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首页 | 博客 | 书签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福隼令


 
 文章分类 
缺省  
 标题搜索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统计 
点击: 37102
帖子数量: 87
开辟个人空间: 2013-01-01
最后更新: 2023-07-14
 RSS订阅 
 
 
 
 
 

 
 

杨乐 数学家 

 
      文章内容

>>2018-03-13 11:39:22
 


数学家 1939年11月生于江苏南通。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复分析研究。对整函数与亚纯函数亏值与波莱尔方向间的联系作了深入研究,与张广厚合作最先发现并建立了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具体联系。对亚纯函数奇异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进了新的奇异方向并对奇异方向的分布给出了完备的解答。对全纯与亚纯函数族的正规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正规性与不动点以及正规性与微分多项式取值间的联系。引进亏函数的概念,证明了有穷下级亚纯函数的亏函数至多是可数的。与英国海曼教授合作解决了著名数学家立特沃德的一个猜想。对整函数及其导数的总亏量与亏值数目作出了精确估计。曾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
   NEWSUN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NEWSUN
无题
张广厚

编辑

张广厚(1937年1月22日-1987年1月26日),河北唐山人,数学家。

1956年张广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62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被留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77年任副研究员,1979年升为研究员;1983年被党中央任命为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1987年张广厚英年早逝,享年50岁。

张广厚主要从事单复变函数理论的研究。

中文名张广厚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河北唐山出生日期1937年1月22日逝世日期1987年1月26日职    业数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目录

  1. 1人物生平
  2. 2主要成果
    1. 3主要作品
    2. 4获奖记录
      1. 5社会任职
      2. 6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编辑

        与陈景润等人一起讨论
        1937年1月22日,张广厚出生于唐山市东矿区(现已更名为古冶区)林西人,祖籍山东,七岁随父兄到矿上当童工,饱受艰辛,从小立下壮志:一定要做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1948年底,唐山市解放后张广厚回到了校园,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并成为高中三年唯一一名数学次次考试均满分的“数学尖子”。

        1956年,毕业于河北省首批重点高中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张广厚是大学同届毕业生中唯一保持六年全优成绩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也被刊发在一家知名的数学杂志上。

        1962年,在庄圻泰北大的指导下,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数学前辈熊庆来教授做研究生。

        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被留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77年任副研究员,1979年升为研究员。

        1983年10月,被党中央任命为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为着数学研究,他始终在超负荷工作。视网膜发炎、玻璃球混浊,他捂住病痛的左眼继续工作,以惊人的毅力为国家数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最后积劳成疾。

        1987年,张广厚英年早逝,享年仅50岁。



        主要成果

        编辑

        与华罗庚在一起
        1964年下半年,张广厚和杨乐开始合作研究全纯与亚纯函数族。他们发展了消去原始值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正当他们全心投入函数理论研究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广厚被赶到中城涧劳动,后又到天津小站的解放军农场劳动了一年半。

        70年代初,随着文化禁锢的粉碎和经济、科技改革的到来,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科学院的工作,肯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短短几年间,他与杨乐合作,首次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被数学界定名为张杨定理。紧接着,张广厚又开始研究“亏值”、“渐近值”和“茹利雅方向”三个概念,这是函数理论中三个重要概念。早在1929年,芬兰著名数学家奈望利纳也曾作过相同的猜测,但10年后,他的猜测被否定了。40年后,这样一个被著名数学家研究却被否定过的难题,在张广厚千万次的论证中,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一举做出这项研究的科学论证。《中国科学》在1973年3月,特为论文出了一期增刊。新华社、《人民日报》也在头版显著位置再次以《张广厚又获世界水平的成果》为题作了报道。

        70年代初,中国文化禁锢粉碎,经济、科技改革到来,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科学院的工作,肯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短短几年间,张广厚与杨乐合作,首次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被数学界定名为张杨定理。长期以来,数学家们在值分布论的研究中总认为亏值与奇异方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彼此不存在什么联系。

