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

2012-10-18 23:25:46
文章內容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xlz66
無題

2012-10-18 23:29:00 | 引用
無題
對鑒定紅山文化玉器的幾點淺識

2010年08月18日 11:35

對鑒定紅山文化玉器的幾點淺識 一、自然因素對紅山玉器的影響了解紅山文化的墓葬的特點,對正確甄別紅山玉器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已知的紅山文化墓葬特點是:埋葬地點基本上都是在山梁或山頂上,相對地勢較高,積石為塚,石板為棺,埋藏較淺,平均在地表下150cm左右,正處在北方凍土層之中。這種埋藏方式對隨葬玉器至少會產生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由於埋藏較淺,雨水容易滲入,也容易揮發。這很有可能是五千個年復一年的反復過程,因此,在玉器表面易形成類似茶杯裡的茶垢形條紋沁,隱約可見,若隱若現。薄片型的玉器還會出現兩面沁色不同的感覺。另外,墳塚上生長的樹木雜草根須和穴地築窩的鼠類也有可能進入到石棺之內,形成非人為性的擾動。這些都或多或少地會對隨葬玉器產生一些無法准確判明原因的影響,所以對玉器上出現的任何情況都不應當簡單地加以否定,一概而論。二是,紅山文化墓葬的石棺空間比較小,加之埋藏較淺,包括墓主在內的腐蝕類物質會很快消失,有機類腐蝕質對玉器的影響應當說不會很大。加之北方地區的土壤普遍呈鹼性,紅山玉器上的白色片狀沁偏多,實際正是這一地區性特點的反映。所以,紅山玉的沁色遠沒有後代厚葬方式形成的沁色那樣豐富多彩。既使與距現在只有幾百年的清代隨葬玉器相比,也是如此。同時,由於有機物質的侵蝕較少,與乳酸及油脂所形成的包漿不同,包漿多數是由於玉器本身氧化所形成,所以生坑紅山玉器的包漿也顯得比較暗淡、幹澀。三是,紅山文化所處的北方地區冬季氣候較冷,無霜期較短,且紅山文化墓葬都處在凍土層之中,紅山玉器歷經五千多個寒暑,很難不留下歲月的痕跡,因此很多紅山玉器都有凍裂紋和貫穿性水沁紋。更特殊的情況,是相對較厚的部位貫穿性裂紋反到更多。同樣,也可能是由於膨脹系數不同的原因,有的玉器的表面還擠壓進有沙粒,甚至與玉合為一體。有的玉器在包裹物去掉後,玉器表面會出現類似氣泡狀的壓痕,或者是片狀的瘢痕。但是,不論是哪種痕跡,其包漿在整體上是相同的。上述情況,在對紅山玉器進行鑒別時必須加以考慮。二、要重視對紅山玉器包漿的鑒別鑒識玉器的包漿是甄別玉器年代的重要方法。熟話說:包漿對,對九成;包漿不對,一切全廢。的確,包漿也是作偽者仿造高古玉器最難突破的一關,或者說,目前還沒有哪個作偽者能夠突破包漿這一關。鑒別紅山玉器,同樣也要把鑒別的重點放在玉器的包漿上。
鑒別紅山玉的包漿有兩句話:一要會看。就是以真正的紅山玉的包漿為標准,細心揣摩,用心領會,不斷積累經驗。紅山玉的器型有常見的,有幾種器型組合的,也有各種圖錄裡沒有的。在不能照圖索驥時,鑒別一個沒有參考依據的玉器,對包漿的鑒識尤顯重要。紅山玉器因年代久遠包漿一般都比較厚。玉器上如果出現相對較新的磕碰,磕碰處會有如同金屬的電鍍層脫落的感覺,足見其包漿之厚。這也是比較容易掌握之處。在提高目測水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體會手感,更不能忽視了諸如放大鏡等工具的作用。要把看到的和感覺到的都諳熟在心,因為,鑒識包漿靠的是感覺,感覺的深化才是靈感。二要看到位。玉器表面的包漿多數可以通過“盤摩”的方式形成,甚至可以以假亂真。鑒識包漿一靠鑒識者自身的“悟性”,二靠積累經驗。這裡所說的“看到位”,也只能是一種經驗的介紹。看到位,就是要看到應當特別加以注意的部位。作偽者在“盤摩”玉器時,不管采取什麼樣的方法,也難於達到經過幾千年自然形成的那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在溝棱、鑽孔、切口等處,其作偽的痕跡就很難完全掩飾,或多或少地會留有蛛絲馬跡。只要發現某個部位的包漿與整體的包漿不一致,就必須認真審視,仔細甄別。因為,紅山玉器歷經五千多年形成的包漿,必須是整體一致的,決不會有特殊的部位。 三、要消除低估紅山人琢玉技術的誤區紅山人在跨越達幾千年的琢玉活動中,可以說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術。既使在琢玉工具高度機械化的今天,制作一個同樣精良的玉器還都是望塵莫及,難以為之。因此,必須消除在琢玉技術上低估紅山人能力的誤區:誤區之一:紅山玉器的鑽孔,特別是對鑽孔必然不對稱,必須有兩個錯位的台痕。其實不然,很多具有一定長度的管狀器、竹節型器的中間鑽孔都是非常直的,說明那時紅山人的鑽孔技術已經相當過關。鑽成蜂腰孔的原因,很可能是為了不使玉器鑽孔形成過於鋒利的緣口,切斷系掛的繩子,或許還有其它原因,但絕對不是單純的鑽孔技術問題,切不可因“一孔之見”而看走了眼。誤區之二:玉器的切口不能是平直的。從牛河梁出土的大型勾雲型器看,可以說紅山人已經掌握了切割大型片狀玉器的高超技術和方法。