的前四人列入「夠格」的候選名單,這是第一階段。這第一階段的選拔根據一些比較硬性的標准,譬如說外籍學生 TOEFL 在580 分以下不予考慮、基本學門訓練不足者剔除、中國學生GRE數學性向在95%以下,語文性向400分以下出局。

  第二階段則考慮到一些實際性的因素,譬如說甲教授指導學生人數已經太多,不堪負載,即使有很好的學生只好割愛;又如助教的搭配,能說流利英語的學生受到重點照顧,例如,乙教授有重大研究計劃,經費設備一應俱全,只欠學生,則有這方面研究經驗或興趣的學生可得到拔擢。因此第二階段中,「人治」的因素大增,個別教授的保薦與偏愛往往能使排名在後的優等生雀屏中選。總結來說,基本的成績首先要夠一定水准,然後個別的研究興趣與經驗,及教授的研究經費及學生結構等「人事」性的考慮,則成為最後決定因素。

  一般而言,有研究經驗及文章發表的學生往往能在最後一關脫穎而出。我們收的中國籍(大陸、台灣)學生通常在國內多半已有碩士學位或已是研究生,多數並有文章發表,若是大學畢業生則必然是全A學生,TOEFL和GRE成績領袖群倫者。中國學生的介紹信往往千篇一律,好話連篇,而寫信的教授素不相識,因此介紹信的推薦份量往往不如美國學生。此時,學生本人的研究自述變得非常重要,成為我們認識學生的智識、文筆、情操、興趣、動機的主要根據。

  我們認為,事在人為。聰明能幹、自動自發的學生是我們的最愛。一方面,這樣的學生能自已開創,創造形勢,化不可能為可能,成為有原創力的研究夥伴,自行整合校園乃至校外的研究資源,開發研究經費及課題;另方面,這樣的學生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學期間老師有教學相長的收獲;畢業以後,光照學界,老師與有榮焉。

  二、博士生評監


  本系研究生在二年級下學期必須通過博士生資格考試,先筆試後囗試,並於學期結束前通過論文計劃的答辯囗試,以取得博士候選資格。未通過者有重考一次的機會,或提出研究報告後授予碩士學位,另請高就。因為許多其他直攻博士的學校也是這樣處置,因此我們對於美國其他著名大學的「碩士」,經常持「懷疑」的態度,直覺認為是他校淘汰的次級品,因此不願意收為研究生。所以擁有美國名校碩士頭銜的申請者,其處境反而不如國內的碩士生。

  許多中國學生修課成績不錯,往往在資格考或答辯時候敗下陣來,其中除語言因素外,原因不外二端:1、中國學生未能充分體認「學習」與「研究」的差別。2、中國學生的基礎訓練偏技巧而少整合,重記憶而缺思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國學生一般而言,基本學科的訓練完整而扎實,但是許多「好」學生,往往忙於記誦,努力填鴨,照單全收之餘,缺乏一套思考的脈絡,推理的習慣及質疑的能力。尤其往往延續大學生時代的讀書習慣,只是將知識的倉庫擴大容積,而未曾意識到把倉庫變成工廠。用唐詩做喻:「好花繡就從教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研究生除了要知道這朵好花外,還要知道這好在那裡,更重要的是,要學用那把金針;明兒該您繡花了,這花樣還得翻新,比原先的更好。

  我的美國同事曾跟我抱怨,有些中國學生解題能力一級棒,自歎弗如,但是缺乏立方程式的能力。換言之,面對復雜萬端的自然界現象,不知如何設立(formulate)問題,如何趨近(approach)。中國學生有時缺乏問問題的能力。大約考試考多了,會答不會問。博士研究的終極期是將人類的智識尖端向未知挺進,或言人所未言,或見人所未見,不論發明或是發現,都為人類的智識與觀念或添磚加瓦或有破有立。我國二千多年來的「老生常談」在此頗有「溫故知新」的啟發作用,譬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盡信書不如無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要學著去慎思明辨建構知識的種種部份,從前提、假設以至觀察、實驗、推論、導衍、歸納、結論、解釋,摸清其中的虛實及要害,前因與後果。改被動的接受結論為主動的挑戰質疑,總要想著如何另起爐灶 (alternative),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中國學生有時較害羞,課堂不發問,課後不討論,閉門造車,疏於溝通,往往在資格考或囗試時把老師嚇一跳,或被老師嚇一跳。這樣的「嚇克」本來可以避免,卻拖到最後一刻見光死,讓人痛惜。即使是丑媳婦,遲早要見到公婆,早見比晚見好,早見還有化妝、美容,甚至「改嫁」的機會。常常與指導教授、考試委員談談,有說不盡的好處,不只是為考試過關而已。研究生學的不只是書上的死知識,尤其要學教授們的思考方式、方法論,及實際操作等。若只是為「讀書」,就不必大老遠跑到美國來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