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想过,这个传统是从什么年月形成的呢?宋朝人过中秋,也吃月饼吗?
中秋节不吃月饼,那吃什么?别急,先听我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宋元话本《错认尸》。
话说北宋中叶,杭州有一个商人,名叫乔俊,常年做长途贩运的生意。乔俊从江南采购丝绸,运到北方去卖;卖了钱,再从北方采购核桃和大枣,运到江南销售
那时候交通落后,从江南到北方,骑马要七八天,坐船要半个月,带着一大船货物南来北往,至少要花一两个月,再加上采购和销售的时间,来回半年都很正常。所以,乔俊一年当中往往有半年以上不在家。
像乔俊这样的商人,在宋朝一般被称为“行商”。行是行走的行,意思就是没有固定的店铺,只能跑来跑去地做生意。如果是有店铺的商人,那就叫“坐商”。行商主要负责采购和运输,把货物批发给坐商;坐商主要负责零售,把货物卖到终端市场。
事实上,乔俊不但是行商,他还是坐商,因为他在杭州老家有一个店铺,只不过不卖丝绸,也不卖核桃和大枣,只卖酒。乔俊在外面搞贩运,让他的妻子高氏在家里照看酒店。酒店生意热闹,高氏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乔俊又雇了一个伙计,帮着妻子卖酒。
乔俊夫妇精明能干,两头的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没几年工夫,就攒下万贯家财,在杭州虽然算不上首富,也是中产以上的家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两口子没有儿子,只生养了一个女儿。乔俊想娶一个小妾,生下儿子继承香火,但是妻子高氏不肯。
有一年,乔俊瞒着高氏,在外地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妾,年底忙完生意,带着小妾回到杭州。高氏当然不开心,但是木已成舟,她也没办法,就让乔俊和小妾另租了一所房子,眼不见为净。
乔俊是行商,不可能天天守在家里,陪着小妾过了两个月,又去出门做生意。小妾年纪轻轻,照管不了家务,雇了一个长工,帮着买菜做饭,打扫院子,扛箱子搬家具,做些粗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