無論從哪個方面分析,切割制作長度達30cm、硬度超過6.5度、最厚之處僅為2mm的勾雲型器,以皮繩為弓的那種我們現代人臆斷出來的方法,實際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須承認,紅山人那時已經完全能夠在玉器上切割出相當平直的切口,其技術與現代人相比毫不遜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不能簡單地以切口過於平直而作出否定結論。誤區之三:雞骨白的玉器也要光亮,不會有表皮脫落的現象。這句話來自於一個對比大型玉豬龍真偽的文章,並且配有很高清晰度的照片。這一論斷好像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的鑒別范例。實則不然,就好像從土裡挖出的一塊石頭一樣,可能一側石面都已經風化掉皮,另幾個面都依然完好一樣。包括玉石在內的任何一種石頭,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都有掉皮、龜裂、蝕變為土或者更加堅硬、美麗的可能,就好像是炭與金剛石,都是由炭元素組成但特性卻完全不同。物質的某種特性的轉化是大自然的一種造化功能,對發生在玉石上的任何一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的,而不是不可能。以上為本人的一點淺見,不當之處敬請雅正。
紅山文化片狀玉器的特點 片狀玉器,顧名思義就是整體形狀為片形的玉器。這裡所描述的片狀玉器,目前還不是學術界所給出的一個確定性的概念,但片狀玉器卻是紅山玉器中最多見的一種,並且有許多相同的類型特點,完全可以作為一類器型進行研究。這類玉器主要有:玉壁、玉環、勾雲形器和片狀佩飾等。簡要地說,片狀玉器主要有“形體薄、無平地、硬度高、侵蝕重、鑽孔特”五個特點: 1、形體薄可以說是紅山片狀玉器所獨有的一個器型特點。片狀玉器的厚度一般都在2-3.5mm左右,最薄的要屬牛河梁出土的那件長度達30cm,厚度僅2mm的勾雲型器。特別是兩面工的勾雲形器,兩面對磨的最薄之處厚度都不到1mm。這說明,紅山人那時已經掌握了切割、磨制片形玉的高超技術。相比之下,這一紅山人早在5000年前就已經運用自如了的工藝,就是在玉器加工機械已經高度現代化的今天,還令現代人望塵莫及。 2、無平地是紅山玉器最典型的工藝特點。直觀看,片狀玉器的表面就是個光素的平面。真正的紅山片狀玉器實際沒有一個部位是單純的平面,弧形的隆起或凹窪無處不在。有的隱紋用眼睛都看不到,用手摸才能感覺到。以器型最為簡單的紅山玉壁為例:玉壁均為素面、內外不起廓、內外邊緣都呈刀刃狀;不管是方形、梨形,還是連體形壁,壁的整體上是呈對稱的流線型,用手摸時表面決沒有橫棱,或者是因過渡不好形成的高低不平、不對稱的部位。這種工藝看似簡單,實際制作難度很大,也最難仿造,就現在的琢制技術而言真是難以為繼。用模具注塑仿制,雖然能做到很相似,也只是形同質不同。現代人即使和紅山人一樣,完全都采用原始的手工方法制作,並且,不管現代人是出於何種心理動機,都難以達到紅山人那種把琢玉視作為神而作、與神溝通的效果。 3、硬度大是片狀玉器的主要用料特點。紅山片狀玉器多數是用閃石玉制作,只是器型相對較小的才選用蛇紋石玉。表面上看,紅山人的這種用料方式是在“舍軟求硬”。因為閃石玉的硬度要高於蛇紋石,加工難度更大。紅山人的這一選擇,可能是因為閃石玉硬度高,能夠增加片狀玉器的使用強度;也可能是認為閃石玉比蛇紋石玉更通透,能夠更好地與神靈相通。“假軟真硬”可以說是鑒定紅山片狀玉器的一句箴言。 4、侵蝕重是片狀玉器的典型外觀特點。玉器上出現的侵蝕現象,同時也象征著玉器年代的久遠,顯示著歲月留下的印跡。對玉器侵蝕成因的甄別,有著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層面是對年代的判斷,另一個層面則是甄別是否為後人仿作。按照規律,玉器受到的侵蝕越深,對玉本身質的改變也越大。片狀玉器更容易受到深入肌理的侵蝕,玉質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改變,更難以區分是自然侵蝕,還是人為的酸蝕做舊。用判斷其它相對厚重玉器的方法鑒定片狀玉器,往往感到茫然。因此,鑒定片狀紅山玉器時,要客觀地看待侵蝕情況,把對沁色的鑒定作為次要因素進行考慮,把鑒定的重點放在對器型和工藝特點之上。按常理說,做假者也不會對已經達到其它幾個方面特點的玉器再畫蛇添足地酸蝕做舊,再說酸蝕做舊又不是惟一的方法,因此,根本沒有必要把眼光只停留在片狀玉器的沁色上。 4、鑽孔特是指片狀玉器上的鑽孔有著很特殊的形狀,和貼在商品上的高科技防偽標識一樣。鑽孔特就特在鑽的形狀上,與其它紅山玉器上的喇叭孔也不盡相同,更難以仿制,甚至都難以用文字進行描述。在鑒別時應當注意兩點:一是,鑽孔為一次性鑽成,決無二次修整的痕跡。好像紅山人用的是一個頭部為半圓形的小刻刀,先以一定的斜度插入玉器,進刀後又調整進刀方向以更大的斜度切透成孔,用放大鏡觀察會看到兩個角度變化並不大台面,這個兩台面是用磨制方法無法形成的,也是最難仿制的關鍵部位。以上兩個步驟都是一次性完成的,如果有修整的痕跡就應當引起注意。二是,鑽孔在入刀的裡側都會形成一個如同刀刃的緣口,這樣兩個面上的穿孔左右側都會形成刃口。同時,因為鑽孔就如同是用半圓形刻刀切割而成,所以孔的外緣口應當是光滑的圓形,也決沒無修整的痕跡。也就是說,真紅山片形玉的鑽孔如同用刀一刀刻成,仿品的鑽孔沒有刃口,有明顯的後磨出斜面的痕跡。