        1974年杨乐与张广厚的合作研究则第一次揭示了在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紧密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给出了定量的表述。定理说:对于绝大多数亚纯函数(有穷正级),其亏值数目决不能超过其奇异方向数目。对于整函数,结论还可以加强,即其亏值数决不能超过其奇异方向数的一半,他们并举例说明上述结果是最佳的。杨乐、张广厚的结果是突破性的,为值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杨乐与张广厚
        张广厚研究的“亏值”、“渐近值”和 “茹利雅方向”三个概念,这是函数理论中三个重要概念。在1929年,芬兰著名数学家奈望利纳也曾作过相同的猜测,但10年后,他的猜测被否定了。

        1978年2月21日,数学家张广厚在函数理论研究中获得了具有世界水平的重要成果。他成功地找到了整函数亚纯函数的亏值、渐近值和茹利雅方向(一种奇异方向)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给这种联系作出了具体的数学论证,指示了整函数或亚纯函数所反映的客观规律。找到了这个被著名数学家研究却被否定过的难题合理的解决方法。

2018-03-13 11:40:17 | 引用
无题
 华人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

  【杨—张定理】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杨—张定理”。


杨乐数学家。江苏南通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复分析研究。对整函数与亚纯函数亏值与波莱尔方向间的联系作了深入研究,与张广厚合作最先发现并建立了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具体的联系。在亚纯函数奇异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进了新的奇异方向并对奇异方向的分布给出了完备的解答。对全纯与亚纯函数族的正规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正规性与不动点间的联系。引进亏函数的概念,证明了有穷下级亚纯函数的亏函数至多是可数的。与英国学者合作解决了著名数学家立特沃德的一个猜想。对整函数及其导数的总亏量与亏值数目作出了精确估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张广厚(1937—1987年),唐山市东矿区林西人,祖籍山东,是我国著名数学家。

  1937年1月22日,张广厚降生在林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七岁随父兄到矿上当童工,饱受艰辛,从小立下壮志:一定要做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1948年底,唐山市解放了。张广厚回到了校园,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并成为高中三年唯一一名数学次次考试均满分的“数学尖子”。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张广厚是大学同届毕业生中唯一保持六年全优成绩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也被刊发在一家知名的数学杂志上。

1962年,在北大教授庄圻泰的悉心指导下,张广厚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著名的数学前辈熊庆来教授做研究生,从此,在数学科学的道路上,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研究生毕业后,他便被留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64年下半年,张广厚和杨乐开始合作研究全纯与亚纯函数族。他们发展了消去原始值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正当他们全心投入函数理论研究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广厚被赶到中城涧劳动,后又到天津小站的解放军农场劳动了一年半。

  70年代初,随着文化禁锢的粉碎和经济、科技改革的到来,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科学院的工作,肯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短短几年间,他与杨乐合作,首次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被数学界定名为张杨定理。紧接着,张广厚又开始研究“亏值”、“渐近值”和“茹利雅方向”三个概念,这是函数理论中三个重要概念。早在1929年,芬兰著名数学家奈望利纳也曾作过相同的猜测,但10年后,他的猜测被否定了。40年后,这样一个被著名数学家研究却被否定过的难题,在张广厚千万次的论证中,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一举做出这项研究的科学论证。《中国科学》在1973年3月,特为论文出了一期增刊。新华社、《人民日报》也在头版显著位置再次以《张广厚又获世界水平的成果》为题作了报道。

2018-03-13 11:42:33 | 引用
NEWSUN
NEWSUN
无题
我、张广厚和熊庆来先生2013年04月20日08:01   来源:光明日报【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url=javascript:void((function(s,d,e){if(/renren\.com/.test(d.location))return;var f='http://share.renren.com/share/buttonshare?link=',u=d.location,l=d.title,p=[e(u),'&title=',e(l)].join('');function%20a(){if(!window.open([f,p].join(''),'xnshare',['toolbar=0,status=0,resizable=1,width=626,height=436,left=',(s.width-626)/2,',top=',(s.height-436)/2].join('')))u.href=[f,p].join('');};if(/Firefox/.test(navigator.userAgent))setTimeout(a,0);else%20a();})(screen,document,encodeURIComponent));]分享[/url]



  熊庆来教授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先驱与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近代数学研究与高等数学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我和张广厚的成长,得到熊庆来教授的亲切指导。

