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溫火燉地球,灑遍人間都是熱。
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太陽溫火燉地球,灑遍人間都是熱。

kiwaho
Kiwaho Lab of Energy and Ecology Inc. Natural thermal energy will meet all our power need.Thank the Sun for cooking earth everyday! Bye to fossil energy.


文章分類
上傳  

標題搜索
 

最新帖子
負能量--值得贊美--至少從物理角度!
農田將生產液化空氣,農民加入新能源產業大軍!
帝王級大毒草--Bidens pilosa--拜登草--又名鹹豐草、同治草
嘗試把諺語Where we go 1, we go all,翻譯成數學模型
美宣部發長篇社論叫屈:敗蹬權力被槍杆子架空了!冀望仍愚忠川普的草頭將軍們棄暗投明領賞
中子通量及下落不明之前,不必急於沖核電站豎中指!
斷網原因找到了。Fido/Rogers沒信號也怪川普背後搗鬼?豬妹被油管封殺後復出
這個牧師用小口徑口炮轟走全副武裝警察牛B!我的私人教堂也會這樣,if遭此騷擾
川普現約每天發一個statement, 成了名副其實的statesman!
川普現約每天發一個statement, 成了名副其實的statesman!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統計
點擊: 110132
帖子數量: 104
開辟個人空間: 2014-12-18
最後更新: 2022-08-24

RSS訂閱
 
 
 
 
 

加拿大北極村民宅冰屋的保溫原理,竟難倒科學界! 

2019-07-06 20:14:34
文章內容
時值盛夏,令我不禁念叨:若是能有個冰屋避暑該多涼爽。

加拿大北極圈生活著一族地球上最耐凍的--Eskimo愛斯基摩人。當然那是過去的稱謂,現在流行政治正確,改稱為:Inuit,中譯為因紐特人。

先見識一下千多年前當地人的房屋:



這類房屋,英語有個名詞指代:igloo。看起來很酷冷,但保溫效果與中緯度地區的一般房屋,其實不差上下,甚至還要好些。

隨著科技發展,如今冰屋也用上電了:



在長年零下幾十度的北極,只要全球氣候不再升溫,這樣的冰屋經年住下去是沒問題的。

不像我們把+25度,當作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當地人覺得室內溫度+15度,才是最棒的。




那麼問題來了,零度以上化冰是常識,為何igloo的室內溫度遠超熔點或融點,仍安然無恙呢?

別景仰科學家們既可上九天攬月,也可下五洋捉鱉,其實,官科至今仍很尷尬,無法給出理論界一致認可的科學解釋。

實踐先於理論,存在就是合理。因紐特人即便不懂科學,但求生的本能,迫使他們經過長期實踐,終於探索出來這個獨特的住宅保溫方法。

形勢比人強。在那樣極寒的地方,就算知道溫帶地區磚瓦構造的民宅,也無法本地化生產磚瓦。甚至我們習以為常的土,都凍得比鋼還硬,根本沒法大量挖來用。唯一可用的建築材料,就是當地隨手可得的冰塊和積雪。




這種謎一般存在的保溫法,也應證了一個哲理: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有求生欲,憑直覺勇敢闖一闖,總會找到上天留給人類的一條生路。

別抱怨科學家了,他們也是人,這宇宙辣麼復雜,哪能啥都懂,況且他們也不生活在那樣的極寒地區。難道沒有科學家給出解釋,遇到大自然的磨難就坐以待斃?

順便嘚瑟一下,據人類學家研究,因紐特人有可能來自幾千年以前的古中國。嘿嘿,果若如此,這將再次應證:厲害了,我的中華民族

看似簡單的水,實則復雜得相態百出,人類至今都沒有完全搞懂跟水有關的雷電、降雨等現象。所以,以後形容某人水平差,不要隨便用詞“水貨”,那是極大的奉承喲。呵呵!