2012-10-18 23:29:12 | 引用
xlz66
嶺杉
Re: 紅山文化
這太古老了吧。。。誰還會收,不是,誰還敢收? icon_mrgreen.gif

2012-10-18 23:31:56 | 引用
Re: 紅山文化
嶺杉 寫道:
這太古老了吧。。。誰還會收,不是,誰還敢收? icon_mrgreen.gif


咱們不懂,還不容許學嗎? icon_smile.gif 只是貼一些概念性的,

不過倒是看再多的文章,不結合過手,都白搭,好在我們周圍,高手比比皆是~~

2012-10-18 23:35:54 | 引用
xlz66
xlz66
Re: 紅山文化
嶺杉 寫道:
這太古老了吧。。。誰還會收,不是,誰還敢收? icon_mrgreen.gif


給杉版請個假( as well @Emerato),最近要忙著接客,估計連上網的功夫都木了~~ icon_smile.gif

2012-10-18 23:37:25 | 引用
Re: 紅山文化
xlz66 寫道:
嶺杉 寫道:
這太古老了吧。。。誰還會收,不是,誰還敢收? icon_mrgreen.gif


給杉版請個假,最近要忙著接客,估計連上網的功夫都木了~~ icon_smile.gif


俺幫您看著您網上的家當。。。人不敢來。。。不是啦; 您忙您的business吧。。。那村長也忙,我一人真好。。。嘿嘿! icon_mrgreen.gif

2012-10-18 23:40:17 | 引用
嶺杉
嶺杉
Re: 紅山文化
xlz66 寫道:
嶺杉 寫道:
這太古老了吧。。。誰還會收,不是,誰還敢收? icon_mrgreen.gif


給杉版請個假( as well @Emerato),最近要忙著接客,估計連上網的功夫都木了~~ icon_smile.gif


謝謝花籃,主板生意興隆!

2012-10-18 23:48:18 | 引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