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ible world

基督徒的生死观

 
文章内容
[ 2017-05-31 20:38:34 | By: grinder ]
 
基督徒的生死观 ●薛联仁

经文:“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传88);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1)。
一、活着就是基督
1、活着是为履行基督所交托的职责
1)在神在人面前发出“基督馨香之气”(林前214-16)。
2)成就得救的工夫和果子(腓122)。
3)往普天下传福音,引万人归主(可1615)。
2、活着能为基督牺牲生命
1)但以理及其三友可以为信仰而舍命(但316-2566-24)。
2)司提反坦然为基督殉道(徒757-60)。
3)保罗愿意为基督死在耶路撒冷(徒2113)。
4)百基拉、亚居拉夫妇为基督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罗163)。
二、死了就有益处
1、有基督里的真平安(约1633)。
2、作工的果效紧紧随着(启1413)。
3、进入天国,欢享永生福乐(约143;腓123)。
三、当向罪恶死,而向基督活
1、当向罪恶死
1)从此不在罪中活(罗61-3)。
2)不再容罪在身上作王(罗612)。
3)在罪面前当自己是死的(罗611)。
2、当向基督活
1)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64)。
2)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用(罗613)。
3)作义的奴仆,以至成圣(罗617-19)。
四、结语
1、尘土归与尘土,灵归与赐灵的神(传127)。
2、死是众人的结局,复活后均要接受审判(传72)。
3、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9)。