盡管醬紫,還是有些睿智的科學家,大膽給出了解釋 -- PeTa效應。雖說並未得到學界一致認同,抑或被貶為“水貨”民科,但至少我認為該解釋是靠譜的。

以色列科學家Mark E. Perel'man,和法國工程師Vitali A. Tatartchenko,早在30多年前就發現了一種現象:在實驗室特定條件下,水蒸氣相變為液態水時,可釋放大量近紅外至遠紅外的光子。這一研究成果,經同行評審後,早已聯名發表。

近年來,前述共同研究者之一的法國人,摘取兩人姓氏各兩字母,定義了專有術語PeTa效應,嘗試用其解釋了igloo的保溫原理:

室內15度下,人體輻射光子在冰牆面內來回反射,也有少部分光子被牆面吸收,但能量不足以融化冰面;外牆面溫度零下幾十度,大溫差雖可將光子熱量傳出去,但室內人體呼出的水蒸氣,碰到牆面就會凝華,這個相變過程會釋放大量熱紅外光子,抵消了冰牆耗散出去的熱量。所以,冰屋保溫效果相當好,前提是室內要麼有人在,要麼放一盆水,且家具或人與牆面要保持一定距離。

這個解釋的關鍵是:冰牆將附近水蒸氣凝華時,沒有或者僅少量以凝結潛熱被傳導到室外,大部分以光子形式回饋室內!

大跨度的學科交叉總是具有挑戰性,熱力學原教旨,和經典光學參合到一塊,目前官科思維尚未准備好。但這個客觀物理現象,偏偏僅從基於熵焓的熱力學無法詮釋,而輔以光學解釋,則似乎很完美。大伙兒覺得這個解釋可信嗎?反正我是信了,而且我還觸類旁通,用別的例子作旁證:

我記得在幾十年前冰箱剛入百姓家時,蒸發器表面常常有一層霜甚至冰疙瘩,未出現這個現象之前,冰箱冷藏冷凍效果很好,之後放進去的食物,溫度始終降不下去。找商家給個說法,人家說沒毛病,找個鏟子將霜或冰刮下來就好了。回家一試果然靈驗,所以之後經常不得不手動除霜了。若幹年後,電冰箱自動除霜功能成了標配。

腦洞大些、大些、再大些:要是將那個老式冰箱做得房子那麼大,等蒸發器表面結冰了,搬進去住下來是不是爽歪歪?哈哈!

其實,我的旁證跟igloo的保溫原理本質上一致。只不過,我的例子有一個前置過渡階段,這期間食物蒸發的水汽,凝結或凝華到銅/鋁質蒸發器表面時,沒有或很少釋放光子,大部分潛熱被內部流動的氟利昂直接帶出去了,因為金屬材料散熱效果極好,光子外射沒必要。一旦霜或冰層累積足夠厚度後,冰層的熱傳導率比金屬陡降百倍以上,相變潛熱的釋放就得改道--光子輻射。而在密閉空間,這就相當於能量回饋,所以保溫效果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size=20]題外話[/size]

同理,天上的積雨雲裡,壓根就不存在一大塊金屬冷凝板,可人家雨還是嘩啦啦往下落。咋回事?潛熱去哪啦?答案也在PeTa效應裡,大部分潛熱以光子的物質形式,沉入浩渺太空,永不回頭,從而冷卻地球。順便感恩大自然,“故意”留出了大氣窗口,使得波長8至13微米潛熱光子,有了通往宇宙的外泄口。


地面每平方米的水面,年平均消耗太陽能功率115瓦特用於蒸發,對應稍微滯後的深空光子冷卻功率40瓦特。這段表述中的功率,其實應是“熱率”,只因後者尚無經典定義而借用前者。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看看鬧得人心惶惶的全球變暖,原來是現代工業化造的孽,使得全球湖泊、河流、濕地大幅減少,光子冷卻下降了不少。據有關研究報告,百年來減少的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的6%以上。而中國的經濟崛起,這個銳減百分比更高,黃流流域的大面積萎縮更是驚人。

對策有啦:

