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花了$25 買了一塊IBM Model M 機械鍵盤。擦洗幹淨之後,幹脆就邊灌水,邊做打字測試吧。
IBM 是做打字機出身的。他們在80年代初開始生產個人電腦之後,對鍵盤的手感和舒適度仍然非常講究。在IBM-PC 推出的時候,他們專門組織了一個小組進行電腦鍵盤的研發,力求盡善盡美。結果就是傳奇性的Model M 機械鍵盤。
這款鍵盤從八十年代初IBM 開始自行生產,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後期,然後把產品設計賣給了Lexmark 公司(對,做打印機那家公司,當年他們做的產品很多)。Lexmark 後來又把它賣給了Unicomp 公司。雖然經過兩次轉手,但是同樣這個設計到今天仍然在生產。
IBM 的機械鍵盤采用的是獨特的Buckling Spring 彎曲彈簧軸結構, 專利於1977年申請, 1978年獲得批准。壓下鍵帽的壓力是70-80克, 比今天的Cherry 系機械鍵盤要求的壓力都高一點(Cherry 青軸、黑軸的鍵帽壓力是50-60克,紅軸、茶軸是40-50克)。IBM 鍵帽壓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裡面的彈簧彎曲並敲打到塑料管道邊沿,產生它獨有的清脆的響聲。這個響聲是和別的機械鍵盤不一樣的,卻成為了令很多人懷念的打字聲音。
打字的人講究回饋:
1. 眼的回饋:字出現在屏幕上
2. 手的回饋: 鍵帽傳給手的壓感確認
3. 耳朵的回饋: 那個click 的聲音
這三種回饋都齊全的話,打字就變成了一種享受。第二和第三點正是機械鍵盤比目前的廉價薄膜鍵盤優勝的地方:薄膜鍵盤不但聲音不明顯不好聽,而且手感也欠缺,一定要生硬地壓到底才知道生效。機械鍵盤往往是壓了一半,過了那個click,字已經打出來了。熟練的人就可以練出一種叫做touch typing 的手藝,打字打得飛快而且手不疲勞。
我買的這塊Model M 鍵盤於1993年生產,到今年是20歲的生日了。但是用起來似乎和新的沒有區別。估計再繼續用二十年也沒有問題。鍵盤很重,大約六磅左右,比今天的大多數筆記本電腦都要沉重了。
這塊鍵盤的接口是PS/2,通過USB轉接口接入電腦,在Windows 7 下工作正常,沒有某些人說的電量不足的現象。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問題就是,在電腦休眠之後,這塊鍵盤也醒不過來,需要重新把USB 拔/插一次,才能重新打字。
另外,有趣的是,這塊鍵盤可以遙控我的另一塊Filco 鍵盤。我在IBM 上面按下Caps Lock 按鈕,我的接在另一個USB 口上的Filco 鍵盤的Caps Lock 燈也會同時點亮。
鍵盤的聲音很有趣,是有點噠噠噠的聲音,但沒有Cherry 青軸那麼清脆。用的時間長了,Cherry 青軸的聲音開始令人有點厭倦,但這個IBM 的聲音還是那麼好聽。不過,家裡人已經投訴鍵盤太響。早上隔著一個門,但還是有點幹擾人睡覺。
好了,打字測試結束。一切正常。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