 基督徒的生死观 陈鼎亮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显示:全世界,每秒新生4.1人,死亡1.8人;每天的平均死亡人数是17万人,每天大约出生35万人。还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200万人自杀未遂。为何人既生又死?人从何而来,将往那里去?诸多有关生死问题,困恼着人生!因此,有不明人生之意义而自杀者;更有较多的人,忙忙碌碌、浑浑噩噩过其一生者。本文愿将这些问题,借着圣经的启示,以清楚认识人生之意义,探讨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一、敬畏生命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解答,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自然创造。基督徒相信:生命不是偶然,不是巧遇,而是上帝智慧和爱的设计。圣经《创世纪》第1章描述世界万物的生命是由上帝所创造的;并且记载人不同于万物,乃是因为在万物中,只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诗篇》第8篇是一首对上帝创造的颂赞诗,其中也述说,在上帝所造的万物中,上帝特别地眷顾人,并且强调上帝要人去治理万物。虽然这两段圣经的内容并不很长,但其中所论述的生命观点,却有力证明了一切生命来源于上帝。
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父母还未孕育你的时候,你的生命早已在上帝的意念中成形。此刻你有生命气息并不是命运注定,也不是时机,不是侥幸,更不是偶然。你活着是因为上帝定意要创造你!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身体的每个细节都是上帝精心策划的。他处心积虑地选择你的种族、肤色、头发,以及每一个特征。他特意量身订制你。他也选定了你的天分和你独特的个性。这显示出每个人的生命都拥有着上帝的形象及样式,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同样的拥有神圣的价值。且因为人能治理万物,因此人的价值是比万物都高。
一些人认为:人的生活最重要,至于生命是否有意义倒是无所谓。但事实上,生命不等于是生活;而好的生活更不代表生命就有意义。因此,每个有对生命加以深入思考的人都会发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生命中充满空虚失落,只能任由光阴消逝,一天一天茫然的渡过。只有了解生命的非凡意义,了解到上帝创造生命的本质,才会珍惜自己可贵的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法国思想家、宣教士史怀泽(Schweitzer18751965)博士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更强烈地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关怀非洲人的灵魂。
台湾基督徒作家张晓风也曾目睹云状的树种子传播生命的过程,她说: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荫,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引起让她内心深处对上帝创造的生命敬畏。
其实有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一缕阳光,一片落叶,稻田的蛙声,秋蝉的鸣叫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起初上帝创造天地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不是万物具有神性,而是因为它们是上帝造的。
二、见证生命
我们了解到生命的本源,当如何对待生命呢?有些人受到生物学进化论的影响,从物竞天择的原则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求取生存,繁衍生命,传宗接代。因为偶然的生命自然的生命怎能进化出道德与价值?但若是如此,人的生命不就和动物没有两样了吗?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质是上帝的创造,也会明白上帝创造生命的意义。
上帝创造人是有目的的。目的是什么?只有透过创造生命的上帝才能知道,人自己无法知道。那么什么是人生命的目的呢?就是,生命活出上帝的形象与样式;实现上帝在每个人生命中的美好计划。圣经记载,有一个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耶稣的回答实际上给我们讲明圣经的总纲,进行提炼,那就是敬畏上帝,回应上帝的爱与爱心对人,传递上帝的爱。
敬爱上帝。因为上帝创造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所以被造的生命去回应他的爱,爱上帝,是我们人当尽的本分。人远离上帝,生命开始感到空虚。尽管如此,上帝还主动的让人能有机会恢复与他和好的关系。这也就是基督信仰最重要的内涵:上帝爱世人,他为了要赦免人的罪,帮助人脱离罪恶过犯中,使人能与他有好的关系,蒙受他的爱及祝福。于是将独生爱子耶稣基督赐下,降世为人;让耶稣基督代替世人的罪,牺牲在十字架上。也因为耶稣这样牺牲的爱,使人只要透过耶稣,就能与上帝恢复好的关系,使生命蒙受上帝的祝福。为此人的生命应当学习活出上帝的形象与样式。上帝的独生子耶稣也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11:29):因此,人应当学习上帝及耶稣的慈爱、怜悯、饶恕、公义等。让我们渐渐恢复上帝创造人起初的美好,里面有更多上帝生命的品格。