1962年,我和张广厚由北京大学毕业后,考入中科院数学所,成为熊庆来先生的研究生。熊先生担任我们的导师时已年逾古稀,半身不遂,然而他仍经常与我们谈话。虽然许多谈话内容只是一些闲聊、典故,却使我从学术思想上受到熏陶,并从中探索合适的研究方向。熊先生自己曾谦逊地说:“我年事已高,虽不能给你们具体帮助,但老马识途。”

  熊先生当时让我们在讨论班上报告奈望利纳的著作《毕卡——波莱尔定理和亚纯函数理论》以及伐利隆的著作《亚纯函数的波莱尔方向》。他经常参加我们的讨论班,听取我们的演讲,并作一些研究问题背景的介绍。奈望利纳是现代函数值分布理论的奠基人,他的上述著作篇幅虽然很少,却是紧扣值分布论的主线——两个基本定理进行论述。对它的深入钻研使我们较快地掌握了模分布理论的精粹,迅速接近了研究工作的前沿。伐利隆是对值分布理论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尤其是他证明了亚纯函数波莱尔方向的存在性,当时掀起了辐角分布研究的热潮。他的著作研读起来极其困难,因为书中的定理几乎都没有证明,必须查阅有关的论文。其中他自己的一些论文,论证也十分精炼,省略了大量推导,研读时需作许多补充证明。

  改革开放后,我与北美、西欧许多国家好几十位著名函数论专家不断交往,听到陈省身与丘成桐教授常常说起要从一些经典著作与文献中汲取思想和营养,我感到很有道理。熊庆来教授指导研究工作的做法,与陈省身、丘成桐的思想是一致的。

  研究生期间,国内学术界与国际上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应该说,熊庆来教授指导下的研究,是当时国际上的前沿,达到了十分先进的水平。我们在研究生阶段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且以后获得很好的发展,与导师熊庆来教授的指引与帮助是分不开的。

(来源:光明日报)

2018-03-13 11:43:17 | 引用
无题
丘成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丘成桐出生 1949年4月4日(68岁)
 中华民国广东省汕头市国籍 美国母校香港培正中学
香港中文大学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知名于卡拉比-丘流形奖项菲尔兹奖
麦克阿瑟奖
克拉福德奖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沃尔夫数学奖[1]科学生涯机构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石溪大学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导师陈省身博士生曹怀东
田刚
季理真
刘克峰

丘成桐(英语: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美籍华裔数学家,曾获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自小在香港长大并完成本科,後入籍美国。目前担任哈佛大学教授。



目录


生平

1949年4月4日,丘成桐生於中国广东汕头,祖籍广东梅州蕉岭客家人。兄弟姐妹八人。丘成桐只有几个月大时,全家移居香港。丘成桐14岁时在大学教授哲学的父亲丘镇英过世,由母亲独力抚养成人。毕业於沙田公立学校。中学时就读香港培正中学。其後,於1966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大学三年级时,获 Stephen Salaff 教授推荐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深造,师从陈省身,并於提前毕业(丘成桐於1969以三年时修毕四年课程,崇基学院准予毕业,但因未符合当时香港中文大学的年制规定,未能取得学位。[2])。两年后(1971年)即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高等数学研究所作了一年博士後研究,然後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当了唡年助理教授。1974年,成为斯坦福大学副教授。1979年以教授身份回到普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所。1984年至1987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1987年至今,任教於哈佛大学[3],现任哈佛大学 William Caspar Graustein 讲席教授。

丘成桐热心于推动中国的数学发展,在中国建立并领导多个数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培养年轻数学家。他还多次对中国的科学发展谏言献策,毫不留情批评中国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受父亲影响,丘成桐自幼便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造诣颇深,曾作一文以述数学与中国文学之结构关係,举红楼梦及各代诗词为例,并联繫王国维人间词话,以释证其观点。丘成桐於1990年加入美国籍[4],原因可能是有一次出了车祸,很可能被逐离美国,所以决定加入美国籍。[5]

成就

丘成桐是公认的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变革并极大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

卡拉比猜想

1976年,丘成桐解决关于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的卡拉比猜想,其结果被应用在超弦理论中,对统一垱论有重要影响。第一陈类为零的紧致凯勒流形称为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弦论中都很重要。作为应用,丘成桐还证明塞梵利猜想,发现宫冈-丘不等式。丘成桐对 c1 > 0 情形的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猜想了它与代数几何中几何不变量理论意义下的稳定性的关系。这激发了 Donaldson 关于数量曲率与稳定性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

