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虎的聊斋
空间首页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册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宿管阿姨感恩节送糖遭学生警告,别急着站队,先做个人吧 

2020-12-02 22:20:54
>>文章内容
原创:毒舌电影


“做个人吧。”

一句臭大街的网络流行语。
可最近发生的事让Sir不得不感慨:
这句废话,怎么就变成了奢求?
巧了。
这次,电影带着历史,又一次照进现实......
01
你知道你是谁吗?
上个月26号。
美国人的感恩节,中国人的普通一天。
东北一所高校的舍管阿姨,打算应个景:
为了感谢平常支持宿舍管理工作的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巧克力糖。
一人一个,先到先得。


一件小事。
有点甜,有点暖。
阿姨送颗糖,小小一份心意,学生吃颗糖,大冬天早晨也收获一份小确幸。
而且阿姨的“文案”还算严谨,也说了“西方”,也说了“借”。
总之,一件芝麻小事。
只可惜。
有一位学生“非常不开心”。
这件小事,在他眼里不得了了。
在阿姨公告的评论区中,他用非常熟练的正式书面语,提出了疑问。


这位同学的“文案”就有点厉害了。
取代舍管阿姨昵称的,是“宿舍辅导员”,是“官方代表”;取代17楼同学们的,是“(我们)哈尔滨工业大学”;取代这件小事的,是“公开搞洋节庆祝活动”。
结合这文法措辞、潜在语气。
Sir大可以把这几句翻译得直白点:
“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你知道这是哪吗?”“你这样做,后果想清楚了吗?”
阿姨没细想,但这位同学很乐意“帮她想清楚”:
“请生活辅导员和公寓方立刻停止该活动”
“否则我将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


Sir斗胆再翻译翻译:
再执迷不悟,我就举报你。
还好,这是在网上。
如果这样的对话,是现实中同学亲口对阿姨说的。
我会觉得有点恐怖。
说到这,有着基本价值判断的人,都会联想起不少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比如“吕洞宾与狗”“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郝建和老太太”......
Sir得提醒你。
这次的“舍管阿姨与同学”事件,并不能说明当代大学生不识好人心。
在事发的群中,就有很多同学支持、声援阿姨。


可接下来,这些大多数的声音并没有消弭事件。
网上的话题中心,开始变成了“洋节该不该进校园”的社会性议题。
议题中,有些人觉得小题大做,有些人觉得值得讨论。
但不管你在哪一边,相信都能隐隐感知——某些逻辑开始被扩张了。
再扩张下去,古代的“洋节”和现代的“洋”,现在的“洋”和“崇洋媚外”,“崇洋媚外”和“意识不良”……估计都会建立联系了。
当逻辑“跳棋式”的扩张。
一件小事,就变成了人人自危的大事。
这件事,开始往诡异的方向被推动。
在该学生批判后的不到一分钟,阿姨回应了。
她友好地,温柔地,马上认错。
“我考虑欠妥了”


“就想”,写成了“就像”。
整句话急匆匆的,甚至缺少了一些该有的“的地得”……阿姨的“文案”明显慌乱了。
接着,“宿舍阿姨送糖果被学生威胁举报”事件继续被炒热,哈工大不得不发出调查声明。
“阿姨送糖是好心,同学留言是善意。”


且不论这官微如何定义“善意”,是如何被网友打脸过去给少数民族举办过宗教活动。
重点是。
紧跟着,哈工大官方郑重其事地,表达了立场决心:
“不提倡***”。
“坚决禁止***”。
曾经我们很熟悉这一类官方措辞,熟悉到私下里可能都会拿来调侃说笑。
但摆个严肃脸,我们会问:
到底,哪一件事更重要?
是比起谁对谁错,自证清白更重要;
还是比起珍惜“善意”,宣誓立场更重要?
说到开头那个“隐隐觉得”,这个“隐隐”其实有经验主义的成分在里面,某些经验和历史在提醒我们:
当一件小事,经过跳棋式的逻辑,终于演变成一件大事。
人,往往就太难做人。
阿姨怎可能不知道自己冤?
学校官方怎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回应显得僵硬?
包括围观的我们,真的不知道他们怕的是什么吗?
“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你知道这里是哪吗?”
“你这样做,后果想清楚了吗?”
关于它的讨论先打住。
说电影。
最近的新片《一秒钟》里。
主角张九声,在面馆抓住偷到胶片的刘闺女,一把按住不放手。
刘闺女为了自救,叫出一句:
“你是坏分子!”
张九声原地一个激灵,张牙舞爪的气焰瞬间消失。
赶紧低身,捂住她的嘴。