1、如果你住在有院子的地方,建議你把院子改造成幾寸深的淺水池,灌滿水讓老天爺蒸發。如果所在地降雨量與蒸發量大體相等,一般只灌一次水就夠;如果太旱,可打井抽水或用自來水經常灌一灌。

2、盡快推廣我的突破性發明:“基於大面積偽濕地的太陽能--鹽差滲透能聯動新能源”。一舉多得的創新項目,既幫地球降了溫,又可收獲渴求的清潔能量:30度電/平方米池面/年。甚至可辟出一部分池面,用太陽蒸餾獲取可飲用水;或在類似哈爾濱那樣較冷的地區,在采收滲透能量的同時,獲取天然清潔冰。

3、如果你不滿足於[size=18]大院子拿來灌水做公益,可以一箭雙雕,考慮我前述的太陽能--滲透能聯動新能源方案。此時,淺池裡不再灌淡水,而是比海水還要鹹幾倍的鹵水,注意池底及周牆防漏,以防土地鹽鹼化。[/size]

這裡再用大白話簡介聯動原理:

在鹽差滲透單元,井裡來的淡水,隔著膜,強力擠進鹵水一側的活塞空間,在活塞吃力(Retardation)時,即便數百大氣壓仍能推得動。在發電的同時,鹵水逐漸變成“稀渼┴—Nσ海幻瘓⒑蟮谷氪笏兀錳簟翱肆仂饋卑刺烊喚謐嗯ㄋ酢4鎦縷膠饈保⒌綰蟊湎〉某匾海誆煌5惱舴⑾鹵澠ǎ傭疚趾愣ㄅǘ取

若天氣不給力,只要池面蓄液足夠多,且活塞後級配備自動無級變速箱,這個池子就可發揮大規模能量儲存功能,比任何電化學電池儲能經濟得多。就算太陽“休假”很長時間,沒准用幾天電後,池液濃度降低幾倍,變速箱還能穩定應付。

就算太陽不露面,只要空氣相對濕度沒達到100%,水面隨時隨地都在蒸發,只不過蒸發速率不同而已。所以,能量的采收基本上全天候不間斷。


本質上,太陽能只不過被“走私”到鹽差再生裡去罷了。

保守估計,一畝地的池子,年平均可發電12000多度電,雖比光伏少些許,但低成本優勢凸現,同時還幫地球散掉大量的熱,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這比拋荒或拿去種莊稼強的多。

收了,來句口號撂筆: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size=20]參考文獻:[/size]

1、PeTa effect: M. E. Perel’man and V. A. Tatartchenko,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First Kind as Radiation Processes,” Physics Letters A, Vol. 372, No. 14, 2008, pp. 2480-2483. dx.doi.org/10.1016/j.p...007.11.056

2、Cloud Power - Centro Fermi

3、鹽差“發條”發動機有望研制成功—我的新戰場 
blog.sciencenet.cn/blo...02002.html

4、中國社會科學院:愛斯基摩起源之謎及其考古學研究

5、愛斯基摩人
baike.baidu.com/item/%...%BA/187090

6、我的配套無級變速箱發明介紹:

老司機判:自動波手動波,哪個波肉,哪個波勁?

轉載本文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魏焱明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188300.html 

上一篇:不服?只喝水的車真能造,但決不是喝水制氫!
點擊: 0 | 評論: 14 | 分類: 上傳 | 論壇: 原創原地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wyx2000
無題
說了那麼多。誰說igloo裡面有15度? 看記錄片。裡面絕對0度以下。

2019-07-06 21:47:56 | 引用
無題
啥狗屁文章啊,冰屋當然是0度以下,只是戶外可能-30~40度,室內只有零下5~10度。

2019-07-06 22:25:47 | 引用
浮生半日
kiwaho
無題
浮生半日 寫道:
啥狗屁文章啊,冰屋當然是0度以下,只是戶外可能-30~40度,室內只有零下5~10度。