闵科夫斯基问题

丘成桐与郑绍远合作证明实与复的 Monge-Ampère 方程解的存在性,并证明高维闵科夫斯基问题,拟凸域的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问题。

正能量定理

丘成桐开创了将极小曲面方法应用于几何与拓扑研究的先河。通过对极小曲面在时空中行为的深刻分析,1978年他与理查·舍恩(Richard Schoen)合作证明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能量定理,因此表明爱因斯坦的理论具有一致性与稳定性。

埃尔米特-爱因斯坦度量

丘成桐与凯伦·乌伦贝克合作证明任意紧致凯勒流形上稳定丛的埃尔米特-爱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推广唐纳森关于射影代数曲面,以及 Narasimhan 和 Seshadri 关于代数曲线的结果。

弗兰克尔猜想

丘成桐与萧荫堂合作解决弗兰克尔猜想,即紧致正曲率凯勒流形与复射影空间双全纯同构

史密斯猜想

丘成桐与米克斯( William H. Meeks) 合作解决三维流形极小曲面一个著名的问题,即一条极值约当曲线的极小圆盘的Plateau 问题的 Douglas解,当边界曲线是一个凸边界的子集,那么它在三维空间中是嵌入的。他们接着证明这些嵌入极小曲面在有限群作用下是等变的。他们的工作与威廉·瑟斯顿结合可以推出史密斯猜想。

镜对称猜想

丘成桐与连文豪、刘克峰合作证明弦论学家提出的镜对称猜想,这些公式给出了用对应的镜像流形上的 Picard-Fuchs 方程表示的一大类卡拉比-丘流形上有理曲线数目的显式表达。

刘孙丘度量

丘成桐与刘克峰孙晓峰合作证明曲线模空间上各种几何度量的等价性,被命名为刘孙丘度量

推动中国与华人世界数学发展

虽然丘成桐是在香港长大的,但他出生于中国大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坚信帮助中国推动数学发展是自己的责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后,丘成桐受到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邀请,于1979年访问中国。

为了帮助发展中国数学,丘成桐想尽了各种办法,与他钻研数学问题颇为相似。他培养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建立数学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组织各种层次的会议,发起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并募集大量资金。

丘成桐建立的第一个数学研究所是199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第二个是1996年建立的北京晨兴数学中心。中心建立与运作的大部分经费都是丘成桐从香港晨兴基金会筹得的。第三个是建立于2002年的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第四个是建立于2009年的清华大学数学研究中心。

丘成桐是这四大研究机构的主任,经常例行工作视察,作报告,指导学生,组织学术会议与暑期学校等。除了这三个研究中心,丘对于台湾理论科学中心的建立以及台湾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年,他受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邀请,作为讲席教授访问一年。若干年后,他建议已是中华民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刘炯朗,建立理论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是在1998年。他担任理论科学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直到2005年。

为了增进华人数学家的交流与合作。丘成桐发起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会议每三年一届。除了邀请报告外,还邀请几位非华裔数学家作晨兴讲座。每次大会的焦点是颁发晨兴数学奖,陈省身奖。第一届大会于1998年12月12-18日在北京晨兴数学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华人数学家的反响与支持非常热烈,有400多人与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重要数学国际会议。第二届大会于2001年在台湾召开,第三届大会2004年在香港举行,第四届大会2007年在浙江大学举行,第五届大会于2010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第六届大会於2013年在国立臺湾大学举行。从第四届大会开始正式设立面向大学生,硕士与博士生的新世界数学奖。

为了激发中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和发现年轻的数学天才,2004年,丘成桐首先在香港成立了面向香港中学生的两年一届的“恒隆数学奖”。2008年,在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陈东升先生和美国坦普顿基金会的支持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式成立,已成功举办六届。自2013年起,增设丘成桐中学物理奖。

2018-03-13 11:45:49 | 引用
NEWSUN
NEWSUN
无题
田刚-丘成桐事件

主条目:田刚丘成桐事件

丘成桐对中国的教育和学术多有批评。2005年,丘成桐批评北京大学田刚拿高薪不做事,引起学术界的争议。随後网路上有人指控田刚涉及抄袭丘成桐论文,而北京大学教授丁伟岳项武义则声援田刚,批评丘成桐的人品。