刘闺女懂什么?
她压根不知道张九声的真实身份,也不知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
她只知道。
这是一句能让所有人害怕的话。
maohu | 点击: 0 | 评论: 3 | 分类: 缺省 | 论坛: 情系中国 | 论坛帖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maohu
Untitled
02
你是坏分子
老朋友云舅@云中 说:
“《一秒钟》不是写给电影的情书,而是一封写给电影的遗书。”
此话略显夸张,但也有所指。
因为《一秒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几乎所有事都可以变成大事的年代,是一个人很难做人的时代,是一个必须站队的时代——“好人”,或者“坏分子”。
你说,坏分子也有人想站?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一个不那么简单的年代,人有时候,不知不觉就站过去了。
电影中的张九声,是最受迫害的那个。
但很明显,他与《归来》中灾难的完美幸存者——依旧知书达理的陆焉识完全不同。
这一次,张艺谋放弃了所有对受害者的美化。
要么畏缩、忐忑。
要么冲动、暴怒。


尤其中后半段,张九声脸上,是始终带着青筋的鱼死网破。
对着男二号范电影颐指气使,之后又对欺负刘闺女的一帮小流氓们逞着匹夫之勇......
“等我找片子
我今天几点把片子给我找回来
你几点给我放
听见没有?”


本可以好好商量的事也急赤白脸,就连范电影都纳闷:
“咱不是看女儿么,干啥发那大火?”
这不单纯是逃狱后的贼人胆虚。
身陷冤狱、妻子划清界限、女儿早逝(电影没有明说但暗示不少)。
“坏分子”张九声。
早是一个被痛苦、恐惧挤压变形的人,要与世界比比,谁更舍得一身剐。
灵魂是没有义肢的。
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注定有一场鱼死网破。
“好人”代表,范电影。
不止丑角这样简单。
在这场“小事变大”的政治游戏中,他是熟练掌握规则的胜利者,也是彻底屈从于规则的失败者。
他偏偏是这次事件中,最普遍的面孔。
简单说,他好擅长“不说人话”。
他既可以是投诉者,也可以是道歉者,还可以是做声明的圆场者。


小镇“电影放映员”的身份,是他身为“好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
为了保住这个身份牌。
再滑稽的喜剧桥段,也不能掩盖他本身狡猾算计。


老范的傻儿子赶车,弄毁了影片前《新闻简报》的胶片,是一场群众宣传的重大事故。
接下来,老范气定神闲的一场精彩表演,描摹出了批判斗争中的勾心斗角。
首先,他小题大做威胁群众,电影放映必须取消,以兹事态严重。
但随后,马上义正严辞补一句:
“今天电影放不成,责任不在我们。”
矛盾,巧妙地被转移了。
老范一个人的倒霉,变成了所有人的倒霉,这是树立权威。
老范一个人的敌人,变成了所有人的敌人,这是展开斗争。
多么,会做“人”。


要挟奏效后,群众同意作证,老范才敢话锋一转: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死马当活马医,抢救一下。”
瞬间,“好人”身份更高大了。


在变成如今的范电影之前,他说过多少句“我考虑欠妥”呢?
电影用一段对话,暗暗给出交代。
在和张九声聊到“儿子怎么变成傻子”时,老范把头一沉说:
儿子幼年一场发烧,“没当回事,没顾得上管。”
接着他沉默了。
为何不管?他当时又在忙什么?
刘九声也心领神会地沉默了。
话里话外,这场意外,又与那个时代的激进与躁动暗暗相关。
对放映员身份的死不松口,对竞争对手的敌对意识,以及那套熟练的官腔把戏......
站在公平的立场上看,那不过是他的恐惧与服从。
老范,也是个先被时代摧残、后被时代要挟的人。


还有张九声的女儿。
因为父亲成了“坏分子”,她熟练学会了“划清界限”这个词,与父亲一刀两断,站到了“好人”一边。
可电影不仅暗示了她的死亡,也暗示了她的死因。
看了女儿争着扛面袋子的样子,满脸泪痕的张九声,悲痛地说了句人话:
“争什么啊?和那些大人争什么啊?”
以及后来,当气头上的刘闺女对张九声说,“这就是你女儿啊,怎么没被面袋子压死啊?”
张九声就一脚踢翻了刘闺女的凳子。
暗示足够了。
女儿是被“压死”的。
凶手,不一定只是面袋子。
而是那个孩子不能当孩子,父亲无法做父亲,人难以说人话的时代吧。
不争行吗?
“那得争......”