那是人家節約能源。
房屋說明書允許15度全天候

2019-07-07 12:00:57 | 引用
無題
wyx2000 寫道:
說了那麼多。誰說igloo裡面有15度? 看記錄片。裡面絕對0度以下。

北極地區常年封凍、寸草不生、交通不便,導致物價奇高,所幸政府念及原居民守疆本身就是一份工作,事關國家領土主權,功莫大焉,所以高額福利也是應得的,足以抵消高物價。
想多掙錢則可捕海豹,但近年來,遭到全球動物保護者們激烈反對。

當地電力來自於依賴空運柴油的發電機,電價依地區交通便捷程度不等而異,0.6~1.3 $/kwh, 相當於人民幣3~6.50¥/度電。
所以,為了節約開支,當地人習慣室內溫度調到略低於零度,甚至不開暖氣,這個冰屋在人氣的烘托下,也不會低於零下10度。
當然,有些不差錢的北極人,或者游客住冰屋hotel/motel,會把冰屋室溫調到最爽的15度。

所以不要看到那樣的視頻,就懷疑不能零上溫度使用。

2019-07-07 17:45:58 | 引用
kiwaho
kiwaho
無題

瞧瞧這張附近地區的電價單。這離北極村還遠著呢!

2019-07-07 17:48:05 | 引用
無題
正如一杯開水放冰箱冷凍室內,比涼水先結冰一樣,不可思議,但卻事實!
科學的進步,經常從突破常識開始。

2019-07-07 20:08:22 | 引用
kiwaho
kiwaho
無題
按1.5$/kwh算電費,室內溫度調到+15度,一個月的電費估計最少$1500刀!

北極沒有夏天,每天都要取暖。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除非挖金礦的人,捕獵海豹為生的當地人,都得破產。

2019-07-08 06:53:33 | 引用
無題
華為的網絡基礎設施,定會在加拿大北極大有作為。不知他們涉足沒有?

2019-07-08 08:23:09 | 引用
kiwaho
kiwaho
無題
原創者TATARTCHENKO(塔塔沉科)這樣寫道:

2019-07-08 15:28:38 | 引用
無題
特向高知們推薦這個孵化器,斯坦福大學與加州能源局合辦: 
https://www.cyclotronroad.org/ 
下一批本月啟動申報程序。 

兩年孵化受訓期間,“見面禮”10萬元用於在校園內立即啟動公司運作,另加每年發10萬元生活補助金,以及1.2萬差旅費,提供斯坦福任何實驗室免費供研發使用,頂級高科技商業化成功人士授課指導。 

進門第一周必須先辦美國初創公司注冊登記,本土已注冊過公司的可免,國外來的,他們協助辦理。受訓期間,項目研發如常進行,也許稍有分心。 

每家公司最多接受2名,且各自股份至少在10%以上,還得所提研發項目能被加州能源局看得上。官方不謀求入股,只圖助推加州經濟發展,而且寄希望於納斯達克上市。 

如有志創業者,可加入我的千瓦厚新能源團隊,就拿我的“基於大面積偽濕地的鹽差發電”作項目申請,前期通訊他們對此很有興趣,就差我送一個博士科學家“入甕”了。 

為了“入甕”順利,你需要了解我的技術要點。可閱讀我近期的相關博文。

暫未決定我是否陪你一起受訓,因為當下緊張的研發階段,不一定脫得開身,只希望你“畢業”後,胸懷學到的秘籍和積累的人脈,做公司的頂梁柱,開足馬力做大做強千瓦厚。 

我可以稀釋10%股份出去,希望能找到意中人,一起把這項高新清潔能源技術盡快商業化。 

我的發明雖沒有用到PeTa效應,但基於別人的這個理論,曬鹽池就能把地球冷卻,這“一石多鳥”正是孵化器當局看中的。 

期待我的合伙人,如果是加拿大身份,必須願意像當年馬斯克那樣毅然離開加拿大,和我一起把公司搬到美國長期發展。

2019-07-09 08:02:17 | 引用
kiwaho
上一頁12下一頁

發表評論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網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