传递主爱。见证生命也就是传递上帝的爱。上帝如此爱我们,我们也要彼此相爱。去分享上主的爱。爱意味着宽恕一切、包容一切。当你身边的人曾经伤害过你,你因着爱耶稣仍能宽恕他、不记恨他,甚至能以喜乐的心态去接纳他、厚待他。这不是傻子或疯子的行动,而是耶稣真门徒的本质特征。我们该在耶稣每天安排在我面前的人里头去寻找他,爱能使我们充满活力。同时爱也是去实现上帝在每个人生命中的美好计划。人除了享受上帝的爱及上帝创造的万物之外,上帝也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安排着一个美好的生命计划。当人实现了这个生命计划时,生命就活出最高价值,生命也充满着无比的满足与喜乐。上帝造你不是只为了消耗资源——吃喝、呼吸和白占地土。上帝特意造你,要透过你的生命在世上带来改变,去传递分享上帝创造你生命的美好。只有当我们帮助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才是生气勃勃的。主说:凡想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但为我和福音牺牲生命的,必知道真正生命的意义。这个真理实在太重要了,因此福音书里重复出现了五次。你若不服事,你便只是生存,因为生命就是为了事工。上帝希望你学习无私地爱人、服事人。
三、直面死亡
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很深,人们对死亡的看法采取否定、消极的负面态度,甚至不可在言语中提及死亡二字,因为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忌讳提到,常用别的词代替,如棺材,寿木。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地接受。因为死亡是众人的结局,所以我们必须直面。在印度教中,他们认为人生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六道中周而复始,故名六道轮回,因为生死是轮回的。今世的生,乃是前世死的再生;今世的死乃是为了来世的生。如果人没有达到觉悟成佛的境地,其生死便会在六道中永无终期地轮回。(六道为: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人生也是苦海无涯。
然而基督教对死亡的看法远比传统的中国人的看法积极得多,认为,人有两种生命:身体的生命和灵性的生命和两种死亡:身体的死亡和灵性的死亡。身体的死亡即为身体与灵魂的隔绝,而灵性的死亡则意味着人的灵魂与上帝之灵的隔绝。人的身体生命气息乃在乎上帝。身体生命来自上帝的赐与,是上帝给人们的礼物。它只归创造者上帝所有,人们只具有管理权和收益权,而且人们必须保管好这件礼物。
人类身体的死亡是因为原罪、罪恶引起的。因此,死亡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必须要坦然面对和接受的事情,无须抱怨或质疑,因为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希伯来书927)。
我们认为,身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和完结,相反,它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新约《圣经》中,基督教并没有将身体的死亡看作是人之生命及其身体的结束。死亡乃意味着是个人生命或者身体存在形态的转折点。所以,在基督徒看来,今世的生命不是全部的生命(路加福音1830)。死亡不再是令人害怕的仇敌,而是人脱离尘世的希望。基督徒常把身体的死亡比作睡了,马丁·路德曾说过睡是死的弟兄一个睡了的人和一个死人很相似,其中便暗喻着,人们总有醒过来的一天,死亡如同睡眠,并不是一个人的终结。这就是基督徒对死应有之准备,也是基督徒之人生意义所在、人生价值所在!
四、跨越死亡
有了对死亡的正确理解,我们就跨越对死亡的恐慌。因为基督徒自从得着新生命以后,就进入上帝所赐永生的境界与阶段。圣经说,上帝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到基督而信的人得永生。(640)耶稣也亲自这样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1126-27),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信耶稣为救主的人,是活在永恒里而是永远不死的。耶稣曾经对信祂的人说过: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146)那就是说,唯一进入永生的道路;唯一认识真理的途径;唯一得着生命的归途,非通过耶稣不可。因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是上帝的本体。只要在耶稣里面,就是在上帝里面;只要我们的生命是在基督的生命里面,就是连系在上帝的生命里面(西33-4)。一位进入基督生命的人,他的生命就再不是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创始成终为他复活的耶稣基督。所以当他尚活的时候,他的生命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因为他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他,乃是基督在他里面活着(参罗147-9)。既然基督徒的生命,是复活及属主的生命。那么,他的生与死在超越与永恒里面,是没有时空的观念,因为他相信耶稣就进入那永恒的无终。诚如保罗所说的: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120-21)
带着这样的死亡观,基督徒在世上的生活观乃是用出世的态度来过入世的生活,或者说,一方面尽自己的本分和最大努力作好世间的职分,同时所盼望的却是深想那从天上来的房屋。所以死亡对于基督徒来说并不是一件可怕、绝望坏事,而是有福了息了自己的劳苦,安息在上帝的怀抱中,因此,基督徒面对死亡应当时常坦然无惧。基督徒应该随时预备离开世界,并且欢欢喜喜存着盼望,但同时在世上的时候要荣神益人。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因为,我们中没有一个人是为了自己而生的,也没有一个人是为了自己而死的;因为我们或者生是为主而生,或者死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者生或者死,都是属于主。因为基督死而复生了,正是为做生者和死者的主。(罗147—9)上帝创造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意义、目的与价值,只是我们容易受到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将自己的生命给隐藏及埋没;以至于我们对生命有空虚、失落、无力的感觉。盼望我们都能寻找到生命的真意,明白生命的目的,活出生命的最高价值,真正经历上帝为我们每个人所预备的精彩生命!