因为Sir说了这部片,你便开始有了某些联想吗?你也开始愤怒了吗?
不,Sir说。
请打住。
因为自己人,别下什么逻辑跳棋。
03
你,也是人
很有必要提个醒:
《一秒钟》,只是特殊年代下的特殊故事。
Sir两件事一起说,当然不是要学习那名学生,把一件小事无端变大。
反过来,Sir更希望让小事就停留在小事。
我们需要反思和警惕,不要重蹈“把人轻易变成敌人,让人难以做人”的覆辙。
从小我们就在课本上学到,什么叫“人民内部矛盾”。
知道为什么课本从小教这个词吗?
就是想让我们知道。
中国人吃过历史的亏,所以不要随便抓一件小事就划分“敌、我”,否则后果很严重。
后果已经开始严重了。
开始,是那名学生视阿姨为“敌”,要挟举报;
现在,当网友们纷纷站在感觉正确的一边,开始口诛笔伐那名学生。
那名学生,也成了“敌”。
如今“哈工大要挟举报阿姨事件”在网上沸沸扬扬,对于那名学生的谩骂与攻击,已经演化成了另一场讨伐狂欢。


甚至,该学生的隐私也被各种曝光。
真实姓名,学籍专业,籍贯信息……被人肉得一干二净。


又一次,我们分了“敌我”。
很多网友动机虽好,但这样操作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是敌我之间的斗争,就没必要再次上纲上线,就不应诉诸暴力或者网络暴力,那样只会重蹈覆辙形成恶性循环。
一件小事,不值得让我们隔阂彼此,制造“敌我”。
开头说的是新片,最后再说一部老片。
谢晋导演的《芙蓉镇》。
专抓“运动”的特派组长,李国香,成为了“被运动”的对象。
之前一直遭她打压、攻击的秦书田动了恻隐之心,决定放下成见,帮她一把。


也许是为了对李国香解释自己的动机,他平淡自然地,对她说了一句:
你,也是人。


从当年的谢晋到今年的张艺谋。
一个沉重无比的教训,一个做“人”的简单道理,说了几十年。
不就是因为有些人太善忘?
别忘记,要长记性。
《冰血暴》第四季结局,有一段台词值得今天说说:
“历史是记忆的一种形式。
但什么是记忆?
我们很自然就看到我们的生活,一天天的日常。
从它们(的累积)我们又会看到,我们时代的大事件。
我们是黑人和白人,富人和穷人,外国人和国人……
如果我们的过去是隔离的。
那我们的历史,也是隔离的吗?”
剧里说的,是美国人的种族与阶层矛盾,矛盾造成了隔阂,形成了敌我。
中国的现状和美国不同,我们没有严重的种族问题,我们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几十年,我们珍惜如今的日子。
为什么珍惜?
因为《一秒钟》中的历史属于几代人共同的记忆,那段曾经的惨痛谁都不想再经历。
有了共同的记忆,心中有了共同的历史,未来才会有共同的目标。
疫情年被隔离的,只该是病毒。
在共同的历史与目标下,人民应该更一致,而不是更隔离。
让这件原本的小事回到小事吧。
我盼望那位同学,能重新拿起阿姨的那颗糖,放到嘴中。
尝到它是甜的。
感受到那是暖的。
人心活着,那才是大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破坏之王阿姨

2020-12-02 22:21:13 | 引用
Untitled
阿姨真的不空易

2020-12-02 22:24:29 | 引用
pws07
pws07
Untitled
这个学生也时尝到苦头

2020-12-02 22:24:57 | 引用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免费注册, 或者点击此处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文章分类
缺省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Home
Forums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Yellow Page
北美个人空间
Register
Login

统计
点击: 8540706
帖子数量: 89027
开辟个人空间: 2013-03-28
最后更新: 2022-06-02

RSS订阅
 
 
 
 
 

   https://www.westca.com/Space/u=maohu/lang=english.html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