庞加莱猜想争议

参见:流形的命运庞加莱猜想

2006年6月3日,丘成桐曾表示曹怀东朱熹平第一个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6]

2006年8月28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发表西尔维亚·娜莎和大卫·格鲁伯的长文《流形的命运——传奇问题以及谁是破解者之争》。该文介绍了佩雷尔曼等人的工作并描画了“一个令人厌恶的丘成桐的形象,暗示他为他的学生曹怀东和他支持的朱熹平的工作宣传了过多的功劳。”[7]。此文发表后,引发了很大争议。包括汉密尔顿在内的多名数学家发表声明表示文章没有正确地反映他们对丘的评价,丘成桐也表示可能采取法律行动。

一名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者指出曹、朱论文[6]中引理7.1.2与克莱纳和洛特2003年发表的成果[8]几乎完全相同。据此,洛特指责曹和朱两人有剽窃的行为。此后,曹怀东和朱熹平在原刊发表纠错声明,确认了此引理是克莱纳和洛特的成果,解释没有指明出处是由于编辑上的差错,并为此向两位原作者致歉。在12月发表的修正论文《庞加莱猜想与几何化猜想的汉米尔顿-佩雷尔曼证明》(Hamilton-Perelman's Proof of the Poicare Conjecture and the GeometrizationConjecture)中,曹怀东与朱熹平不再宣称是由他们做出证明,而是对汉米尔顿-佩雷尔曼证明做出详尽阐述。

2018-03-13 11:46:39 | 引用
无题
田刚丘成桐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田刚丘成桐事件

田刚-丘成桐事件是始自2005年的华人数学界的一次学者书面互攻事件,早期主要在互联网特别是高校BBS上进行。后来引起了各种媒体的关注。

直接当事双方是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北京大学数学学院。该事件涉及中国的学术腐败、学术道德标准、海归学者(例如田刚)服务时间问题,中国互联网管制问题等。