经文:传72;约1125;来927
基督徒的生死观 李世峥牧师

生与死是人世间正常不过的事情,曾有报道称,全世界每天都有364321人出生,147137人死亡。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不少人出生,亦有不少人死亡。如果单纯地以数字理解生与死,我们就不会为生与死的现实而大惊小怪,生与死的话题也顿时显得无比乏味。然而,生与死显然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因为生与死即是人生的全部,对于生与死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及生活态度。因此,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一直在关注生与死的话题,探索生与死的秘密。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而这种见解也直接影响他的人生。作为基督徒,当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上所读的三节经文,勾勒出了基督教生死观的基本轮廓,藉着这三节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基督徒的生死观,从而帮助我们正确地面对生与死。
一、正视死亡
“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传72
对于死亡的话题,国人一直讳莫如深。孔门弟子季路满怀信心地将关于的问题抛向老师时,博学多才的老夫子给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未知生,焉知死。或许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态度,之后的儒家学者一直未曾涉及这个话题,以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缺少了对的思考。发展到后来,非但不愿思考,甚至连字都不愿提起,从人们对的种种讳称可以看出,帝王之死称为驾崩,平民之死称为离世,老年之死称为登仙,少年之死称为夭折,正常之死称为正寝,意外之死称为遇难,和尚之死称为圆寂,道士之死称为羽化”……之所以如此避讳的话题,原因就是不敢正视。然而,逃避死亡的话题并不能逃避死亡的事实,逃避的行为不过是类似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之举。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说过:世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但有一件事我们却清楚知道一定会发生,那就是死亡。聪明人会好好预备,愚蠢人则只知道逃避。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可谓入木三分。
基督教的信仰从不避讳死的话题,传道者提醒我们: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对这句话,《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更加直接:活着的人应该常常提醒自己,死亡在等着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必须正视死亡呢?因为对的态度,会影响的质量。有基督教学者将孔子的话反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此话很有道理!
从基督教的圣经来看,自始至终都在讨论的话题。圣经的第一卷书《创世记》,即记述了死的由来,之后的很书卷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直到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为做出了最为圆满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基督教的信仰正是要探讨关于的话题,也正是要解决关于的问题。因此,基督徒不避讳死亡,反倒以积极的心态正视死亡。
一位诗人如此祈祷: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诗394)对于死,每个基督徒都会有这样的坦然。
二、跨越死亡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
有了对死亡的正确态度,就要解决死亡的问题。当代著名学者刘小枫说:理解死生不是基督信仰的最终落脚点,战胜死、敬重生才是基督信仰的关注要点。
谈到解决死亡的办法,就不能不谈死亡的原因,因为只有如此才可对症下药从何来呢?让我们从圣经的记述来看,始祖违命之后,罪入了世界,死随之而来,经上说: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512)当世人都因罪而必须经历死亡的时候,耶稣基督主动为全人类解决了罪的问题,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彼前224)。基督的舍命战胜了死亡,让我们的生命可以永存,一切乐意接受基督的人,都可以因他的宝血而跨越死亡。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他(上帝)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63940)信仰上帝的人虽然也会死,但他们的死不是永死,乃是睡觉(参约111113),当基督再临时,都要醒来,即复活。使徒保罗笔下的复活令人神往: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林前155253
基督耶稣以死战胜了死亡,我们因信跨越了死亡。自此,我们不再惧怕死亡,不再贪生怕死,对于死会有一种无比坦然的心态。使徒保罗说:我们活着,是为主而活,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活也好,死也好,我们都是属主的人。(罗148,《现代中文译本》)对于生和死,有了这样的坦然,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他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充满喜乐。跨越死亡的人生何其美好!使徒保罗写诗道: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5)每一个相信上帝的人,都可以与保罗一同唱和。
三、珍爱生命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还有审判。” (来927
当一个人解决了的问题之后,他的就会显出其价值,他不再贪生怕死,不再畏首畏尾,他会以积极、乐观、勇敢的心态度过自己的人生。然而,人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且是短暂的,在这有限的年日,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呢?《希伯来书》的警告非常重要——“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还有审判。这个警句提醒我们,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不可游戏人生,虚度光阴。经上说: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传1214)知道这个事实,我们怎敢放纵私欲,任意妄为呢?
首先,珍爱生命就要珍爱身体,使徒保罗说: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617)上帝赐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但我们却将它折腾的千疮百孔,有谁懂得去珍爱身体呢?吸毒、抽烟、酗酒、纵欲……沉迷于这些事情的人,无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另外,人们不知休息地过度劳作,也是不太珍爱身体的表现,曾有人说,人年轻的时候豁出命赚钱,年老的时候豁出钱保命,这是何苦呢?我们当然应该积极创造财富,但一定要记得保重身体。
其次,珍爱生命就要关爱他人,因为我们的生命只有在关爱他人的时候,才显得更为伟大。我们固然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决不能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等极端自私的处世哲学,在关爱自己的同时,也要做到关爱他人,努力做到耶稣基督要求于我们的爱人如己。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兼教育家爱默生说过,人生的道德标准有三:1、要自己活下去;2、让人家也活下去;3、帮助别人活下来。基督徒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人生。
一位诗人祷告上帝说: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9012)这应该是每个基督徒的心声,因为只有在上帝的带领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
以上所述,便是基督徒对生与死的基本观点,我们正视死亡而不避讳死亡,跨越死亡而不畏惧死亡,珍爱生命而不轻贱生命。不论你是谁,如果你认识了基督,接受了基督教的生死观,就可以正视死亡并跨越死亡,从而以敬畏的心善待生命。果真如此行,我们的人生就一定更有意义,就如同使徒保罗所说的那样: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1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现在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复。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免费注册, 或者点击此处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