目录


事件经过

  • 2005年8月19日:《北京科技报》发表题为《丘成桐:中国目前教育不可能出一流人才》的采访。 文中丘成桐指责中学界的腐败,并不点名地称田刚涉嫌剽窃:「哈佛一位名教授告诉丘成桐,这个学生(田刚)抄袭他的论文,出于保护年轻学生的目的,丘成桐并没有深究。结果愈演愈烈。」[1]
  • 网络上刊登哈佛萧荫堂教授写给丘成桐教授的两封信,指责田刚学术剽窃。[2]
  • 网络上刊登著名数学家Todorov等人的具名信,指控田刚抢夺数学成果。自此更多关于田刚打压数学同行,文章错误百出,以写差的推荐信威胁在毫无贡献的文章上署名等学术丑闻浮出水面。[3]
  • 2005年8月20日:田刚兼职任教的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回应《「丘成桐炮轰」一文真相调查》,驳斥丘成桐对北大数学系的三个批评,并称其对田刚的剽窃说法是“歪曲事实”。[4]
  • 2005年9月29日:丘成桐在浙江大学中科院数学网站上再次以“北大学风不正”指责批评田刚[5]。丘还在一篇题为《丘成桐院士澄清有关北大的某些事实真相》的采访中声称:田刚的成就基本是依靠丘成桐得来,而且田刚的道德恶劣,涉嫌学术造假和窃取他人学术成果。丘成桐并且出示了另一著名数学家萧荫堂给他写的书信,声称田刚抄袭萧的成果[6]
  • 2005年10月6-8日:李骏[7]、洪家兴[8]曹怀东、郑方阳、季理真、刘克峰[9]、胡森[10]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维护丘成桐。
  • 2005年10月13日,北大数学学院学生安金鹏就一个网上对田刚的攻击(非丘成桐)为田辩护[11]
  • 田刚合作者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教授庆杰间接出面说明,认为他和田刚的论文没有剽窃丘成桐[12]
  • 2005年10月12日丘成桐在中科院网站回应网上对他的攻击[13]
  • 2005年10月14日,北大教授丁伟岳项武义为田刚辩护,并批评丘成桐的人品。
  • 2005年10月17日,哈佛大学教授萧荫堂公布丘成桐的信件,回应丁伟岳院士和项武义教授的指责并呼吁双方停止互相攻击[14]
  • 2006年6月3日,曹怀东朱熹平在《亚洲数学期刊》发表论文。丘成桐声称此论文是对庞加莱猜想的最终证明。
  • 2006年8月21日,《纽约客》杂志网站刊出了由《美丽心灵》一书(诺贝尔奖得主纳什传记)作者Sylvia Nasar与人合写的文章《Manifold Destiny》,攻击此前丘成桐宣传中国学者首先完全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动机不纯,并质疑其人品。有匿名网络作者声称此文幕后始作俑者是田刚。多位文章中受访的美国教授随后发表声明,称文章歪曲了自己的本意。
  • 2006年9月1日,北京大学丁伟岳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庞加莱的困惑,批评国内对庞加莱猜想相关的宣传,直接公开点名批评丘成桐。
  • 2006年9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访谈,在回应丘成桐对北大的“批评不够公道”之外,还评论说:“最近,我看到两则材料,一则是伯克利的项武义教授的一个谈话。在丘成桐的学生时代项教授就认识他了,可以说对丘教授非常了解。另一则材料是上个星期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NewYorker》发表的一篇长篇报道,也有很多关于丘教授的内容。我想大家看过这两则材料,对丘教授与田刚和北大之间的争论就会有更客观、更清楚的认识了。”这反映出丘田之争中北大校方的立场。
  • 2006年9月18日,丘成桐在自己的网站发表公开信,认为《纽约客》的文章有虚假和诽谤性的内容,要求做出更正。
  • 2006年9月20日,《纽约客》杂志发表声明,表示该文的写作付出了大量工作,而且与丘成桐核实过原始材料,符合新闻规范。
  • 2006年9月22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其网站北大未名BBS上发表文章《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几点说明》[15],为北京大学及田刚辩护,否认丘成桐的指控,并称:“我们历来真诚欢迎任何个人或单位(包括该美籍华裔数学家)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或单位不负责任、毫无事实根据的捏造和污蔑。”
  • 2006年9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理查德·哈密顿发表声明,叙述了丘成桐及其研究团队在自己从事瑞奇流研究方面的支持,并赞扬了丘的人品。瑞奇流是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主要数学工具。[16]
  • 2006年12月,加州理工学院一名研究者指出曹怀东和朱熹平的论文内容涉及抄袭Bruce Kleiner及John Lott於2003年对佩雷尔曼第一篇论文预印本所做笔记[17],曹怀东与朱熹平提出修正勘误,声称在无意之下将这些内容抄入笔记中。曹怀东和朱熹平修正後的论文,不再宣称自己对庞加莱假设做出最终证明。

有争议的文章

  1. Tian, Gang(1-UCSD) On Kähler-Einstein metrics on certain Kählermanifolds with $C\sb 1(M)>0$. Invent. Math. 89 (1987), no. 2,225--246.
  2. Tian, Gang(1-UCSD); Yau, Shing-Tung(1-UCSD) Kähler-Einstein metricson complex surfaces with $C\sb 1>0$. Comm. Math. Phys. 112 (1987),no. 1, 175--203.
  3. Siu, Yum Tong(1-HRV) The existence of Kähler-Einstein metrics onmanifolds with positive anticanonical line bundle and a suitable finitesymmetry group. Ann. of Math. (2) 127 (198icon_cool.gif, no. 3, 585--627.
    参考资源

    1. 丘成桐:中国目前教育不可能出一流人才
    2. 田刚的学术腐败绝非偶然---哈佛萧荫堂教授的两封信
    3. 田刚是一个非常不诚实的人--Todorov,Nadel等数学家
    4. 丘成桐炮轰"一文真相调查
    5. 北大学风不正
    6. 丘成桐院士澄清有关北大的某些事实真相
    7. 我所知道的一件事
    8. 还我一片安宁
    9. 曹怀东,郑方阳,李骏,季理真,刘克峰的声明
    10. 胡森声明
    11. 安金鹏: 关于田刚老师和我的一件事的说明
    12. 庆杰和田刚的澄清说明

2018-03-13 11:47:42 | 引用
NEWSUN

发表评论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网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